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網站地圖
總參衛星定位總站

視頻報道

相關專題

北斗裝備覆蓋大部分團以上作戰部隊

  • 在北斗奠基者之一、北斗一號地面應用系統原副總設計師李貴琦看來,多年前的那場演習,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兩枚導彈發射后神秘“失蹤”,大幅偏離了預定落點。原因查明后令人出了一身冷汗:沒有外國的衛星區域信號,我們的導彈就失去了眼睛。 “沒有先進的定位手段,是我們心中說不出的痛。”北斗二號副總設計師譚述森回憶說。

托舉“北斗”的主力軍

  •  它不是科研單位,卻承擔著科研任務﹔它不是作戰部隊,卻承擔著戰備值班任務﹔它不是院校,卻擔負著人才培養任務。這支新型作戰力量,就是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它是應北斗的發展而誕生的。1999年12月,離第一顆北斗衛星發射僅剩10個月時間,北斗一號地面系統8大分系統中隻有1個完成研制。14年來,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總站承擔著系統的研究論証、研制建設、運行管理和應用保障“四位一體”重要職能,與研制單位“十年磨一劍”,如期建成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軍用時間頻率三大系統,使中國一舉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中國北斗性能不遜GPS還有獨門絕技

  •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GPS等系統兼容共用。對用戶來講,由於北斗系統的加入將享受到更優質的衛星導航服務和更好的體驗。而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等系統相比,除了能夠提供其他系統所具備的無源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外,“北斗”還繼續保留了試驗系統所具有的位置報告、短報文服務。

滾動報道

單位簡介

  • 作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承擔著系統的研究論証、研制建設、運行管理和應用保障“四位一體”重要職能。歷經14年艱辛創業、攻堅克難和開拓創新,他們與研制單位“十年磨一劍”,如期建成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軍用時間頻率三大系統,使我國一舉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先后16次受到國家和軍隊表彰,2007年被中央軍委記集體二等功。

日點擊排行周點擊排行月點擊排行

網友互動

網友留言       [查看留言]

昵稱:

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先進事跡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歐洲GALILEO系統
GALILEO系統是歐空局與歐盟在1999年合作啟動的,該系統民用信號精度最高可達1m。計劃中的GALILEO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顆實驗衛星Glove-A發射成功,第2顆實驗衛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基地發射升空。

歐洲GALILEO系統 GALILEO系統是歐空局與歐盟在1999年合作啟動的,該系統民用信號精度最高可達1m。計劃中的GALILEO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顆實驗衛星Glove-A發射成功,第2顆實驗衛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基地發射升空。

美國GPS系統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美國的GPS系統。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該系統由28顆中高軌道衛星組成,其中4顆為備用星,均勻分布在距離地面約20000千米的6個傾斜軌道上。

美國GPS系統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美國的GPS系統。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該系統由28顆中高軌道衛星組成,其中4顆為備用星,均勻分布在距離地面約20000千米的6個傾斜軌道上。

俄羅斯GLONASS系統
GLONASS是前蘇聯國防部與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冷戰的產物。該系統耗資30多億美元,於1995年投入使用,現在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管理。GLONASS是繼GPS之后第2個軍民兩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俄羅斯GLONASS系統 GLONASS是前蘇聯國防部與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冷戰的產物。該系統耗資30多億美元,於1995年投入使用,現在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管理。GLONASS是繼GPS之后第2個軍民兩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北斗(COMPASS)系統
中國衛星定位產業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在此背景下,基於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的考慮,中國開始建設自己的北斗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該系統的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模式。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

中國北斗(COMPASS)系統 中國衛星定位產業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在此背景下,基於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的考慮,中國開始建設自己的北斗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該系統的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模式。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歷程

時間 事件
1985年 中國科學家開始研制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以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由此,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拉開序幕。
1985年10月 在一次由中國科學院和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局(現更名為“測繪導航局”)聯合召開的會議上,我國著名電子學專家、“863計劃”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介紹了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進行定位和通信的設想,解決快速定位與通信問題。這一理論后來被歸納為“雙星定位”,成為日后北斗計劃的奠基理論
1994年 前期論証工作基本完成,北斗正式立項,並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即:第一步,2003年建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二號),2012年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2000年10月 北斗導航系統的第一顆衛星正式送入軌道。時隔兩月,第二顆衛星成功發射。此刻,從提出理論,到發射衛星上天,北斗計劃已經走過15年。
2003年12月 北斗一號系統正式開始向國內用戶提供服務,目前已擁有13萬軍民用戶。
2008年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北斗系統獨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國軍隊的導航和授時方式已經逐步由GPS向北斗轉換,而金融、電力、漁政和森林防火等民間領域也逐漸嘗試使用北斗系統。
2012年10月26日 北斗系統成功發射了第16顆衛星,完成衛星組網。
2012年12月28日 北斗二號系統正式開通運行,服務區域覆蓋亞太地區。

責任編輯

責任編輯:黃子娟
聯系電話:010-65368370
電子信箱:junshi@people.cn.cn
發布日期:2013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