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中國和工兵分隊:排雷數量最多速度最快

2014年10月21日09: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在“死亡地帶”筑起“藍色和平線”(國際視點)——走近中國第十三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

  中國第十三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掃雷隊員正在進行模擬掃雷作業。本報記者 宦翔攝

  自10月20日起,中國第十三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正式前往黎巴嫩南部靠近以色列的邊境地區,執行掃雷和邊界栽樁任務。自2006年至今,在這塊雷區密布的“死亡地帶”,中國維和軍人憑借“排雷數量最多、速度最快、零傷亡”的戰果,創造了廣受贊譽的“中國奇跡”,為當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筑起一條堅固的保障線。

  聯合國工作人員——“中國掃雷隊員操作規范,高效保質,堪稱國際一流水平”

  黎巴嫩南部城市提爾北部,辛尼亞村的一處庄園,一名身穿防護服的中國掃雷隊員拿著金屬探測儀,小心翼翼地貼著地面、沿著腳下一根橫置木棍,來回掃動。木棍一米見長,兩端系著安全線。線和木棍圍成的區域便是安全通道。見探測儀未有反應,掃雷隊員拿出標尺量好距離,把木棍連帶著安全線向前推進20厘米,這恰好是探測儀前段的直徑。然后,他繼續沿著木棍進行探測。不遠處,聯合國地雷行動協調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真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

  這是中國第十三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分隊接受掃雷資質認証考核——遺失雷處理科目中的一幕。工兵分隊排長王剛向本報記者介紹,由機械布設的雷場大多呈規律分布。他指著隊員身后安全區內等距離分布的三根標識木樁說,這代表已發現的三顆地雷。如果在下一個等距點沒有發現地雷,意味著該地雷有可能遺失,就需要採取遺失雷處理程序。如果在同一通道連續有三顆遺失雷,則說明該雷場遭到了破壞,作業計劃也有可能隨之改變。

  自從9月底赴黎以來,這批來自成都軍區某工兵團的工兵分隊依據掃雷標准作業程序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展開了高強度的訓練。工兵分隊宣傳干事柴印說,為了加快進度,戰士們每天連續作業近9個小時。日前,所有59名掃雷隊員一次性通過了由聯合國組織的掃雷資質認証考核。聯合國地雷行動協調中心工作人員比拉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掃雷隊員操作規范,高效保質,堪稱國際一流水平。”

  維和部隊指揮長——“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圓滿完成維和任務”

  黎巴嫩南部地區毗鄰以色列,地理位置險要,先后經歷過中東戰爭、黎巴嫩內戰、以色列—真主黨沖突,一直是該地區的“火藥桶”。2000年,以色列從該地區撤軍,聯合國主導劃定了一條長121千米的臨時分界線,亦稱“藍線”。中國維和工兵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聯合國相關決議,通過將帶有“聯合國”字樣的藍桶立上已經澆好的水泥柱,形成一個個界樁,把這條“藍色和平線”真正地筑在黎以邊界上。據第十三批赴黎維和部隊指揮長、工兵分隊隊長唐兵介紹,目前中國、柬埔寨和比利時維和部隊承擔著在“藍線”的作業任務,中國工兵的任務量約佔60%。

  黎巴嫩南部同樣是雷區密布的“死亡地帶”,目前這裡有4000個雷場。從1975年黎巴嫩內戰到2000年黎以戰爭期間,交戰的各武裝派別在該地區共布設了50多萬枚地雷。2006年,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發射或布設了200萬至400萬枚各式炸彈並布設了新的雷場。當地有至少30萬枚的未爆彈,其中90%以上為集束炸彈。

  因此,要栽樁,首先要進行掃雷作業。為了將栽樁的物資用料從安全區域送達由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確定的點位,中國掃雷隊員需要開辟一條寬2米,長度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的安全通道。工兵分隊掃雷排爆組負責人張波向記者介紹說,掃雷作業實際上的進程非常緩慢,這受制於兩個因素,首先是隨時間推移,爆炸物的物理性能會發生變化,周圍的土壤環境也會改變並導致雷場位移﹔其次是外部環境惡劣,除了忍受蚊虫叮咬,掃雷隊員常常需要在邊境另一側以色列重型武器的監視下作業,面臨巨大壓力。

  據唐兵介紹,新一批工兵分隊正面臨著四個方面的新挑戰:掃雷作業技術難度提升﹔建筑作業勞力短缺﹔地區安全局勢緊張﹔向當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壓力陡增。“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圓滿完成維和任務。”他說。

  截至目前,中國掃雷分隊已經完成71個點位清除作業,清排663個防步兵地雷,26個防坦克地雷,6127個其他種類爆炸物。累計清排面積達45899平方米,完成了108個樁點的藍桶栽設。

  當地居民——“中國維和官兵保護了我們的生命和財產,是我們的親人”

  “立正!向右看齊!”結束考核的中國官兵在庄園的一處空地上集合,准備返回營地。清一色的“迷彩服”中,不知何時插進了一個身著便裝的當地人。“阿布!你好!”中國維和官兵興奮地同他握手、問好。年逾四旬的阿布也笑著同他們摟在一起,情同手足。

  阿布是這個庄園的管家,和中國維和官兵是老交情了。他給記者展示了一本特殊的相冊,裡面保存了他從2006年以來與歷屆中國駐黎維和官兵的合影。談起阿布的這段中國情,還得從這個庄園說起。

  2006年,以色列同黎巴嫩交戰,庄園裡遺留下不少集束炸彈。駐地在不遠處的中國維和工兵分隊主動承擔了排彈工作。為了不影響正常的生產活動,中國官兵沒有選擇常規的處理方法就地引爆,而是用雙手將一枚枚炸彈移出庄園再進行銷毀。

  從那時起,每當園子裡的橘子熟了,阿布總會在第一時間邀請中國維和官兵來品嘗橘子,而中國維和官兵也定期幫助阿布在園子裡修路、筑牆,維護設施。談起對中國官兵的印象,阿布伸出了大拇指:“中國維和官兵保護了我們的生命和財產,是我們的親人。這個園子,也是他們的家!”

  自2006年以來,中國維和官兵不僅在“藍線”上高效作業,同時還在駐地附近幫助當地民眾,排除了6000多枚散落在當地百姓房屋、果園裡的未爆彈,並定期向周邊群眾提供淨化的飲用水。對於中國人,當地民眾都懷有真摯而淳朴的感激之情。在提爾附近記者看到,每當當地民眾看到中國維和官兵的車輛通過,都會十分高興地向中國維和官兵招手致意。(宦翔)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