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汽車兵的生死考場:引入高速爆胎爆燃自救課目

2016年04月28日08:5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又是一年“入學季”。暮春時節,來自四面八方的士兵走進位於京郊的陸軍某通信訓練基地五大隊,開始新一輪的“加鋼淬火”。

  從列兵到“尖兵”,一字之變,關鍵是能力如何實現蛻變?近年來,該大隊瞄准能打勝仗要求,大膽探索融合式組訓培訓模式,創新推廣實戰化教學,一批批學兵畢業即上崗、歸隊能組訓,躋身基層部隊人才方陣的前列。

  記者日前走進這座學兵成長的“搖籃”,探尋他們教研育人的成功奧秘。

  教戰練戰,實戰化從“兵之初”抓起

  中午時分,訓練場漸漸恢復寧靜。此時,記者迫切希望看到士官教員王虎勇亮一手駕駛“絕活”,沒想到他一頭鑽進駕駛室,拿出了一套學兵磨爛的迷彩服。

  汽車兵訓練的故事由此說開去。記者了解到,來這個大隊接受培訓的,絕大多數是列兵。為了讓他們在“兵之初”就打上實戰化的烙印,大隊秉持“貼近實戰、適應戰場”的思路,按打仗要求為汽車兵“量身打造”能力框架和素質模型。

  “駕駛,絕不是開車那麼簡單。”王虎勇介紹,且不說大綱規定的培訓課目,就連維修車輛、更換輪胎都必須嚴格執行實戰標准,操作精細到分毫、時間精確到米秒,即使盛夏車場水泥地面溫度高達60℃,也照樣摸爬滾打。這不,時間不長,學兵們原本嶄新的迷彩服就幾乎“報廢”了。

  這只是大隊汽車兵實戰化訓練的“冰山一角”。舉目四望,偌大一座訓練場,彈坑路、壕溝路、泥濘路、涉水路、燃燒路、雷區路、鐵軌路應有盡有。記者乘車通過時,煙火、雷雨、爆炸等聲光電模擬場景自動實時呈現,猶如置身戰場。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加大了特殊駕駛課目的比重,引入高速爆胎、緊急調頭、原地翻轉、車輛入水、爆燃自救等高危課目,讓學兵在生死體驗中錘煉應急反應和緊急處置能力。

  “握方向盤的”實戰化訓練如火如荼,“敲鍵盤的”也不甘落后。在該大隊採訪,記者目睹了一次計算機專業實戰化教學全過程。

  漢字速錄、網絡構建、程序編寫……這些原本在安靜明亮的室內進行的實操作業,被移到了昏暗的室外。不僅如此,整個過程還循環施放高分貝的聲音干擾,分散學兵注意力,借此提升他們在高壓條件下的精准操作水平。

  實戰化,從“兵之初”抓起。大隊長張斌說:“打不牢這個思想根基和實踐養成,即使培訓方式再科學、要求再嚴格、考核再周密,戰斗力生成也將與實戰南轅北轍。”

  師者為戰教戰,學兵為戰練戰。教學訓練著眼點與落腳點的進一步聚焦,有力推動了大隊教學科研靠攏部隊、貼近實戰。從這裡走出來的學兵,也因此有了更多直通戰場的本領與直面戰爭的底氣。

  融合教學,鍛造練兵打仗的“火紅熔爐”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應急拉動——

  去年深秋的一個午夜,大隊通信專業學兵經過3公裡武裝奔襲,剛到達指定地點便迅即展開野戰通信網絡構設。附近的草叢裡,不時有炸點閃爆﹔身邊的墳頭樹上,夜梟發出瘆人的叫聲……演練結束教員一掐表,組網時間比平時訓練足足慢了半個鐘頭。

  “未來作戰,從來不是哪個單項技能的較量,而是綜合能力的比拼。”大隊政委錢智明告訴記者,從這場演練可以看出,構建通信網絡絕不僅僅與通信專業有關,學兵們除了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應用,還必須通過軍事地形學、心理行為學的實戰考核。

  基於這樣的認識,大隊開始探索展開融合式教學組訓,即打破原有教學體系中各課程條塊分割、依次施訓的教學組織模式,按照學兵日后遂行作戰任務基本流程及各個環節所需知識、能力,將軍事基礎訓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技能訓練、專業戰術訓練、心理體能訓練、戰斗精神培育等融為一體,同步實施。

  “融合式教學”一經推出,許多具有顛覆性的改變由此生發:在教學授課方式上,以往的做法是先理論后實踐,理論與實踐的比例體現在學時分配上,現在則是邊理論邊實踐,兩者同步進行﹔在教學檢驗方式上,原先是“我講、我導、我考核”,如今則是“我講、多導、你考核”,把任課教員講課輔導、隨堂考核,轉變為多課程循環輔導、其他任課教員考核……

  在此過程中,一些與強化學兵綜合素質關聯不大、與未來戰場貼得不緊的傳統學科和課程被大幅壓縮,一年百十節課、一套教材用到底的教員被“黃牌”警告。

  更大的改變在課堂之外。比如,曾經戰術背景下的實戰化考核,學兵專業素質過關,體能儲備卻“拖后腿”。如今,記者在訓練場上卻看到:經過融合課堂的洗濯磨淬,纖弱女兵可輕鬆背起七尺壯漢,經過原地高抬腿、左右轉圈、折返跑、蛙跳等各種“折磨”的汽車兵照樣可以精准駕駛……

  學用相長,靠創新驅動人才培養“高鐵”

  走進大隊教研室,牆上張貼的干部學習講堂計劃吸引記者駐足觀看——從2010年開始,他們堅持每周1次開辦干部學習講堂,邀請軍地專家教授專題授課,內容涵蓋訓練管理、人文科技、信息技術、政治歷史等諸多門類,對列兵們的教員進行理論武裝。

  久久為功,必有顯效。6年來,大隊通過開展讀書學習活動,主動來一場軍事學習革命,掀起思想解放的頭腦風暴,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實踐創新,努力實現三尺講台與時代脈動同頻共振,教學訓練與先進理念有機融合,靠創新驅動人才培養“高鐵”。

  兩年前,教員王文華帶隊牽頭電台模擬訓練系統開發任務,在完成理論上的框架設計之后,往前每走一步都顯得踉踉蹌蹌。這也難怪,全新領域,毫無經驗可循,有人發出疑問:“讓教員團隊嘗試開發專業軟件,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

  此時,正值大隊組織讀書交流活動,王文華走上講台,引用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對美軍建設管理的近距離觀察與思考》中的論述,撥開了課題組成員眼前的迷霧:“美軍軍官軍旅生涯的關鍵詞就是‘move’(調動),通過不斷的有序調動,實現人員的普遍輪換,保持職業新鮮感和軍人血性。因為他們的理念是:如果一件事情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干好,剩下的就是惰性,缺乏創造力!”

  “認准了前方的目標,便隻顧風雨兼程。”從那之后,王文華帶領課題組集中讀書學習攻關,從書本學起、從基礎補起,手不釋卷、人不離機,終於完成了電路設計和程序編碼,攻克了模擬語音、通信干擾等難關,書寫了一段技術外行成功“逆襲”的傳奇。

  博採眾家之長,補己知識之短。類似故事,在大隊還有不少。據大隊政治處主任杜煥陽介紹,如今,大隊黨委結合基地人才培養目標和自身職能任務拓展,已將讀書學習活動作為重要抓手寫進干部隊伍建設五年規劃,作為評價指標納入人才成長路線圖,推動教員素質年年都有新提升、教學訓練月月都有新氣象。

  從列兵到“尖兵”的距離有多遠?陸軍某通信訓練基地五大隊正在以巨大的創新勇氣和豐富的創新實踐,幫助和引領學兵成功實現直通戰場的跨越。(梁蓬飛 劉一偉)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