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抗大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國防大學紀念抗大建校八十周年理論研討會綜述

閆嘉琪 羅金沐
2016年07月06日08:13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抗大辦學9年,培養10萬英才。這在我黨我軍的教育史上堪稱奇跡。當年,為什麼國統區“官二代”“富二代”,放棄優越環境,匯聚到條件十分簡陋的“窯洞大學”?抗大為什麼能創造出這樣的傳奇?抗大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7月5日,國防大學在京舉辦抗大建校八十周年理論研討會。國防大學張仕波校長、劉亞洲政委,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抗大研究團體、紀念場館的代表和專家,抗大老學員代表,專家教授等共計7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與會代表圍繞重溫抗大歷史、弘揚抗大精神、擔當強軍重任主題,就相關領域問題進行回顧梳理與深入探討。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抗大精神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是我國軍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最可寶貴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

信仰決定命運

抗大全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國防大學的前身,正式成立於1936年6月1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完成其歷史使命。在及其殘酷艱苦的戰爭年代,抗大培養出千千萬萬優秀的治黨治國治軍棟梁之才,支撐的是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強烈的使命擔當精神。

與會代表指出,毛主席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針,第一條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聽黨話、跟黨走。黨中央為抗大制定教育方針,第一條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三句話、八個字”,這是抗大精神最內核的因子。黨的幾代領袖,都明確要求國防大學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確保辦學治校的正確方向。

信仰使人高貴,使人與天地並列,使人創造撼天動地偉業。與會人員一致表示,抗大誕生於民族危亡之際,從一建校就擔當起民族救亡、人類解放的使命責任,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熔爐和精神高地。無數來自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有志青年,晝夜不停、川流不息奔赴延安。她閃耀的是革命精神光芒,錘煉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英雄品格。這種強大精神信仰,為抗戰勝利和新中國成立凝聚了堅實力量,也為我黨我軍立於不敗之地奠定了特有優勢。

與會人員認為,政治方向並不是一句空話,她體現在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力度上。新形勢下,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著力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與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保持高度一致。

人才決定事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與會人員表示,作為紅大抗大的歷史傳人,國防大學肩負重大的使命任務,這決定了要出更多的名師、名家和名將。

“有軍必治校”,這是我軍發展壯大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與會人員認為,人才興則事業興,而通過辦院校來培養人才,又是最有效的途徑。

大家談到,毛主席和黨中央十分重視抗大教員隊伍建設,把他們看作是孵化抗戰精英和領導骨干的“老母雞”,把最知名的學者請來當教員,把最優秀的學員留下來當教員,把高級將領動員來當兼職教員。毛主席長期兼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數十次親自為抗大授課。當時抗大的講台上,不僅有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陳雲等大批黨和軍隊的高級領導,還有徐特立、范文瀾、艾思奇等一大批學貫中西的學界泰斗。正是靠著這樣一支優秀卓越的辦學力量,才開創了抗大“越抗越大”的勝利局面,譜寫了我軍教育史上的奇跡。

與會人員指出,“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是馬克思主義學風在抗大教育實踐中的生動運用。毛澤東一貫主張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並將其運用到抗大教學中。針對抗大所處的特殊戰爭環境,毛澤東在指導抗大辦學實踐中探索出邊打仗邊辦學、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人才培養路子,提出“理論聯系實際”“讀戰爭這本無字天書”等教學原則、內容和方法,確立了抗大先進的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

大家一致認為,時代在發展,使命在召喚,選賢任能辦各項事業。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當前最緊迫最現實的任務就是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突出出來。作為抗大傳人,國防大學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忠實履行好肩負的職能使命,瞄准明天的戰爭籌劃今天的教學,打贏戰爭需要什麼就教什麼,指揮員缺什麼就補什麼,積極探索和構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新模式,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

眼光決定未來

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在抗戰即將到來之際,黨中央、毛主席做出創辦抗大的決策,把培養干部提到重要日程。

與會人員表示,抗大身居偏隅,但聞名中外,之所以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凝聚力,不僅因其最革命最進步,更因她放眼全球,縱覽古今,就像一座燈塔,引領無數愛國志士走上民族解放的道路,體現了深刻的先進性和強大的發展力。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抗大革命性進步性的鮮明標志。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毛澤東為抗大制訂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是抗大師生培養優良作風、抵制歪風邪氣的座右銘。這一嶄新的校風對培養干部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掃舊中國教育體系中的陰霾濁氣,成為抗大革命性、進步性的鮮明標志,享譽國內外。這得益於在戰勝艱難困苦中鍛造,也得益於在嚴肅法規法紀中雕琢,更得益於在活潑健康的文化中滋養。抗大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對於激發學員戰斗熱情、培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進一步增強了辦學育人的凝聚力感召力。

從嚴治校是古今中外軍隊院校辦學治校的鐵律,是培養高級軍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我軍高級任職教育的光榮傳統。大家談到,當年毛澤東為抗大親自制定的“三句話”、“八個字”教育方針和校訓,它既是對抗大歷史傳統的高度概括,更凝練著這所始終伴隨黨中央的軍校的辦學治校理念、哺將育英標准。

大家談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抗大精神是一面旗幟,永遠值得高擎﹔抗大精神是一筆寶藏,永遠值得挖掘﹔抗大精神是一把火炬,永遠值得接遞。

智慧,在交流中迸發﹔共識,在研討中增進﹔力量,在互動中凝聚。與會人員一致表示,時代變遷,但抗大精神不會過時,永遠都是激勵前行的強大動力。弘揚抗大精神,講好抗大故事,傳播抗大業績,就是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蹄疾步穩的務實作風,讓抗大精神煥發出蓬勃偉力,鑄就起新的輝煌,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實習生 王壹、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