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如何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看看他們有啥“密鑰”

2017年01月16日09:5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看看他們有啥“密鑰”

臨近春節,擁軍優屬熱起來

寫在前面

優撫安置工作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8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才溪鄉調查》中高度贊揚被譽為中共蘇區第一模范區的福建省上杭縣慰勞紅軍、優待紅軍家屬等工作經驗開始,優撫安置工作一直伴隨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有力服務了黨、國家和軍隊工作大局。當下,隨著社會利益關系深刻調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快推進,如何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戰略格局中進一步做好優撫安置工作,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軍地有關部門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湖北十堰、甘肅蘭州、河南新鄉等地的做法可資借鑒。

元旦前夕,山東省齊河縣人武部和縣民政局組織人員到去年入伍的新兵家庭,為其懸挂“光榮軍屬”牌。林 琳攝

湖北省十堰市——

精神激勵,軍人軍屬更有尊嚴

地處鄂西北的十堰鄖西,是一片被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紅色土地,這裡是中原突圍戰斗的主戰場之一,群山之中,先后有6支人民軍隊在此浴血奮戰,這片紅土地孕育著濃濃的擁軍情結。

行走在十堰鄖西的村落裡,不少瓦房舊屋的門楣上,至今仍懸挂著褪色的“光榮之家”牌,盡管有的已鏽跡斑斑,但它依然是軍人軍屬們最珍貴的榮耀。

然而,曾幾何時,這些兒時的紅色記憶,在一些村落開始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十堰軍分區領導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令人心酸的事:

前幾年,一位老人送孫子當兵之后,自費做了一塊“光榮之家”的鐵牌,釘在自家門楣上。精神上的優撫,雖然是一種主觀感受,但以這種方式進行,多少讓人覺得心酸。

類似於這樣的事情並非個例。一次,該軍分區聯合地方民政部門,下基層檢查優撫落實情況發現,一些地方優待金都能及時足額發放,光榮軍屬牌子、立功受獎証書也都發到位了,但不少軍屬仍不太滿意。原因何在?一位老軍屬道出了實情:“能不能請政府親自給咱送過來?搞熱鬧點,總讓村干部代領,太冷清!”另一位軍屬也談到:“過去給軍人家庭送條毛巾、發個瓷缸,都印有‘軍屬光榮’幾個字,雖然不值幾個錢,但大伙見了都羨慕,現在好多年都沒有這種感覺了!”

這件事對軍地領導觸動很大。“牌子雖小,但意義重大。”十堰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黃桂林說,光榮軍屬牌,一頭連著部隊軍心士氣,一頭系著軍屬無上榮光。讓軍人軍屬從心底感受到“獲得感”,不僅是對軍人身份的珍視,更是激勵軍人建功國防、鼓勵軍屬支持軍人服役的有效措施。

不久,這件事被提上十堰市委常委議軍會。一塊小小的“光榮軍屬”牌,搬上了常委會,這令很多人沒想到。兩天后,一份《關於進一步規范軍人軍屬走訪慰問工作的意見》便印發全市。

記者翻閱這份不足5頁的紅頭文件,措施不再“概略瞄准”,條條框框具體實在。

《意見》明確,現役軍人直系親屬和重點優撫對象必須嚴格落實“四必訪”,即:生病住院必探望、親人去世必吊唁、遇有困難必幫助、重大變故必撫慰。發放光榮軍屬牌、對聯、年畫等擁軍慰問品,光榮軍屬標志必須明顯﹔走訪慰問軍烈屬和退伍軍人,軍地領導必須親自登門走訪慰問,不得由基層代辦。同時,市委市政府和軍分區領導、縣市區黨委政府和人武部領導、鄉鎮黨委政府和武裝部領導,每年區分重點對軍烈屬、立功受獎官兵和退役軍人家庭進行走訪慰問。

初冬,十堰市竹山縣田家壩鎮,3戶古色古香的新民居前,鞭炮聲聲,鑼鼓陣陣。十堰市竹山縣3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喜遷新居,搬進了當地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擁軍安置房。

交接儀式上,一名上校軍官一手拿著新房鑰匙,一手拿著 “抗美援朝功臣之家”牌匾,邁著大步遞到老兵面前。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3名老兵竟不約而同地先接下牌匾。

竹山縣人武部政委孟開盈告訴記者,這3名老兵是竹山縣人武部在開展“關愛革命功臣、情系退伍老兵”活動中發現的。他們年歲已高,雖按政策享受有足額的優待,但因年老多病經濟負擔重,家裡住的還是幾十年前的土坯房。縣人武部協調有關部門,把3名老兵作為重點幫扶對象,納入異地搬遷建房范疇,九個月便完成房屋新建,當地愛心擁軍企業還向他們捐資購置了電器。當天,人武部同志親手幫老人安上牌匾,令他們激動不已:“復員都60年了,沒想到政府還挂念著咱們。”

記者了解到,這兩年,十堰市還結合形勢的發展變化,對精神優撫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創新開展了“尋找老戰友”“十堰好兵榜”等一系列形式活潑的精神優撫活動,受到社會各界贊賞。

前不久,39名參加過襄渝鐵路建設的退伍老兵,在民政部門的組織協助下,齊聚十堰,回到當年戰斗過的地方,緬懷長眠在這裡的175名戰友。此舉令老兵們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

如今在十堰,精神優撫已融入這座山城的血脈,成為這座城市價值觀的體現。

甘肅省蘭州市——

重點安置,隨軍家屬就業無憂

出台硬杠杠,鋪就安置法制軌道

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是軍人軍屬最關注的問題,也始終牽動著軍地領導的心。蘭州市委、市政府克服機構改革的實際困難,盡最大可能安置好隨軍家屬。2012年,市政府依據《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暫行規定》,一次性拿出110個專項指標,解決駐蘭官兵隨軍家屬就業問題,當時就在駐蘭部隊中引起熱烈反響。

2013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出台《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蘭州警備區黨委聞令而動,及時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匯報,並提議重新修訂《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暫行規定》。隨后,蘭州市成立了由市委組織部、編辦、財政、人社和警備區政治部等多部門組成的軍地協調領導小組,起草《蘭州市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並將初稿印發全市駐軍和相關部門征求意見,對收集到的46條修改建議反復研究討論,經過8次修改,在年底召開的議軍會上通過了《蘭州市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從“暫行規定”到“安置辦法”,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鋪就了法制軌道。

傾注真感情,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周順剛博士家屬隨軍安置的事辦到哪一步了?有哪些困難需要我出面解決的?”蘭州警備區政委李軍一次又一次地催促,讓警備區負責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的黃干事絲毫不敢怠慢。

“人事檔案已經通過人社局審定了,只是安寧區文體中心目前沒有空余崗位……”李軍得知安置受阻后,一邊安排安寧區人武部政委王耀堂到接收單位協調,一邊給市人社局打電話督辦。

周順剛博士是原蘭州軍區總醫院從第三軍醫大學引進的高素質人才,2013年參加工作后,妻子楊婭一直在重慶市工作。考慮隨軍調動工作比較難,為了不分散丈夫的精力,楊婭就在重慶獨自挑起照顧老人和小孩的重擔,日子過得很艱難。

“軍嫂越是支持丈夫顧大家,職能部門越要想方設法幫她們經營好小家。”當醫院向蘭州警備區匯報解決楊婭隨軍就業安置一事時,警備區黨委研究決定:特事特辦,務必解決好。

現在,周順剛的妻子楊婭參加工作已經兩年了,每當回憶起隨軍安置的前前后后,內心的感動還是難以抑制。像周順剛這樣,由駐軍部隊引進高素質人才的隨軍家屬為數不少。對此,蘭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三優先”原則:即優先向作戰部隊傾斜、優先向科研單位傾斜、優先向家庭困難干部傾斜。近3年來,蘭州市共安置隨軍家屬138名。因雙擁工作突出,該市去年再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

推出新舉措,助力家屬就業展新顏

安置的政策好了,隨軍就業的人數自然也多了。為了適應新時期隨軍家屬安置形勢,這個市積極擴寬軍嫂們的擇業路子,走開軍嫂就業和創業均衡發展的道路,採取請自主創業先進典型介紹經驗、組織隨軍家屬到地方企業參觀學習等形式,對軍嫂們進行政策輔導、人生職業規劃、擇業觀引導,贏得軍嫂們的贊揚。

2014年,軍嫂馬小華免費參加了蘭州市人社局組織的幼教專業培訓。順利取得証書后,她萌發了創辦托兒所的想法,但8萬多元的創業資金讓馬小華發愁了。

蘭州市隨軍家屬就業辦公室得知這一情況后,根據有關優惠政策,不僅幫馬小華申請到5萬元婦女小額貸款,還辦齊了相關手續。當年9月,一所集午休、午餐、送學為一體的“青草兒童樂園”順利開張。去年底,這個托兒所被蘭州市教育系統評為“模范幼教單位”。3年來,蘭州市先后拿出60多萬元,培訓隨軍家屬1000余人,使軍嫂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為鼓勵隨軍家屬自主擇業、自主創業,蘭州市積極提供政策扶持,給予婦女小額貸款,免繳2年工商管理費、3年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軍嫂郭麗前年參加隨軍家屬就業培訓后,開辦了一家汽車修理4S店。經過3年經營,年利潤達60多萬元。

2016年12月29日,桂林市七星區人武部和民政部門慰問在新疆某部服役的戰士劉小龍的父母。 楊小應攝

河南省新鄉市——

精准服務,優撫對象有獲得感

公開發放,多股暖流熱辣辣的吹

“王天仁老人兒子無固定工作,家庭月收入還不足420元,符合低保條件。本人為在鄉7級殘疾軍人,按照政策規定享受殘疾軍人和區別優待金,老人的撫恤金不計正常收入,因而不影響享受低保……”元旦前夕,當河南省新鄉市民政局局長郜建軍把第四季度低保款和傷殘軍人撫恤金款送到紅旗區學府社區王天仁手中時,這位80多歲的老人熱淚盈眶。

在嚴格落實國家優撫優待政策的基礎上,為縮小城鄉差距的影響,從2003年開始,新鄉市率先在全省實行區別優待金制度,按照上年度人均總收入為基數,區別在鄉紅軍、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失散紅軍、病故軍人遺屬、在鄉殘疾軍人等不同類型,增發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10%-40%的區別優待金。近年來,隨著各種普惠政策的出台,各類優待撫恤標准的提升,有些基層工作人員和群眾對還應不應再發放區別優待金提出質疑,年青的鄉鄰就對王天仁老人每年享受優撫近2.5萬元感到不理解。

“不但要讓優撫對象充分享受政策溫暖,還要讓優撫金領得有價值,有尊嚴,讓群眾在全社會關心關愛優撫的濃厚氛圍中受教育。”該市民政局決定,結合中央優撫文件精神的宣傳,組織開展優待金發放活動。在村庄社區大張旗鼓發布優撫表,宣講優撫政策,現場發放優撫金,並重溫功臣當年故事。

“咱們王天仁老爺爺參加過淮海戰役,在戰場上英勇負傷,復員后沒讓組織安排工作自謀職業。近年來子女下崗,家庭無固定收入,他卻從未向組織伸過手。”紅旗區民政局優撫股股長王愛雲邊幫老人擦淚水,邊講起老人光榮的歷程,現場群眾無不動容。一度對老人有些“嫉妒”的鄉鄰也表示,要參加社區志願者組織的為老人上門慰問、服務。

貼近解讀,讓政策釋放應有的溫暖

“政策宣講上,如果隻當復讀機、播音員,可做不好民政工作。”新鄉市民政局黨委書記馬若稚告訴筆者,做為民政工作人員,必須要與優撫對象“有共同感受,有共鳴內容,有共情時分”,才能以最大的真誠、耐心與熱情做好政策的解釋說明工作。

郭某在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因強制性脊柱炎未能參加戰斗,優撫待遇定性為帶病退伍,近年來多次提出要享受殘疾軍人待遇。當民政部門答復患病不同於受傷,不符合評殘條件后,本人情緒日漸偏激,甚至當面謾罵工作人員。“不能讓他想不開,更不能讓國家的政策‘受委屈’。”衛濱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以最大的耐心進行政策解釋說明,對本人進行心理疏導。並在政策范圍內,為其辦理了低保。鑒於家庭實際困難,還幫他申請到每年4000元困難救助金。平日裡工作人員經常到家中噓寒問暖,每逢春節、八一建軍節還對其進行慰問。時間一長,郭某終被感動,主動說出自己只是因為年齡的增長,病情加重,想評個殘更可靠點,現在心裡已踏實了,就不提政策外的要求了。

千裡走訪,捎去家鄉親人的關愛

“厲害了我的哥,你們石門店村被確定為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等咱們退伍或轉士官休假時,你家就成風景區了……”當家鄉聯絡員任明明向16集團軍某炮兵旅的30多名新鄉市輝縣籍戰士宣讀了12月份的“家鄉來信”后,大家一片歡呼雀躍。

新鄉軍分區司令員萬麗華提出“越是信息化時代,越要注重面對面的真誠和溫暖。”近年來,該市軍地持續開展大走訪活動,做到走進每一支有新鄉籍新戰士的部隊,見到每名新兵,並帶上縣、鄉、村各級和家人、親友的關愛與囑托。建立長期聯絡機制,以兵員集中的駐軍地點為單位,人武部和民政局每月發出一封“暖心信”,通報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情況、社會普惠政策和軍人優撫優待政策落實進展情況,並溫馨提示有問題有困難立即向家鄉反饋。原陽縣橋北鄉新戰士史志斌,數年前父母因煤氣中毒雙雙去世,去年在當地人武部門關愛下入伍。在新兵回訪時,小史向民政部門的領導提出了自己的一個心願,自己的姐姐大學畢業沒有固定收入,四處打工讓小史放心不下。讓小史沒想到的是,沒多久,政府部門就在平原示范區一家企業為姐姐聯系好了工作。

真誠的態度感動了家鄉子弟兵的心。近年來,這個市先后涌現出了駐京某部見義勇為標兵張鈺琳、31集團軍特等射手張坤等典型人物。(何武濤、孫國柱、黃曉斌、肖傳金、薛庭琦、朱建華、谷巍峰)

(責編:金利橦(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