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我軍合成旅:為打贏明天的戰爭注入“新動能”

2017年10月09日08:5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打贏明天的戰爭注入“新動能”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陸軍某合成旅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今年一批戰士喜獲軍校錄取通知書。於華良攝

  特戰突襲、工兵破障、炮兵支援……仲秋時節冀中山區,一場合成營對抗演練在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展開。

  炮火硝煙中,對抗雙方圍繞某高地展開你爭我奪、斗智斗勇,戰斗激烈到幾乎無法分清“誰攻誰守”。

  記者走進中軍帳,發現作戰席上都是一張張年輕面孔,眉宇間卻都透著久經沙場般的成熟與睿智。

  這是令人振奮的一幕,卻也是該旅練兵備戰中最尋常的一幕。

  “我軍打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不夠、各級干部指揮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不夠……”5年來,全軍將士牢記習主席教誨,兩個“能力不夠”倒逼著部隊各級在新型軍事人才建設上正視差距、全力追趕,繪就了一幅人才方陣和強軍偉業交相輝映的新畫卷。

  深造無憂:再好的劍也要時常磨一磨

  到底要不要去深造?曾讓很多基層軍官很糾結。

  幾年前,記者在某軍事院校一次重要的人才培訓班調研時發現,參訓學員很少來自關鍵崗位,大多是單位非重點培養的參謀干事。

  一份調研,發人深省。而翻開以往培訓記錄,這似乎並非個例。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不想來,是不敢來。人一走,崗位可能就沒了。”當時,一名來自陸軍某部的學員坦言,基層崗位“僧多粥少”,一旦離崗,就意味著離職。他說,曾有同單位的一名指導員考上研究生,誰知畢業后,卻成了副指導員。

  崗位還是學位?職務晉升還是素質晉級?該旅不少人因此患得患失。

  賈寧寧,曾是該旅“強渡烏江模范連”連長,多次代表單位參加全軍偵察兵比武,卻在發展遇到“天花板”時不得不選擇轉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沒有培訓經歷”、素質有短板,讓人惋惜。

  “一把好劍,一旦用順手,就不舍得放下磨一磨。”該旅一位領導談到賈寧寧的經歷,遺憾之情溢於言表。一段時期以來,一些領導干部“隻摘果子不施肥”,導致人才漸漸成了“凡人”,最終被“淘汰”。

  如今,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在該旅人力資源科採訪時,恰遇正在陸軍指揮學院學習合成作戰指揮的該旅某營營長何永學打來電話匯報學習情況。他沒想到的是,此時旅黨委已將他上報擬任命為旅火力科科長。

  該旅人力資源科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旅科長一級80%赴過院校培訓,100%參與過旅以上崗位集訓。就在記者採訪期間,又有3個業務部門提交關鍵崗位人才培訓需求。

  從不願去到爭著去,從被動學到主動問,變化的不僅僅是觀念,更是對成才環境的一種認同。然而,改變只是開端。一篙鬆勁退千尋,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觀念的改變、環境的營造,需要各級持之以恆的決心和堅持。”該旅人力資源科科長陳良告訴記者。

  復合發展:讓交叉任職成為一種習慣

  採訪中,旅政委林官亮向記者談起基層人才建設的一個新矛盾:隨著改革不斷走向深入,一批人員編余的同時,有一批新型崗位亟待“補位”。

  然而,兩個看似很容易解決的難題,卻如同用A門的鑰匙去開B門的鎖,即使對得上孔,卻怎麼也打不開。

  “抓新型軍事人才建設,走老路不行,走得慢也不行。”林政委說。人作為武器裝備的使用者、軍事行動的實踐者,既無法“批發採購”,也難以“臨陣磨槍”培養。而此次改革,是軍隊全面轉型的“升級版”,同時也是人才素質轉型的“升級版”,絕不是簡單的精簡縮編和重新組合。

  在與基層干部的交流中,有一個在全旅上下引起震動的故事被不少官兵提及:前年,28歲的“精兵連長”傅新,被選派到國外留學深造!

  翻閱傅新的軍旅履歷,記者發現:“軍事+政工”交叉任職、“主戰+兵種”復合培養、“機關+基層”雙向錘煉的成長路徑,是傅新成長成才的經歷。而這種復合培養人才模式已成為該旅新型軍事人才形成的“加速器”。

  該旅某合成營副營長范明宇,去年還是一名技術干部。而今年初他轉崗成為指揮干部這件事,也在該旅官兵中引發熱議。

  “軍隊沒有一個崗位是多余的,新型軍事人才既要有一流的專業素養,也要能指揮、會管理、懂技術,勝任崗位需要。”剛從國外某軍事院校深造歸隊的該旅旅長潘守勇對此有著深切體會:不能把年紀輕等同資歷淺,把經驗少當成素質弱。

  “不拘一格用人”的前提,是要具備能打善謀硬本領的人才隊伍,不能局限於用“崗位”“級別”甚至“年齡”來決定。

  讓復合發展成為人才成長的模式,得到了全旅上下的廣泛認同。近年來,隨著“軍事+技術”轉崗培養方式的深化拓展,不僅讓該旅軍事干部身上的技術能力不斷提升,還使技術干部的指揮水平顯著增強。一批有著“軍政雙重經歷、跨兵種任職、參與過大型軍事演習”的新型軍事人才正活躍在基層一線,推動該旅強軍興軍建設不斷邁開新步伐。

  接力培養: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

  “仗怎麼打,人才就怎麼培養。”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就難在如何科學有序地實施推進。

  去年,在一次拉動演練中,相關人員操作不慎,某連一台裝備啞火,行動失利,該連連長受到處分。

  今年初,旅黨委班子全新組建。在首次基層崗位調整中,這名連長出乎意料地被提拔為某合成營副營長,並負責裝備管理。

  這源於旅黨委始終堅持靠制度培育人才的決心。經了解,雖然這名連長受了處分,但導致問題出現的並非其主觀原因,其個人能力素質突出。該旅黨委依據《旅人才培養規劃實施意見》,持續為其專業能力提升打造平台,使其正確看待得失,全身心投入人才“熔爐”。

  “軍事人才成長和戰斗力生成的周期較長,必須堅持效益至上。”旅政委林官亮告訴記者。過去,新型軍事人才培養一度進展緩慢,其“隻開花不結果”的原因,往往是由於“一個將軍一個令”,以致形成人才培養“斷流”甚至出現“爛尾樓”現象,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

  “各級黨委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大局觀,形成人才培養的接力意識。”林官亮介紹說,新的旅黨委班子組建后,他們注重在人才管理與使用上完善配套措施,不少在原單位的人才骨干被繼續委以重任,讓人才建設發揮出最大效益。

  強軍興軍,要在得人。用昨天的戰斗力標准,培養今天的打仗人才,打不贏明天的戰爭。作為軍隊建設一項戰略工程,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隻有數年如一日地打基礎、持之以恆下大力,才能為打贏未來戰爭持續注入“新動能”。(王通化)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