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辦張“軍嫂証”,你怎麼看? 

2017年11月12日09:1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辦張“軍嫂証”,你怎麼看?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繼“軍人依法優先”政策出台后,十九大報告中“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這句話,又一次振奮了軍心。與“軍”字扯不斷關系的軍嫂群體心中也不禁漾起波瀾:相關軍人的政策越來越好,軍人的榮譽感越來越強,我們這些被稱為“軍人大后方”的嫂子們,什麼時候能被幸福地“波及”一下呢?

連日來,網上不少公眾平台有關該不該辦“軍嫂証”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這其中,有熱切的呼聲,有據理的質疑,也有冷靜客觀的分析。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話題,亮亮你心中的“得分牌”吧。

——編 者

“軍嫂証”是關愛也是榮譽

有著20年“嫂齡”的麗嫂,就是“軍嫂証”支持陣營中的一員。一個月前,麗嫂的愛人因軍改換防去了外省,她留在原駐地辦理隨軍手續。手續初審過程中,被告知當年手填的孩子出生醫學証明中父親一欄的信息不全不合格,她便帶著檔案袋到孩子出生的醫院去更換出生証。不料院方辦事員卻說必須按規定程序申報,半個月后才能拿到新証。

隨軍手續正在審核中,半個月實在等不了。為了趕速度,麗嫂決定找找院方領導。見到院長,麗嫂趕緊解釋她是軍屬,因為辦隨軍手續急需換証,時間緊,等不得,所以才冒昧前來。說著,麗嫂還拿出了檔案袋裡愛人的軍官証以示証明。得知麗嫂是軍嫂,院方領導很是重視,在規定允許的范圍內,給予優先辦理,証件很快搞定。

這件事后,麗嫂想,老公的軍官証不能總放在自己手頭,如果我有個能証明自己身份的軍嫂証,那到地方辦事情不就很便捷了嗎?

女軍人多蘭特別理解軍嫂們的想法。她有這樣一位軍嫂朋友,丈夫駐地在外省,一年難得回家一次。倆人的孩子天生智力殘疾,幾乎沒有自理能力,出門得抱著走。嫂子探營,總是抱著孩子、背著小包、拖著大包,在擁擠的人群中排隊、購票、進站,要多不便有多不便。那時候,她就想:嫂子要是也有個類似軍官証之類的優先証該多好啊!

“軍哥在外忙國事,軍嫂在家忙家事。國事重要,嫂子們鼎力支持﹔家事瑣碎,軍哥們卻無暇顧及。要是能有個‘軍嫂証’,能讓嫂子們在生活中得到相應的照顧,這是多麼溫暖的社會關愛啊!”多蘭說。

戍守藏區的軍人老雷也直言不諱:“這麼多年,老婆為了支持我建功軍營,一個人默默扛起了一個家。我情願把社會的尊崇讓給她,讓她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善待,也算是我對她虧欠的一種補償。我們的大后方更加穩固,我們為改革強軍拼搏的勁頭才會更足。”

善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小敏是“支持派”老雷的妻子。對於想不想擁有一張“軍嫂証”的提問,她這樣回答:“若有‘軍嫂証’,我們這些部隊的留守家庭生活肯定會輕鬆許多。可是,‘軍嫂証’由什麼部門來頒發、管理呢?幾十萬軍人已經夠國家操心的了,我們軍嫂就別添麻煩了吧!”

相對於小敏的善解人意,愛人已經轉業的前軍嫂塵子,看問題又有另一個角度:“‘軍嫂証’就是一種美好的善意。我當軍嫂十幾年,孩子是自己一手帶大的,房子是靠兩個人攢錢買來的。生活中有時候是會遇到各種為難,但我覺得還可以承受。拿著個‘軍嫂証’到處要求被照顧,弱爆了吧!”

有人婉拒,也有人表示有心理落差。老艾是某路橋公司的基層領導,常年在全國各地奔波游走,家庭重擔同樣落到了妻子肩上。“我們的職業是鋪路架橋、建設祖國,天路都有我們的功勞。我認為,我們與軍人都是國家不可或缺的群體。國家已經給了軍人依法優先這麼高的榮譽了,軍嫂就不要伸手了吧!沒有比較就沒有幸福,希望軍嫂們多看看身邊其它職業群體,心理就會平衡啦!”

不只是發一個証那麼簡單

綜合各方公眾平台的網民觀點看,在支持和反對兩方聲音中,還有一些中立的人在冷靜地看待此事。

地方媒體人孫連洲這樣說:“身為家有軍嫂親屬的地方人員,對‘軍嫂証’的呼聲我表示理解。對軍人家庭的‘壓艙石’——軍嫂進行優待,這本身無可厚非,出發點是好的,但我擔心,在‘軍人依法優先’全面鋪開的當下,這一要求會給人造成‘得寸進尺’的誤會。合乎情理、眾望所歸的政策,推出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曾任某部隊雜志編輯部主任的何曉出身軍人世家,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非常熟悉軍人家庭生活。“原則上我非常支持出台‘軍嫂証’,但我還認為,有沒有‘軍嫂証’,軍嫂們都應該被社會所尊重,應該有屬於她們的榮譽。不論是‘軍嫂証’還是更為周全合理的‘軍屬証’,絕不是印個本、蓋個章那麼簡單。它需要軍地雙方的相關部門協調,相關的配套政策也必須跟上才行,這些,都需要時間,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看來,軍哥軍嫂們並沒有因“軍嫂証”之說而沖動,軍外人士也不像當初“軍人依法優先”政策出台時那般反應強烈。畢竟,“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已經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精神導向,包括軍嫂在內的軍人家庭的每一分子一定會收獲更多的幸福!

(責編:仝宗莉、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