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話說部隊科研創新的“四個不等式”

2018年01月16日08:5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話說創新的“四個不等式”

  基層科研≠難有作為。一說到科技創新,許多人都認為需要頂層設計,是領導機關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有的人即使有創新想法,也不願主動想辦法去落實,擔心廟小人微難有收獲,於是一開始便見疑繞道,遇難而退。不患無策,隻怕無心。某團修理所由士官參與的革新項目,不僅取得了30多項成果,而且有2項獲軍隊科技進步獎,10多項被上級推廣。

  基層官兵身處部隊戰備訓練一線,對訓練和裝備中存在的問題感受最直接,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和完善,某種程度上有著科技工作者無法比擬的優勢。廣大官兵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隻要各級領導機關創造條件搞好服務,燃旺創新之火,引導他們立足現有條件,立足現有裝備,立足本職崗位,從自己能做的事做起,就一定能夠做大做強崗位創新的舞台。

  經費短缺≠無能為力。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是再聰明能干的廚師,沒米也做不出飯來。科研革新工作也一樣,如果沒有必要的條件作基礎,再好的科研想法也隻能成為一句空話。然而,在“米少”的情況下,“婦者”巧否,其“炊”之結果則會大相徑庭。數年前,某部士官購買了一個價格低廉的激光射燈,發明了“瞄准輔助定位器”,解決了某型導彈實裝操作瞄准訓練難題。

  基層部隊科研技術基礎條件差,尤其面臨經費短缺、人才不足的困難。技術革新固然需要一定的經費來支撐,但有些項目比如簡單工具的改進和理論方面的研究,就不見得要花費很多的錢。在經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要不打或少打“伸手牌”,多在花錢少、周期短、見效快、易推廣、簡單實用的項目上動腦筋,做到善為少米之炊。這個“善”,靠的就是求實的工作態度、飽滿的精神狀態、科學的效益觀念。

  名目翻新≠技術創新。曾幾何時,“包裝”之風也有向技術革新領域發展的勢頭,一些單位和研制人員為了打造所謂的“品牌”效應,不在實處用心用腦,卻在科研項目包裝上下起了功夫,項目名字起得響亮,吹得天花亂墜,但不注重技術內容的創新,大多數只是“山寨”或跟風模仿,歸根結底都難以經受住實踐的檢驗。類似做法隻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徒有形式而已。強軍興軍需要實實在在的創新,靠模仿、靠“山寨”是絕對不行的。因此,科技創新一定要圍繞提升核心軍事能力來展開,選擇項目力戒好高騖遠和形式主義,科研成果要防止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真正打造出過硬的“精品”,推出名副其實的“品牌”。

  未能評獎≠沒有收獲。眾所周知,科技獎勵的目的是鼓勵創新、激勵進步,衡量單位和個人的科技工作實績,也主要是看科研成果的質量和產生的效益,看對戰斗力、保障力起到哪些重要促進作用。但是,項目未能評獎就是沒有收獲嗎?答案是否定的。

  科學技術活動的高風險性,要求對有原因的科研失敗給予理解、寬容和保護。任何失敗,都會導致一時的利益受損。但從長遠來看,為失敗“埋單”正是為成功“預支”。復制喬布斯的成長土壤比復制喬布斯更重要,如果一個單位的科研人員談敗色變,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單位的創新之源將會枯竭。某些專業領域的科研工作,也許十年都磨不了一劍,但他們的工作實績是客觀存在和不容抹殺的。科研革新工作要允許失敗,更要寬容失敗。唯此,才能鼓勵探索激勵成功,才能真正培育官兵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張同華 榮蔚昕)

(責編:俞奕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