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新時代軍隊政治人才如何培養?軍隊院校體系重塑中如何開拓新局面?新組建的國防大學政治學院積極承擔起新時代政治責任擔當,努力在備戰打仗上聚焦用力——

軍隊院校體系如何重塑(新時代強軍戰歌)

本報記者 倪光輝
2018年03月25日05: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月20日,上海大地回春,生機盎然。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鬆江教學區圖書館內一群新學員正簇擁著全軍軍事法學教授周健,傾心聆聽教授對憲法修正案的解讀,以及學習兩會精神的深切體會。連日來,記者走進學院校園,看到的是一幅幅生動火熱的砥礪奮進畫卷。

學院由原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和武警政治學院合並組建而成,教學區橫跨南京、西安和上海三地。面對轉隸重組、干部分流編余、異地搬遷等一系列現實考驗,學院黨委不等不靠,主動作為,通過盤活現有的教育教學優勢資源和打造教研骨干人才方陣,努力構建起了體系化設計、工程化推進、精准化實施和梯次化延升的全面建設新格局,彰顯了軍隊改革背景下一所現代軍校的政治責任擔當與職能使命所在。

對此,學院院長陶傳銘少將深有感觸:隻有立足現有條件,夯實信仰根基,聚焦備戰打仗,突出教研一體,教戰一體,科學推進教與學“兩股力量”合成,才能真正在為備戰打仗教學的任務實踐中“穩立潮頭”。

“能打勝仗首先是政治信仰的堅定!”

去年12月28日,“誦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知識競賽,在學院禮堂舉行。某集團軍合成旅政治部副主任唐圓圓深有感觸地談道:“競賽的內容,是政治工作者‘壓箱底’的東西!身為基層一線政工干部,在自身的知識結構裡,必須要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是夯實信仰根基的‘壓艙石’﹔也隻有這樣,打頭陣、上一線,才能底氣十足。”

剛組建的學院政治機關工作系江波主任,是全軍的黨建專家。他講道:“對唐圓圓的期待,學院院(系)領導感同身受。純正理想信念,強化思想認識,鑄牢軍魂,培植忠誠基因,刻不容緩,必須要讓全體教員和學員身體上入列,思想上入列,同頻共振,相輔相成。” 因此,給每位教員和學員開列“強基固本”理論配方,成為學院上下形成的共識和行動。

“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為了增強廣大教員和學員的政治定力和理論修養,學院積極組織開展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理論研討活動,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用”等主題教育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將有形的課堂和無形的課堂進行嫁接。

特別是在十九大精神“三進入”上,學院既在“進”上下功夫,又在“入”上求實效。把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明確為每名教員和中培班學員的必修課﹔同時,重點安排全國全軍優秀教師、二等功臣劉正斌和全軍優秀共產黨員、黨的十九大代表王金麗等一批知名專家教授集中輔導授課、現場答疑﹔學院還通過舉辦十九大報告微課比賽,優化調整主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確保對“舉旗鑄魂”的課程始終保持足額足量。學院堅持近40年的延安革命傳統教學和中共一大會址等地的現地教學,如源頭活水開啟一茬茬學員思想尋根的閘門,將校區周邊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深厚的歷史沉澱優勢,煥發於初,綻放在寶塔山之巔和浦江之濱。

“能打仗,打勝仗,首先是政治信仰的堅定,政治信仰不堅定,一切等於零!強化政治思維、政治智慧和政治工作作戰能力,為備戰打仗服務,這是學院至上的政治責任擔當!”學院黨委書記、政委王鋒少將表示。

用“紅船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南湖紅船是中國革命的象征,昭示的是發展方向,是奮斗的明燈,是矗立在中華民族兒女心中的精神豐碑。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隻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然而,在軍改初期,因受編制體制調整因素影響,少數教員和學員不思進取、思前途憂后路、靜態觀望等現象,在個別教學區比較普遍。以怎樣的姿態帶領教員和學員投身改革、參與改革、擁護改革呢?又通過什麼樣的辦法舉措帶領教員和學員真正走出“軍改前觀望等待霾區”呢?

因此,學院黨委“一班人”倍感責任重大,深感形勢緊迫,決不能靜等觀望。學院從打破當初的“懈怠式”“庸懶式”教學狀態入手,深化教學方式改革、優化教學資源配置。以教育專題的形式,從各教學區抽組專家教授,對軍隊改革與文職人員轉改政策等進行集中宣講﹔組織觀看英雄部隊轉改轉型落編的影片﹔運用身邊人身邊事中的典型案例深入進行法紀警示教育,弘揚正能量,凝神聚氣。

學院還著眼新的形勢任務需要,按照“專業對口、集中優勢、整合現有、引進急需、分流閑置、歸口辦學”的原則,結合納編定崗工作,對現有的教學力量進行整合,將各教學區原有的教育教學資源,調整充實到新的教學崗位﹔將懂教學、有專業特長、善管理、責任心強的教育先進分子大膽安排教學、科研和管理崗位,解決了政工教學力量“跛腳”和科研工作時代感不強、動力不足等難題。同時,學院從人民大學、作戰部隊和軍事科學院聘請50余名客座教授,強化每月一期的“強軍論壇”,充實學院教育教學資源“人才庫”。如今,學院已形成本院教員、兼職教授和部隊教官“三位一體”的師資力量新格局,教學力量橫跨江蘇、北京及上海10余個省(市)。

凝聚起新時代教學人才“強磁場”

前不久,由學院籌辦的“積極探索合成營作戰訓練與政治工作特點規律——推動教學創新研討會” 在鬆江教學區如期舉行。來自總部機關和各兵種作戰旅及部分新聞媒體的代表進行交流發言。

會議現場,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學院組織這次活動非常及時,非常解渴,共享了平台,長了知識。教員劉淑玲感慨地談道:新體制下的合成旅合成營是新生事物。但是,面對這一新生事物開展政治工作教學,壓力大,距離遠。

劉淑玲的情況並非偶然。學院在重組后,面對新的教學背景和教育教學資源形勢,人才短缺、資源匱乏,已成為學院奮進前行中的難題。隨著學院轉型重塑和培訓任務調整,不少教員對轉型后自己能否還有機會走上講台憂心忡忡。

一方面,由於機構重組,教學任務交叉融合,不少教員面臨跨專業授課的現實壓力,不得不面臨“轉行”。另一方面,有的教員清醒地看到:教員和學員之間年齡倒挂、經歷倒挂的現象普遍,這部分教員對勝任新的教學崗位心中沒底……

基於這些認識,學院黨委認識到,隻有不斷提升教員的核心競爭力,將昔日的課堂演變成今日的 “戰場”,立足實戰需要,打造堅強有力的教研骨干隊伍,才能把“思想包袱”轉化為精練內功迎接考驗的強大動力,才能真正帶領全體師生在新時代與實戰化要求對接。

合並組建以來,學院將4個教學區的優秀教員及精品課程登記造冊,實現優秀人才跨區上崗、精品課程跨區上線,重點突出精兵演練備戰打仗教學。僅在第一撥教學中,走上不同的實戰化教學講台的教員就達400余人次,不僅消除了教員對職業發展的擔憂,更共享了一大批實戰化精品課程。青年教員宋艷麗感嘆:“突出實戰化教學對我而言,壓力很大,但是我在‘方陣力量’生成中嘗到了甜頭!”

學院還積極創新教學新模式。通過廣開慕課形態,深入剖析典型政工案例,推廣案例式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給教員研究問題的思路和學員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目前,學院探索並推廣的微課、慕課和案例教學,深受廣大教員和學員的喜愛,並產生良好影響。

(周流沙、徐連宗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5日 06 版)

(責編:馮人綦、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