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備戰打仗中如何加速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

2018年05月22日08:5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編者按

強軍先治校,強軍必強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多次親臨國防大學視察指導,就如何辦學治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7月19日,習主席親自為新調整組建的國防大學授軍旗、致訓詞,這所軍校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習主席深刻指出,國防大學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作為核心職能,加快聯合作戰人才培養步伐。該校黨委牢記習主席殷殷重托,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的辦學方向,樹立和強化全校人員的戰斗隊思想,目光緊盯打仗,多措並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彰顯了新時代國防大學辦學育人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初夏時節, 京城西北郊。青山綠水掩映著素有“將軍搖籃”美譽的國防大學。

著眼新使命,我軍如何在備戰打仗中“加速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全軍將士將目光投向紅山口——新時代的國防大學能否向全軍將士交出合格答卷?

新時代強軍路上,戰略層次新思考

“要當將軍,就得過青龍橋。”這是流傳在國防大學校園中的一句話。

青龍橋,位於國防大學西南。它,一頭連著中國軍隊的“將軍搖籃”國防大學,一頭連著圓明園的廢墟。

一個半世紀之前,英法聯軍焚毀了這片“萬園之園”。在每一名國防大學學員的眼中,這片斷壁殘垣就像是歷史的警鐘。

如今,新時代的強軍號角響徹神州大地,走過青龍橋的我軍高中級指揮員們,心中常常懷著一種沉重的憂思。

該校原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說:“我們就是要讓學員從邁出校門走向部隊的那一刻起,在治軍、帶兵、打仗等重大問題上作戰略層次的思考!”

國防大學的歷史是輝煌的:植根於紅色井岡,傳承著紅大、抗大血脈﹔面臨的挑戰也是嚴峻的:人才是興軍之本,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作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凸顯出來,成為當務之急。

嚴峻挑戰,激發了該校師生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和國家對國防大學寄予厚望,隻有加快聯合作戰人才培養步伐,聚焦備戰打仗主責主業,才能不負千鈞重托。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份凝聚該校師生歷史責任感的特殊決定誕生了。

在這份題為《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推動學校一切工作向備戰打仗聚焦的決定》中,最為引人注目之處,是連續幾個發問:各級黨委班子重點查是不是謀打仗、研打仗的班子?議教議研是否落實、議完之后做了沒有?對高中級任職教育院校特點規律認識把握多少?對培養聯合作戰人才有幾分底氣?各級干部特別是教研干部,要認真查一查自己是“二八現象”中的哪一部分,時間、精力、資源都到哪去了?

這是一次滌蕩心靈的追問。在《決定》末尾,附件列出了30個任務責任清單,具體工作與負責單位權限清晰明了:年中進行階段性檢查,年底逐項組織驗收,沒落實或落實不好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這是該校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給新時代國防大學使命作出的歷史定位。它是一次加快實現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的戰略設計,也是激勵大學師生努力走在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前列的“動員令”。

以明天的戰爭,設計今天的課堂

今年3月1日,該校第48期指揮員班開班。200多名來自各戰區、軍兵種和軍委機關的軍師職干部走進紅山口,開始為期一年的學習培訓。

在學員林超平的宿舍,記者看到他正在閱讀美國戰略理論家柯林斯的著作《大戰略》。

對於這次學習機會,林超平格外珍惜。他所在的學員班,分屬5個軍種和部隊,他們在總部、戰區、軍、師、旅等5個層級工作,而且在軍事、政工、后勤和裝備工作等不同崗位擔任領導職務。平日裡,大家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聯合作戰。

“大家湊在一起,分明就是一場聯合戰役的預先籌劃!”林超平說。

指揮員班學員進校學習時,恰逢強軍改革深入推進。紅山腳下的最高軍事學府內看似平靜,但強軍改革的洶涌浪潮、新軍事變革的八面來風卻在這裡匯聚。強烈的危機感與責任感,深深扎在學員們心裡。一堂堂精品大課、一次次研討交流,無不撞擊著這些將校軍官的心靈:如何在新時代大考中交出優秀答卷?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該校黨委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全校上下廣泛開展教學科研管理創新活動。該校常委分別帶隊,深入分布在各地學院的教學科研一線進行調研,先后召開座談會100余場,找准教學科研管理領域問題,制訂出台了《著眼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全力推進教學科研管理創新意見》。他們圍繞能打仗、打勝仗這一核心職能,以教學科研管理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主要工作的創新為突破口,帶動學校全面建設發展水平整體躍升。

同時,為大力提升聯合作戰人才培養專業化水平,該校構建了以武器裝備教學、戰場環境研究、作戰指揮訓練等6個平台為重點,各類實驗室和專業教室為補充的新型教研條件體系,確立了相關實驗室和專業教室建設項目。

“著眼人才強軍戰略,我們堅持未來仗怎麼打、部隊應該怎麼訓,教學內容就怎麼改,不斷設計開發新課程,加快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步伐。”該校教育訓練部負責人說。

“國防大學,‘國’字在前,‘大’字隨后。在這樣一所軍事學府學習深造,我們必須懷著對國家和民族高度負責的心態,去完成我們的新時代考題。今天在國防大學學習,為的是明天在沙場亮劍。”學員鄒國賢說。

多出謀打仗名師,帶出會打仗高徒

名師必曉於實戰。

不久前,該校從軍兵種部隊選調了149名懂指揮、會打仗的指揮員,充實到教員隊伍。

為了打造堪當聯合作戰教學重任的教研隊伍,該校構建起“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名師工程”。

截至目前,該校先后設立的金一南、徐焰、張彬等9個名師工作室,推出了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教學成果。

“軍官的培養,是最艱巨的戰爭准備。”這是國防大學的前身軍事學院校長劉伯承元帥的一句名言。

當年,毛澤東曾把抗大教員形象地比作是發展抗日革命力量的“老母雞”。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一批批來自抗日前線的優秀軍政干部來到學校任教。

調整改革中,學校強力推進名師立校、名師立學、名師立教,以“新時代國防大學人才工程”為依托,以“名師工作室”為標志,以杰出教授為龍頭,以杰出中青年專家、學科學術帶頭人為中堅,以優秀中青年教研骨干、教研人才“新苗”為基礎,全面打造“六個層次人才”梯次遞進的人才培養體系,一大批后起之秀脫穎而出,匯入名師方陣。

為拓展教研干部實踐經歷,學校積極推開“五個走出去”:

——走向兄弟院校,組織多波次教學科研創新集訓,汲取別人優長﹔

——走向軍兵種部隊,進行“海疆行、邊疆行、空軍行、航天行”等實踐鍛煉活動,了解新裝備,研究新戰法﹔

——走向演訓場,全程嵌入演習演練,參與紅藍對抗,提高謀劃指揮能力﹔

——走向社會,感受輝煌成就,激發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動力活力﹔

——走向國外,開闊視野,教研人員分批組團出國考察。

這些舉措,使教研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活力、動力、創造力得到激發,一大批年輕教員嶄露頭角。

“我們將繼續圍繞建設‘想打仗、教打仗’的新一代名師隊伍,下大力培養一批名師名家,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的人才方陣。”該校領導說。(羅金沐)

照片合成:梁 晨

(責編:邱越、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