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排爆手第一次出任務:我留下,你們撤

2018年05月24日10:2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孫博祥近照。圖片由主人公提供

  孫博祥的辦公室裡放著一把日常使用的剪刀。這把剪刀和常人用的不太一樣,像是手術剪。

  “這種手術剪,可以讓我時刻保持排爆時對剪刀的那種感覺。” 作為武警特種警察學院特種作戰系主任,孫博祥經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排爆急不得、慢不得,必須邏輯清晰、思維敏捷,把握好尺度和細節。”

  作為武警部隊第一批排爆手,孫博祥當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從事各類爆炸物、可疑物排除及教學工作。

  影視劇裡,每每出現排爆手拿著剪刀在紅、藍導線之間抉擇的鏡頭,緊張的觀眾都會為之捏一把汗。現實工作中,孫博祥為了這份“紅與藍的抉擇”,常常要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

  紅與藍之間的一剪,在戰場上是一瞬,對孫博祥來說是一生。

  那年,正在訓練的孫博祥接到通知:某飛機上有疑似爆炸物。這是孫博祥第一次出任務。他和戰友立即趕到機場,穿上厚重的排爆服進入機艙搜索。“我留下,你們撤!”受空間限制,當發現某排座位下有疑似爆炸裝置時,孫博祥作出決定:留下單獨作業。

  由於頭盔體積較大,頭部難以鑽到座位下抵近觀察,孫博祥果斷摘下頭盔作業。座椅下空間狹小,右手很難操作,他不得不改用左手持剪刀,繼續作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45分鐘后,危險徹底排除。走下飛機,累到極點的孫博祥一頭栽倒在地上。

  第二天,愛人得知這件事,一度執意要孫博祥轉行。孫博祥和愛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這麼多年了,你還不知道我有多靠譜嗎?我不會拿生命開玩笑的,放心吧。”

  話雖這麼說,但孫博祥的心裡卻很清醒:要想關鍵時刻排爆成功,一定要在平時不斷練難、練嚴、練實,補齊可以想象到的各種短板。

  一邊研練,一邊實戰,一邊教學,孫博祥的“紅藍歲月”不斷延伸。他反復練習排爆基本功,將左手操剪刀練習得如同右手一般嫻熟自如﹔他數次參加重大活動安檢任務、大型軍事演習,總結出適用於初、中、高級排爆手的訓練方法﹔他參與編寫武警部隊統編教材3部,主編學院教材2部……10多年來,在他的悉心傳授下,張軍、甘文杰、余樓富等一大批優秀排爆人才被輸送到全國各地的一線崗位,一批批新生代排爆手迅速成長。

  執教的同時,孫博祥一直沒有放鬆爆破與排爆相關領域的裝備研制。經他主持研發的“飛機艙壁柔性聚能切割器”“爆炸裝置冰封系統”等多項裝備器材獲得國家專利。

  成為排爆領域的佼佼者后,不少公司想高薪聘請孫博祥,但都被他婉言拒絕。在孫博祥的眼裡,部隊一線才是他的天地。

  2014年,武警部隊組織院校教員到基層代職,為期一年。代職的單位裡,不乏離家近、條件好的,但孫博祥偏偏選擇了離家最遠、環境最艱苦的某邊疆總隊。那一年裡,孫博祥參與指導和直接處置了數十枚爆炸物。

  一處無人戈壁,孫博祥身著70余斤重的排爆服,小心翼翼地擰下爆炸裝置外層的最后一顆螺絲……這是一枚剛被拆除引線轉移至此的炸彈。危險本已解除,但就在對炸彈作最后的安全確認時,孫博祥突然發現裝置外部開始發燙,如果不及時排除,內部炸藥隨時可能因高溫自燃或靜電產生的輕微火花爆炸。

  炸彈一旦爆炸,就無法獲悉其內部結構,更無法為今后的排爆實戰提供依據。孫博祥當機立斷,決定手工拆除爆炸裝置。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孫博祥小心翼翼地拆掉外層鐵板,當看到鐵盒子裡的雷管后,他立即意識到這個爆炸物內部設有兩層引爆裝置,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火花引起爆炸。他深吸一口氣,手上動作更加輕緩,10分鐘、20分鐘,1小時、2小時……如抽絲剝繭,引爆裝置被逐一拆除,險情被完全排除。

  穿梭在任務一線,危險時刻存在。孫博祥的左眼斜上方,有一道長約4厘米的疤痕。那是在極寒條件下搞試驗時,彈屑在眉骨上留下的。

  “醫生說傷口的位置離眼球隻有3厘米,做了3個多小時的手術才把彈屑取出來。”孫博祥經常以此教育學員,“我們沒有失誤的機會,沒有捷徑可走,不能有半點虛假,否則就會付出鮮血甚至生命的代價。”

  至今,孫博祥保持著手機24小時開機的習慣。不少學生在執行任務前都會給他發短信,他不願意錯過學生們的這些關鍵時刻。

  一次次紅與藍的生死抉擇,他早已和這一事業深深融為一體。電話裡,他也喜歡第一時間和學生分享他對這一事業的理解和期盼——

  “改革后,特種作戰的內涵更深、外延更廣,目前我們新增的‘特種警衛’‘特種救援’等新興專業急需科研攻關……”(張海華)

(責編:邱越、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