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中國學員嵌入英軍:不能放棄 我代表中國軍人

2018年06月05日09:0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上圖:學員程詩凱(右)參加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畢業綜合演練。蔣蔚蔚攝

每逢周末,陸軍工程大學研究生院干部程詩凱都喜歡登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享受迎風登高、仰望天空的感覺。

這種感覺讓程詩凱很“迷戀”,讓他想起3年前到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留學,登臨威爾士一帶山嶺開展定向越野訓練的那段激情歲月。

“我們學習他人,也被他人學習﹔我們關注世界,也被世界關注。”像程詩凱一樣,這些年,走出國門、留學國外的中國軍校學員越來越多。年輕的他們走向世界知名軍校,在與世界同行的零距離接觸中深刻理解軍校學員的使命與擔當,感受中國軍人的光榮與夢想,在世界舞台上拓展視野、展現才華,提高戰略眼光和國際交流能力。

“我不能放棄,在這裡,我就代表中國軍人”

“如果把軍旅時間軸描述成一條澎湃的河流,那麼在桑赫斯特學習的經歷就是九曲十八彎,兩岸高峰聳立,河水在激蕩中前行。”談起自己留學的感受,研究生學員閔陽光形象地做了個比喻。

作為公派出國的留學生,2011年,閔陽光在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習。他說,每個學期,學校都會有二三十名來自20多個國家的外籍學員與英國學員一同學習、訓練和生活。當年畢業演習,學校還邀請了法國聖西爾軍校的120名學員混編參與。

閔陽光的師弟別林,2014年留學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他對開學初的一份“見面禮”至今難忘——負重20公斤,長達35個小時用雙腳“親吻”威爾士的崇山峻嶺。這讓他聯想到初入中國軍校時300公裡的野營拉練。

在桑赫斯特,更多的訓練項目隻能用“苛刻”來形容:“抬木頭”——六七米長的原木,11人一組,8人同時抬著跑,3人更換﹔“走鋼絲”——離地5米,4段,每段15米,有繩子和紐扣防護……桑赫斯特有15個野外演習場地,有享譽世界的畢業閱兵,有十幾項體育運動項目可供選擇,有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學員除了必備的體能、射擊、隊列以及戰術訓練外,還需完成軍事體系、人力管理,以及戰爭學、國防戰略、交流學等軍事和文化課程的考驗。

“不到7周時間,全排30多個人淘汰2人,留級2人。”學員閔陽光對學校的高淘汰率至今仍心有余悸。

“當負重接近身體極限、當高空走鋼絲膽戰心驚、當演習全身淋透且隻有三四個小時睡眠的時候,我真想把自己攥成一團,揉吧揉吧扔出去。這時,我會抬起頭仰望天空:我不能放棄,在這裡,我就代表中國軍人!”

《漫長的戰斗——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這樣記載:美軍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志願軍聽到沖鋒號就奮不顧身、一往無前。“他們無從體會,堅定的信仰是戰斗精神的靈魂。中國軍人這種優秀的品質也需要我們年輕一代軍校學員傳承。”程詩凱說。

“一雙雙眼睛,審視的是各國學員背后的那支軍隊”

軍校課堂,是各國軍校學員思維競技的無聲戰場。

創造性開設新課程,是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給別林最直觀的印象。他說,桑赫斯特的課堂常採用小班化教學。台上,授課者針對全球、外交政策等時下熱點話題予以解析﹔台下,學員結合自己的理解邊聽邊思考,並充分討論。

“越是緊急關頭就越依賴直覺和本能,而簡單的‘七問法’是最快的決策辦法。”別林向筆者講述了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的特色課程——作戰評估七問法。“敵人正在干什麼?為什麼?”“我接到了什麼命令?為什麼?”“我想要對敵人形成什麼影響?”……問題一個接一個,邏輯清晰、環環相扣,指揮員回答問題的答案即構成對當前現狀分析的信息,並迅速轉化為軍事命令付諸實施。

“許多外軍院校之所以能成為名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准確把握未來戰爭走向。”採訪中,程詩凱講起了留學期間的戰場救護訓練。課堂上,曾參加過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的英軍指導教員,邊說邊用戰場實例講解戰場自我急救、為他人急救、劃定受傷等級等技巧。

演練中,程詩凱所在班組全副武裝,通過密林、下水道、沼澤等復雜地形,協同轉移傷員。全班人員在沼澤地裡托舉著擔架,每名學員都為團隊竭盡全力。讓他印象最深的是英軍教員把戰爭的反思作為課程的重要部分,並貫穿整個高年級的課程及演習。

循序漸進,也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一大特點。別林說,從一年級開始,每周武器實用課程佔到20%以上,射擊種類也從一年級的模擬射擊、散布射擊,逐漸過渡到中年級的精度射擊、戰術射擊、特種射擊,最后到高年級的夜間射擊和實戰射擊等。

軍校課堂的時代氣質和內容決定著學員的眼光與能力。“青年強則國強,青年進步則國進步,各國軍校學員不僅僅是課堂聽眾,更是未來戰場的指揮官,一雙雙眼睛,審視的是各國學員背后的那支軍隊。”程詩凱說。

“今天我們是朋友,明天我們可能在戰場相見”

“為上戰場做准備”——是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聚焦戰爭的辦學理念。

在這裡,各個學院的樓群巧妙地將英國陸軍的歷史、傳統和戰績等有機結合﹔學院每個年級設兩個連隊,常以著名的戰役命名﹔校園的建筑群及其裝飾陳列品,猶如一座古今融匯的軍事博物館,讓一批又一批學員從中汲取力量……

“桑赫斯特建立了一整套電子戰術模擬系統,包括巡邏分隊、據點、突發事件等等,用以教授和考驗學員應對復雜局面的應對和溝通能力。”別林介紹,“教授我們課程的教官中約60%親身參與 了阿富汗戰爭,他們設置逼真的實戰環境,學員輪換擔任不同角色和領導職務,使學員經歷各種壓力和危險考驗。”

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從事軍事訓練和管理工作的教官,均具有豐富的實戰經歷和作戰經驗。從地方聘用的文職教員,都是戰爭研究、國際關系、傳播與媒體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從教官隊伍構成角度,充分體現了該學院‘為上戰場做准備’的辦學理念。”別林深有感觸地說。

“今天我們是朋友,明天我們可能在戰場相見。”閔陽光至今清楚記得異國軍校戰友分別時的話。閔陽光說,留學期間,他的室內擺放著世界地圖、中國結等,被子始終保持“四方塊”,門外還懸挂了中國國旗。“透過校園環境,我感受到的是異國軍校同行強烈的國家歸屬感,也讓我要時刻都提醒自己是一名中國軍人。”(朱桁岡)

(責編:邱越、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