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陸軍武裝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經過實彈檢驗

 

2018年07月09日09:09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焦鋒利在外場測量戰機參數。(陳健 攝)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黃子娟、李騏光、陳健、史帥磊)4月下旬,在漫天風沙的膠東半島某訓練場,陸軍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一架架裝載不同彈種的武裝直升機呼嘯著奔向預定空域,對目標實施火力打擊……

“首發命中,發發命中!”得知射擊結果,38歲的旅機務營軍械師焦鋒利激動不已:由他帶頭研發的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經過實彈檢驗,獲得可靠性驗証。

為了這項校靶技術,焦鋒利整整用了十年時間。

心系戰場,實戰短板激發使命擔當

焦鋒利的科研初心源於2007年冬季的一次校靶經歷。

當時,部隊突然接到出動任務,需要緊急校准武器系統。時任分隊長的焦鋒利帶著十余名戰友趕往機庫,投入到緊張的校靶工作中。由於傳統校靶方式費時費力,他和戰友們在冰冷的地面上一趴就是幾小時,一干就是半個月。任務雖然如期完成,但焦鋒利卻由於凍傷住進了醫院。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上世紀’的校靶方式啥時才能更新換代?”躺在病床上,焦鋒利滿腦子想的都是“校靶”。他和戰友們深有體會,傳統校靶方式已在部隊沿用多年,存在操作過程繁瑣、工具不易攜帶、無法野外實施等“短板”,打起仗來肯定要吃大虧。焦鋒利徹夜難眠,創新校靶系統的想法在他心頭越來越強烈。

“搞科研創新那是科研院所的事,基層軍械人員干好本職工作就行了。”面對調侃和質疑,焦鋒利卻越發執拗起來。經過多方查詢,焦鋒利了解到,由於國外技術封鎖,這方面的設計原理、關鍵技術,我軍一無所知,也無從獲得。國內相關單位雖然有過多次嘗試,但始終沒有取得實質突破。

“一定要啃下校靶這塊‘硬骨頭’!”經過苦苦思索,焦鋒利發現,新式校靶系統涉及光學、編程、軟件設計、信號處理技術等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儲備不足成為了繼續研發的“攔路虎”。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讀研。

然而,選擇讀研就意味著要暫時放棄分隊長的行政職務。一邊是順風順水的事業前途,一邊是艱難未知的科研攻關之路,焦鋒利也有些猶豫。“不管身處什麼崗位、擔任什麼職務,都是部隊建設的一顆‘螺絲釘’,都在做貢獻。”指導員的話,堅定了焦鋒利報考研究生的決心。

心如磐石,攻堅克難打磨開鋒利刃

2010年6月,焦鋒利順利考取了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在校期間,他選學的課程全都和校靶技術相關。選畢業課題時,他主動放棄了數字打碼機、數字識別、數字圖像處理等相對容易、經濟價值高的項目,而是把目標牢牢鎖定在與校靶技術相關的機器人項目上。

泡圖書館、鑽實驗室……1000多個日夜如白駒過隙。2013年6月,焦鋒利不僅補齊了知識短板、以優異成績畢業,還完成了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的理論體系構建。

重返單位后,盡管科研進展取得一定突破,但理論和實踐之間仍存在不少差距。焦鋒利反復修改設計模型、零件,卻又總在實踐中被推翻。

一次女兒玩玩具,一個小球恰好卡在了一個圓孔上,球心位置不動,但球在轉個不停。這一幕讓焦鋒利靈感乍現:想要實現校靶的空間姿態快速調節,不正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嗎?

這一發現令他興奮不已。他顧不上休息,連夜反復設計畫圖,又經過一段時間修改、論証,終於做出新的模型,大大簡化了操作方式,降低了操作難度。

事非經過不知難。2014年底,這套系統在申請立項時卻遭到質疑:一個基層專業技術干部怎麼可能在改進傳統校靶方式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面對質疑,焦鋒利沒有退縮和氣餒,旅黨委專門向總部分管領導匯報情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與一位評審專家交流時,把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的創造原理、設計思路、操作方式等逐一說明,言簡意賅,形象直觀,得到認可。最終審核打分時,這套系統獲得所有參與審核項目的最高分,成為陸航系統內第一個重點維修改革項目。與此同時,一家軍工企業看好了這套系統的市場前景,表示願意合作,並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接下來的科研攻關中,焦鋒利不負眾望,接連取得了2項階段性成果,均獲得國家專利。

然而,科研之路多坎坷。2016年,當研發進入關鍵階段,焦鋒利卻遇到了一道“天塌式”的難關。最新設計出的校靶系統模型機因無法實現快速校靶功能,實驗宣告失敗,數百萬元打了水漂,合作企業一度想放棄,科研經費被暫停,技術保障人員也被撤走。

好似晴天霹靂,又像天塌一般。眼見成功就在眼前,卻面臨功虧一簣,焦鋒利心急如焚。在那段最艱難的日子裡,組織成為他最堅強的后盾,黨委“一班人”明確表態:科研有風險,黨委來買單,贏回企業信心和尊重的唯一途徑是攻克難關。很快,單位不僅繼續列支了專項資金,還為焦鋒利增配了助手,修繕升級了科研創新工作室……

黨委的堅定支持讓焦鋒利卸下了思想包袱,他拿出不信邪、不服輸的“拼命三郎”精神全身心投入攻克難關中,白天找構件,晚上做實驗,埋頭苦干3個多月,最終突破瓶頸,實現快速校靶功能,重新贏得企業青睞。

心向打贏,憂思奮進搶佔致勝高點

2016年底,該校靶系統模型機研發成功后,廠家代表摩拳擦掌,希望盡快投入量產,搶佔市場先機,隨后再逐步改進細節。可焦鋒利卻死活不同意。他認為,雖然系統已經基本成型,但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這套系統在旅裡試用后,焦鋒利時刻鼓勵身邊戰友大膽指出問題,無論是技術大拿,還是普通一兵,提的意見他都虛心接受。

“旋轉支架調整角度有限,野戰環境下不利於官兵觀察數據。”“彈性鋼片會產生形變、增大誤差,建議更換材料。”……一條條意見被焦鋒利收集匯總。他一邊催促廠家改進系統,一邊繼續科研攻關。

付出終有回報。就這樣,焦鋒利用將近一年時間將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工作耗時縮短到20分鐘以內,系統穩定性和便攜性均達到了先進水平。2017年9月,這套系統在陸軍組織的技術鑒定會上一次性通過,與會的20余名軍地權威專家一致認為:該校靶系統功能性能滿足部隊野外使用要求,其設計精巧、操作簡單、校靶精度高,對提升再次出動強度具有重要意義。

“基層創新必須對部隊負責,對戰斗力建設負責!”就在身邊戰友和合作企業都以為,這套系統即將量產進入部隊時,焦鋒利又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沒有經過實彈檢驗,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瞄著一流干,努力往前闖。經過與上級的溝通協調,這套系統在多家陸航兄弟單位進行了實踐操作實驗,並且在前不久剛剛經受了實彈檢驗。

一切看似瓜熟蒂落,可焦鋒利依舊不滿足,因為這套系統目前隻適用於部分直升機機型,他想創造出一款通用版。

“這個系統如果可以拓展升級成為海軍版、空軍版,或者固定翼版,對戰斗力提升的價值就更大了。”一位常年從事陸航戰法研究的領導的一番話,與焦鋒利的想法不謀而合,既堅定了信心,又點燃了“野心”。走下領獎台,他又一頭扎進了創新工作室。

正是憑著這種胸懷強軍使命、立足基層戰位,矢志用科技為戰鷹注入強大戰斗力的奮進創新精神,焦鋒利個人先后獲得3項國家專利,被北部戰區陸軍表彰為“強軍先鋒人物”、集團軍表彰為“感動集團軍新聞人物”,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該旅先后有12人次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36人次獲得軍隊優秀專業人才崗位津貼。

 

(責編:黃子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