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北約最高司令渲染將失軍事優勢

2018年07月18日08:28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北約對俄的戰略焦慮仍在不斷升級

7月12日,北約峰會召開期間,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兼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斯卡帕羅蒂發表言論稱:“對手已出現,其中包括俄羅斯。盡管北約仍在大多數軍事領域擁有優勢,但對手的武裝力量明顯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進。如果我們不做改善,不繼續執行現代化改進,那麼在4年到5年后獲取軍事優勢將不再可能。”

不斷炮制俄羅斯威脅

斯卡帕羅蒂發表類似的“俄羅斯威脅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6年5月他剛被提名擔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就有媒體指出,他曾在美國國會聽証會上公開發表“俄羅斯侵略論”。隨后的兩年多時間內,他也在不同公開場合,多次強調俄羅斯對美國以及北約的威脅。僅是針對俄羅斯軍隊的裝備現代化,斯卡帕羅蒂就多次放話,表示“不得不再次將俄羅斯列為美軍在歐洲地區的頭號對手”“美方將會尋求將更多的兵力、偵察機和其他資源部署到歐洲來維持其軍事優勢,借以威懾俄羅斯”……

的確,俄軍裝備現代化建設在近幾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RS-28“薩爾瑪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導彈、核魚雷等一系列武器紛紛亮相,“回旋鏢”新型裝甲車、新型人車一體空投系統即將列裝,最近俄軍還准備將潛艇部隊納入武裝部隊現代化的“復興計劃”之中,並已著手升級改造一批老舊潛艇,設計建造多艘新型潛艇。同時,普京總統今年2月簽署的《2018~2028年俄羅斯軍事裝備發展綱要》,確定了未來10年俄軍事裝備升級和更新計劃,還發布了應對北約擴大軍事影響力、美國全球打擊策略和部署精確打擊武器等情況的方法。

盡管俄羅斯軍備建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受國內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外制裁的雙重影響,俄羅斯軍隊的常規裝備更新換代速度明顯落后於美國,尤其是在航母、大型導彈驅逐艦、第五代戰斗機、無人機等領域﹔而且,俄羅斯軍隊在很多方面敵不過北約,特別是海軍和空軍。如今,俄羅斯只是用核武器彌補了這一差距。毫無疑問,斯卡帕羅蒂的“俄羅斯威脅論”有很大程度的夸大成分。

“專業”助攻北約成員國

夸大俄羅斯威脅,顯然更多是說給美國的北約盟友聽的。結合北約峰會期間美國主導的一系列舉動,不難看出斯卡帕羅蒂真實用意主要是幫助特朗普“敲打”北約盟友。

北約軍費始終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的一塊心病。2014年的威爾士峰會上,北約國家同意逐步增加國防開支,到2024年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2%,並投入國防預算的20%作為軍事現代化的開銷。但到2016年,在北約國家中,隻有美國、英國、波蘭、希臘和愛沙尼亞的國防開支達到了這一要求。如今,特朗普“追債”追到了北約峰會上。就在此次北約峰會前,特朗普還坐在尚未著陸的“空軍一號”裡,就已經先一步用推特向北約國家開炮,稱許多北約國家希望美國保衛他們,但他們不僅沒有滿足國防開支佔本國GDP2%的現行標准,還多年拖欠大筆費用。更為可怕的是,2%的軍費已經無法滿足特朗普的胃口了。白宮的新聞發言人桑德斯在官方聲明中証實,特朗普在北約峰會的講話中的確建議,各國不但要實現GDP2%的國防預算目標,還應該把這個數字提高到4%。

如果說特朗普以“退群”相要挾討會費是“消費級”水平的,那麼斯卡帕羅蒂的助攻則是從軍事角度進行的“專業級”游說。

斯卡帕羅蒂鼓吹北約應持續“改善”,並進行“現代化改進”。他所謂的“改善”與“現代化改進”,無論是“調動4萬名官兵參加‘三叉戟18’大規模軍事演習”“集結將近5000架空中戰機快速地投入戰場”,還是“開啟兩個新的指揮結構”“實現‘四個30’”“擺脫‘蘇聯遺產’”,等等,歸根結底都離不開軍費的增加,這也正與特朗普的主張遙相呼應。

深層次反映地區緊張局勢

眾所周知,北約與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導致的緊張對立局面一直都在持續,聯想到北約“針對性軍演的常態化”“組建‘軍事申根區’自由調動部隊對抗俄”“到2020年具備能在30天內部署30個機械化營、30個空軍中隊和30艘軍艦的能力”等具體舉措,斯卡帕羅蒂的“預言”也從深層次反映出北約對俄的戰略焦慮仍在不斷升級。而由焦慮引發的對抗也越來越細化,最終使得地區緊張局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首先,軍事對峙必將持續。加強對俄軍事斗爭准備、鞏固防務建設是北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工作。而俄羅斯為了防止北約東擴、確保本國安全,也將繼續走強軍路線。如,俄羅斯發布的《2018~2027年國家軍備計劃》,其撥款額度高達19萬億盧布(約合3150億美元)。其次,政治滲透不斷加強。北約通過滲透,成員國數量逐漸增多,不斷縮小對俄包圍圈。最新消息表明格魯吉亞未來也將成為北約組織成員國。同時,俄羅斯也利用北約內部分歧,積極分化北約,拓展影響力,如土耳其由“對俄強硬”轉變為“與俄合作”。再次,深層矛盾並未消失。冷戰時期帶來的矛盾依然存在,近年來,“通俄”事件、互相驅逐外交人員等事件也表明,美俄關系始終並未得到根本改善。(陶寧薇)

(責編:王健(實習生)、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