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新型陸軍的探路者:全軍首個新型合成步兵營是啥樣?

2018年08月19日09: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合成步兵營官兵在行進中。陶 李攝

雨后,一架無人機悄然升空。爬升、突防、盤旋……藍軍前沿及縱深目標盡收“眼底”。密林深處,抵近潛伏的偵察分隊運用多種手段,把隱匿目標一一“挖”出。

指揮車內,擔任紅軍主攻任務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火力參謀果斷呼叫空中火力支援。10分鐘后,空軍兩架戰機對“敵”實施精准打擊,該營順勢打出一套“左右組合拳”,在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掩護下,迅速奪控藍軍陣地。

“作為新型陸軍的探路者,我們一刻不敢耽擱。”該營營長宋恆哲告訴記者,4年來,他們聚力改革轉型,矢志鍛造“陸戰鐵拳”,是全軍第一個成建制、成體系完成由傳統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轉型的營級單位,開創了該類型部隊建設的多項全軍先河,“信息力、打擊力、機動力、防護力、保障力”總體作戰效能較以往大幅提高,連續3年被集團軍評為“基層建設先進營”,被陸軍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

日前,記者走進火熱練兵場,探尋他們作為陸軍轉型急先鋒鑄就“陸戰鐵拳”的答案。

思維轉型

  必須對接明天的戰爭

2014年8月1日,嘹亮的軍歌響徹禮堂。接過新型合成步兵營營旗,該營從此拉開了改制換裝的序幕。

新型突擊車列裝、新式偵察通信設備入庫……看著“豪華”的新裝備,官兵們歡欣鼓舞。天天盼著的信息化新裝備終於到來,靠“兩條腿、一支槍”打仗的步兵營終於“鳥槍換炮”,可當看到數百份說明書、數萬個部件,還是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

編制調整,裝備變化,並不必然帶來戰斗力的提升。“新型合成步兵營到底應該怎麼建,如何訓?”一場轉型思辨的頭腦風暴在全營迅速掀起。他們邀請專家講解新裝備性能特點、原理構造,講清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時代特征、核心,填補官兵認知空白。

轉型,必須用新理念、新視野、新方法、新標准來提升戰斗力。為此,他們跳出傳統步兵視野局限,把握轉型升級核心要素,深入研究融合戰法,針對不同作戰形態,將打擊力量和各種偵察裝備配合使用,探索出動中指揮模式和保障力量伴隨行動辦法,形成合成營山林地、夜間作戰等一整套戰法。

主動作為

  起步就按下“倒計時”

轉戰10多個省市,行程10余萬公裡﹔動用武器裝備數萬余件(次)、車輛數千台(次)﹔參加各類演訓活動數百次,消耗各類彈藥幾十萬發……

這一組組數據猶如一串串腳印,見証著一營的轉型之路,他們從零起步,始終把轉型“准星”對准戰場“靶心”,不斷錘煉部隊打贏本領。

武器裝備尚未完全定型,人員編制還沒最終確定,承領新型合成步兵營試點任務,一營白手起家、困難重重:一無先例可循,二無可靠裝備,三無教材可用,四無人才儲備,五無配套設施……

怎麼辦?面對轉型契機,一營官兵不給自己預留“緩沖期”,起步就按下“倒計時”。

沒有教材、大綱,他們從基礎理論學起,尋找相近裝備、專業共同點,組建攻關小組,試編大綱、撰寫教案。為了搞懂一個數據,官兵們有時在戰車上一干就是幾個晝夜。為了搞明白一步操作,大家四處找專家……

4年來,他們接連克服復雜地形遠程機動難、百人千裝數據採集難等矛盾困難,先后完成力量組建、接裝改裝、效能試驗等一系列工作——

首次實現全程戰術背景,長時間、遠距離帶武器彈藥安全行軍﹔首次取得新型合成步兵營飛機裝載固定、戰斗編組同機乘載第一手數據﹔首次以營作戰單元模塊化編組形式,獨立遂行行動任務﹔打出了某新型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武器裝備極限值,為全軍新型合成步兵轉型提供了實踐樣板。

能力擴容

  戰斗力“最硬的那塊鋼板”

一營之所以能當先鋒、打得贏,與官兵的高素質密不可分。

轉型初期,一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新裝備保障人才短缺。一營黨委緊盯關鍵崗位緊缺人才,積極協調上級、軍地院校、裝備廠家、地方駕校等,採取“聯合式”培養送出去學、“嫁接式”辦班請進來教等方式,超前培訓各類專業人才近300人,關鍵崗位滿編適崗,列裝當年人裝融合率就達到97.6%。

“邁不過能力關,就過不了轉型關。”全軍愛軍精武標兵、三連連長降巴克珠深諳此理。2015年9月,剛從軍校畢業的降巴克珠來到一營一連當排長。面對一眾新裝備,他拜老士官為師,學原理、練操作、研數據……不到一年,就變成了會駕駛、懂操作、精通信、能指揮的“全能通”。

一次訓練中,突擊車武器站出現故障,教導員於林新現場帶領戰士搗鼓了4個小時,成功排障。專家感嘆:“沒想到教導員也懂維修技術!”

緊前培養,一專多能,才能助力戰力穩步躍升。如今的一營,從營長到班長,從中校到列兵,不僅人人精通本職業務,而且每個人都熟練掌握兩種以上武器,人人會使用偵察、通信設備,真正實現了人人素質過硬。

創新驅動

  轉型建設最大原動力

4年前,某型新式火炮首次“亮相”演兵場,曾是旅裡有名的“一號觀察手”的徐大鵬主動請纓,炮彈卻偏移預定落點。

痛定思痛,徐大鵬帶領全班從觀測裝備到指揮系統,從賦予射向到諸元計算,對照新老裝備性能特點,梳理總結出新式火炮射擊諸元計算、觀察所開設等6種創新方法,填補了該型火炮觀測空白,大大縮短了射擊准備時間。

實現強軍目標,是具有很強開拓性的事業,面臨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勇於探索、大膽創新、銳意改革。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徐文聯介紹,在該營,人氣最高的地方是“強軍論壇”,官兵們針對“把車載武器當成擺設”“人員登下車需要車輛短停”等老步兵做法,紛紛為突破制約戰斗力生成瓶頸建言獻策,“金點子”“小發明”層出不窮,一個個轉型難題、訓練症結迎刃而解。

轉型以來,該營在全軍第一個構建起裝備作戰試驗鑒定理論框架,圍繞“信息力、打擊力、機動力、防護力、保障力”探索新裝備作戰效能,提出400多條改進建議被上級機關採納,梳理10余條實戰化訓練經驗做法,均被上級大力推廣。

2015年10月,在一場檢驗性實兵對抗演練中,一營某新型突擊車在炮火支援下迅速前出,快速奪取制高點,用時比未換裝前快了數倍。2017年冬季實兵對抗演練,一連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快速穿插,在側翼給“敵”以致命一擊,成為贏得勝利的奇兵。

如今,一營已初步形成輕便化、多能化、模塊化特點,具有機動速度快、火力打擊猛、指揮便捷高效、自我保障能力強等作戰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陸戰鐵拳”。

(倪光輝,吳科儒 李 亮 向 勇參與採寫)

(責編:邱越、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