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西部戰區空軍某雷達旅三級軍士長羅萬軍深挖裝備潛能——

巧織雷達天網的“快手”

2018年09月25日08:4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羅萬軍在工作中。作者提供

  初秋,西北戈壁,一場空地實兵對抗演練悄然打響。

  祁連山脈的山谷之中,一架“敵”機正隱蔽低空突襲。詭秘的航跡被百余公裡外的某雷達站捕捉到,然而雷達熒屏突然“雪花”亂舞,“敵”機蹤影全無。

  方寸熒屏,分秒之間,一場“獵殺”好戲上演。一名操縱員飛快敲擊鍵盤,調整天線俯仰角、改變搜索參數、優化操作模式,一套“組合拳”打出,“敵”機被死死鎖定在“網”中。

  “快、准、狠!”一旁觀摩的戰友看著讓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手法,連連贊嘆。老兵回頭一笑:“手快還要腦子活。敵人招法多,你的應對辦法要比他更多!”

  老兵是西部戰區空軍某雷達旅三級軍士長、操縱員羅萬軍,天生反應快,加之勤學苦練,屢創操縱員目標錄取紀錄。他堅守操縱員崗位19年,參加30余次重大演習,獲得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兩度被評為“空軍百名優秀操縱員”。

  不過,讓這名技能尖兵變得老道的卻是一次“敗仗”。那一年,還是中士的羅萬軍參加上級組織的重大演習,被委以主戰雷達操縱員“一號手”重任。演習進入關鍵階段,一架“敵”機剛剛在熒屏上露頭,霎時雷達屏幕“雪花”點點,他使出渾身解數,依然沒能阻止“敵”機趁機突防。

  檢討反思會上,參演骨干進行空情復盤,一名雷達技師指出問題症結:對手釋放某新型干擾,操縱員沒有完全發揮裝備性能。幾句話刺痛了羅萬軍,也讓他意識到:不懂裝備、不懂戰法,手再快也隻能干瞪眼。

  第二年,該旅列裝某新型雷達,羅萬軍主動請纓加入攻關小組,參與新裝備研究。一進攻關小組,羅萬軍就拜擁有博士學位的高級工程師張秀偉為師。中校帶中士的“師徒”組合,一時吸引了全旅目光。厚厚的一摞資料,滿紙的電路圖、公式表和數據,隻有中學文化水平的羅萬軍用笨辦法,先背記,再理解,不懂就問,一個月下來,筆記就做了兩大本。

  這段經歷,讓羅萬軍對裝備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觸摸到研究裝備、創新戰法的門道。從這以后,他經常列席旅裡的戰勤會議,同時也成為頻繁登台的“授課達人” 。

  不久后的一次演習,羅萬軍隨同新裝備“參戰”,此“戰”也成為他証明自己實力的關鍵一仗。這一次,“敵”方新型干擾設備對雷達陣地突然實施壓制性干擾。羅萬軍靈活採用多種方法,從眾多雜波中精確辨出對方目標,操作一氣呵成。在隨后的復盤檢討中,羅萬軍又介紹了克“敵”的另外5種方案。

  游刃有余的拆招背后,是對裝備性能構造的深度了解掌握。羅萬軍並不滿足於當一名普通的操縱員,他還潛心研究雷達維修保養,摸索出 “看、聽、摸、聞、測”檢修“五步法”,並在雷達機動比武競賽中斬獲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戰場“多面手”。

  去年,剛從院校畢業的助理工程師劉博在戰備值班中發現,日常積累的海量、碎片化空情數據中,蘊藏著規律。而此刻,羅萬軍也正以某型雷達的空情數據為基礎,試圖摸索規律,總結出一套精准的裝備操作方法。

  一邊是具備數據建模特長的年輕中尉,一邊是實戰經驗豐富的三級軍士長,一拍即合的想法加速了這對“新老搭檔”間的化學反應。兩人組成研發小組,既可以發揮出技術對戰術的支撐,又不乏經驗對戰術的論証。連克難題之后,他們研發出某型雷達探測目標最優工作模式選擇軟件,實現雷達探測效能最大化,推進裝備研究與戰法創新深度融合。

  小兵過河當車用。該旅旅長馬維芳告訴記者,像羅萬軍一樣深諳裝備機理的“多面手”,將是未來戰場的中堅力量。(賈沖  楊進)

(責編:羋金、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