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英烈姓名留在大地上 軍人榮譽刻進民心中

尊崇軍人景仰英雄成為時代風景

2018年10月12日08:3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丹徒區人武部干部向群眾介紹沈國良生平事跡。丁振雷攝

“兒啊,你給咱沈家長臉了!”9月26日,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湖濱路“國良橋”命名現場,沈九寶老人輕撫烈士沈國良的塑像喃喃低語。老人的兒子沈國良在邊境防衛作戰中壯烈犧牲,被追記一等功。在“國良橋”命名當天,丹徒區共有8座大橋以當地戶籍軍旅英烈的名字命名。丹徒區領導介紹,這是他們落實江蘇省出台的《關於完善擁軍政策、增強軍人榮譽感的意見》的具體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強國強軍偉大事業,採取一系列提高軍人地位、尊崇軍人職業的措施:公祭先烈成為隆重的“國家紀念”﹔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讓退役軍人有了溫暖的“娘家”﹔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挂上了統一的光榮牌……各地各行業爭相出台法規政策,推動尊崇舉措落地生根:民航、鐵路、水路系統先后推出“軍人依法優先”出行措施,讓執行公務以及探親官兵“一路暢通”﹔在醫院、銀行等窗口行業,“軍人依法優先”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江蘇、江西、廣西、重慶等省區市陸續出台新政,固化規范各種機制,打造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擁軍愛軍新格局。

伴隨著法規制度保障的完善,全社會尊崇軍人氛圍進一步濃厚:在雲南,愛心企業和社會公益機構聯手為烈軍屬蓋起“英模樓”﹔在新疆烏魯木齊,45家擁軍門店成為城市新名片﹔在重慶,“雙十一”期間,山城許多商圈、高速路口的LED廣告屏不打購物廣告,集體為人民空軍慶生﹔在湖南、遼寧,書記縣長走進為軍人家庭送喜報的隊伍﹔在河北沙河,321個中小學班級爭相以雷鋒、董存瑞等軍旅英模人物命名……

在距“國良橋”一公裡外的盛丹路“國榮橋”上,退役軍人李彬自豪地向附近實驗學校的學生介紹賦予這座橋名字的革命烈士、在執行試飛任務中犧牲的一等功臣張國榮的事跡。他激動地表示,自己感受到了作為退役軍人的榮耀,相信這也是對現役軍人的激勵!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各地青年參軍熱情持續高漲,大學生應征報名和入伍人數已突破百萬,新兵中大學生比例過半,義務兵實現以大學生為主體,為推進人民軍隊力量體系重塑提供了有力支撐。

短評

時代需要這樣的風景

習主席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號召大力弘揚愛國擁軍的優良傳統,提振民族的崇軍尚武精神。近年來,我國全社會尊崇軍人景仰英雄的氛圍日益濃厚。凡是有遠見的國家,無不把優待軍人作為保持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手段。在俄羅斯,人們眼裡的軍人是“排在上帝前面的人”﹔以色列稱國防軍為“國家的精英”……提升軍事職業比較優勢,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崇尚英雄的濃厚氛圍,是許多國家的共識。

我國歷來崇尚軍人。“最可愛的人”“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從這些曾經的熱詞中,能感受到民眾火熱的愛軍情懷。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就有數十個縣和數以千計的街道、公園、學校等以英烈命名,如吉林靖宇、山西左權、黑龍江尚志、河北黃驊等,承載著城市對英雄的懷念,也賦予了城市與眾不同的精神特質。

今天,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上,我們希望在地圖上再多一些“祥斌路”、學校裡再多幾個“王杰班”。讓崇軍尚武、愛軍報國成為時代追求,激勵全體軍人保持昂揚斗志,也鼓勵更多優秀社會青年從軍報國。(田亞威 張和芸)

(責編:羋金、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