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地面指揮方艙導調“長空鐵翼”突擊

2018年10月16日08:2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上圖:大國之翼,長空列陣。 劉川攝

秋日,華北某地。中部戰區空軍多支部隊實戰化演練正酣,空中戰機轟鳴,地面導彈昂首,空地配合協同有序。距離演訓場近百公裡外的某指揮機構,數台保障車輛在偽裝網下發出低沉的馬達聲,一條條指令從指揮方艙發出,有的直達千裡之外的機場,有的直達數千米高的空中。

這麼繁重的任務,這麼密集的飛行,一個小小的指揮方艙是如何“掌控”的?

“靠的就是信息化指揮平台,還有空情‘大數據’!”中部戰區空軍信息處處長方雷邊說邊帶記者走進方艙。一個大屏幕、多個小屏幕,在各戰勤分隊對應的兩排軍用指揮計算機上,各種圖表數據密密麻麻。

“大數據”背后是大平台。中部戰區空軍某通信旅副旅長李偉光,曾多次帶部隊執行大項任務。他告訴記者,執行一次任務就有一次收獲,部隊緊貼實戰對信息平台進行多次改造,實現了上下左右互通互聯,依托近百個站點,讓信息傳輸更加快速准確。

“指揮所對空通信逐步數字化、可視化,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某旅一級軍士長賈金榮感慨。入伍26年來,賈金榮參加過大大小小的任務30余次,均負責指揮所的開設與保障。

賈金榮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說:“上世紀90年代,指揮所的通信設施主要就是幾部電話。當時掌握情況全靠聽,空情通過電話傳給標圖員,標圖員手握紅藍鉛筆在桌上現場標注,恨不得左右手同時開工,爭分奪秒地標出飛行軌跡。”

改革轉型,巨變就在賈金榮眼前發生:他們實現了通信由“鏈”到“網”、由“聽”到“看”的變遷,指揮所內電話專網暢通,大屏幕實時傳遞各單位視訊信號﹔指揮信息系統協助處理著成千上萬個空情,成為指揮員的數據“耳目”﹔外場,一台台通信車可迅速機動、架設開通,聯通戰機的“神經網絡”﹔任務中頻繁機動、偽裝防護,多樣化通信提升復雜電磁環境下的抗干擾能力……如今,這樣的情景已成為通信部隊的常態。

信息化平台讓“長空鐵翼”如虎添翼,加快了空軍戰略轉型步伐。記者在指揮方艙看到,雷達情報分隊通過組網系統對空中每個目標進行實時態勢監控,及時准確的情報信息為指揮員果斷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屏幕上的一張航線圖顯示,有的機場在千余公裡之外,多條航線交叉重合。負責領航的人員介紹,他們緊貼任務實際進行大量數據測算,設計任務最佳航線,確保精准精細指揮,綜合運用組網空情、數據鏈等多種手段准確掌握各戰機空中飛行狀態。

都說空軍靠天“吃飯”,如今依托信息化平台氣象大數據,觀雲測雨不再難。入秋以來,駐訓機場地區天氣多變,氣象分隊組織人員分析近年來該地區的天氣變化曲線,綜合軍地數百組數據,集體對天氣進行“會診”。他們細致分析空中雲量、雲層厚度等數據,准確預報,飛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長波銀線通四海,信息數據聯八方。從數據保障到信息對抗,演訓場上的“信息”由配角變成主角。前不久,記者參加了一次多兵種全要素實兵對抗演練。演練雙方匯集預警機、電子干擾機、殲擊機、轟炸機、無人機和雷達、地導、電抗、防化等多種力量展開對抗。各級指揮班子依托指揮網、情報網、防空網上下聯運,集智謀劃。記者在指揮中心看到,演練全程由先進的視訊系統實施導調控制。機載系統的實時跟蹤讓空戰態勢更加清晰,數據顯示戰機對抗激烈,很多動作逼近技戰術極限。(張雷)

(責編:趙苑旨(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