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來自清華大學軍民融合高端人才培訓班的報告,請查收

2018年12月01日09:1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11月16日,軍民融合高端人才專題培訓班為期3天的第二次精彩授課拉開序幕。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顧建一應邀設壇開講,為大家上了生動一課:《民企進入國防領域的路徑分析》。

9月20日,這個專題培訓班開班的消息一度引發各方關注。置身課堂內外,我們發現,一個“開”字好辛苦,各方辛苦籌備不言苦﹔一個“開”字分量重,就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個“開”字真幸福,守得雲開見月明,捕捉到軍民融合的若干特點規律,從此不再迷茫。

一紙合同緣何令人憂喜交加

困惑道不盡 難題實在多

■解放軍報通訊員 王龍偉

自主擇業軍轉干部陳昭君最近又多了一層緊迫感。

培訓班學員在書店發現了一本軍民融合論文集。本該有些激動,她卻兀自困惑:10年前的論文集,在高速發展的當代中國還有多少借鑒價值?

說起困惑,學員們個個一肚子“苦水”:保密資質不好辦、流程太復雜、信息不對稱……融合路上的“釘子”有硬有軟,幾乎每一個想憑自身實力投身軍民融合的企業家都能說出一堆例子。有人戲謔,100人能說出99種不同,還有一個保持沉默。

一家高科技企業完成了技術的研發,並與軍方簽訂了採購合同。然而,生產過程亟需千萬級資金支撐,結果卻是貸款無門。合同簽了,本是高興的事兒,類似的后續難題卻令人憂心忡忡。課前不同形式的摸底調查,讓專題班發起和策劃人之一、同時又是主講教師的西安信安保密技術研究所所長石梁更加堅信:軍民融合領域的傳道授業解惑,必須弄准弄清“惑”在何處、來自哪裡,才能對症下藥,讓專題培訓“專”起來、管用起來。

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高管蒲家坤,對投身軍民融合的困境用一個比喻自嘲:“無頭蒼蠅,忙了一兩年不見效果。”石梁用一首古詩作答:“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從前被眼瞞。”如果說民企投身軍民融合某種程度上就是“尋光者”,那麼培訓就是要打開窗子,盡快讓“光”透進來。

在石梁看來,搞軍民融合隻有激情和實力還遠遠不夠,必須找准渠道和方法。諸如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台、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軍隊採購網這些面向大眾的服務渠道都已經上線,政府、各產業園區扶持政策也相繼出台。資源就在眼前為啥還是“兩眼一抹黑”?就因為有找渠道的朴實沖動,而沒有找准渠道的科學方法。

陳昭君的困惑也在碰撞交流中“撥雲見日”。褚橙的故事讓她豁然開朗:這十幾年褚時健帶領農戶種植冰糖橙,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縣級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普及用書竟然管了大用!可見,符合實際、有指導意義的論文,哪怕10年前的照樣值得擁有﹔“淺”入“深”出、故弄玄虛的所謂新書,再“光鮮”又有何用?

溫度傳感器為啥引出熱門話題

置身大風口 細說盼些啥

■解放軍報通訊員 梁 雪

浙江一家民營企業連續攻關數月,研發出某型軍用飛機裝備所需的溫度傳感器。銷售利潤分配卻令人大跌眼鏡:提供外包裝的某軍工企業佔了大頭。

盡管屬於個例,倒置的收益卻在課堂內外引發熱議,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有人說,軍民融合堪稱當今中國一個機會多多的大風口。置身軍民融合這個特大風口,廣大民企究竟盼些啥?這也是清華大學軍民融合高端人才專題培訓班十分關注的課題之一。

一些學員介紹,項目啟動的關鍵時刻,嗷嗷待哺的民企時常呼吁:“天使投資人,你在哪裡?”然而,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小企業平均壽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小微企業持續正常經營的僅佔約三分之一左右。看來,銀行的擔憂顧慮並非沒有道理。

我國民營企業參與軍工始於2005年。那一年,國防科工委下發《關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民營企業涉足軍工領域“開”了一道口子。此后,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參與軍工項目。

13年后的今天,軍工產業裡的民企現狀如何?培訓班前期籌備調研發現:截至2016年3月,我國已有1000多家民營企業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証,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

欣喜之余也有隱隱的擔憂:軍工產業裡的民企做大做強的少而又少,不論在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民營軍工企業目前是處在一個低迷和比較艱難的階段。

喜憂之間,聚焦在一個“盼”字:盼融資不再難,盼與央企、國企、軍工集團一樣的待遇,盼與央企、國企、軍工集團一樣的前景,盼能夠從軍方拿到大訂單,盼核心技術不被以合作為名拿走。

千盼萬盼,總在盼有人來回應。培訓班第二次集中授課之時,恰恰是習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兩周之后。清華大學方面表示,以智力支持的形式化解民企參軍的“怕”,紓解民企參軍的“盼”,正是一個積極回應的姿態,也是高校投身軍民融合的應有之義。

培訓效果如何?培訓之后咋辦?軍內外許多目光正在向這裡聚焦。課堂組織管理人員高老師介紹說,一定不負各方厚望,變壓力為動力,力爭把培訓辦得更有針對性,更能滿足現實需要。

發明專利為何不是民參軍“包票”

課堂撈干貨 融合有把握

■解放軍報通訊員 李東哲

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堅冰”“壁壘”既是“民參軍”的痛點,更是一些企業家的淚點。

“公司研發光電系統耗時4年,投入上百萬,取得多項發明專利,但長期進不了軍品市場!”培訓課堂上,說起目前困境和軍品採購目錄,福建中海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郝超一臉苦惱。

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

應運而生的清華大學軍民融合高端人才專題培訓班,計劃用一年多時間,區分10個模塊進行課程培訓,通過講座授課、討論交流、啟發引導、參觀見學以及專題研討等形式,為“民參軍”企業校正方向,以項目對接為抓手幫助企業找准發展路徑,努力為企業提供“民參軍”過程中“越門檻、接資源、找資金”的解決方案。

曾經望穿秋水,期盼清華開課。而今置身名校,收獲能有幾多?

置身軍民融合高端人才專題培訓班,驀然發覺,名師講國家戰略,如春風化雨﹔一線大咖說實戰經驗,似潤物無聲。

“軍轉民”“民參軍”是軍民融合的重要領域和主戰場,是參與生產國防工業的配套產品的形象說法,有能力的民企甚至可以直接成為武器裝備設備的採購供應商。關鍵技術的協同創新,同樣有民企一席之地。但這還不是軍民融合的全部內涵,社會化保障等傳統領域的廣闊天地照樣大有可為。

第一天聽課尚未結束,學員們就已經強烈感到,思路一打開,看到的就不只是裝備領域,民企還可以成為軍用物資、工程和服務的供應商,可以充當國民經濟動員力量。

軍品市場當然十分特殊,一是主體不平等客觀存在,民企和軍隊的供需地位差異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考量﹔二是價格不完全由競爭決定,而是競爭加談判﹔三是受國防信息安全等客觀因素制約,信息需求發布無法全部公開。聽了這番講解,郝超曾經的“委屈”和“不解”頓時煙消雲散。

“主動承接對國防儲能釋放的技術需求,當好‘軍轉民’的中繼站不也是一片藍海嗎?” 北京炎黃鴻志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游禮洪結合自己培訓中的心得體會,由“學員”變身“導師”,現場為更多民企支招。

緊急叫停投產中項目究竟為哪般

培訓開“天眼” 前方路寬闊

■解放軍報通訊員 陳坤豐

“仗怎麼打,產品就怎麼研發。‘民參軍’不僅要做平台、武器供應商,更要做作戰能力和體系的提供商。”培訓中,一位軍內專家的話使她豁然開朗,並及時厘清“民參軍”的若干要義,重新定位了企業所在行業的方向坐標。

於是,一個緊急電話從北京打到深圳:“趕快暫停無人水下潛航器生產,我們研發方向是對的,但最大缺點是忽視了作戰需求!”

她叫陳莞依,培訓班學員,現任廣州沃芒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用陳莞依的話來說,這次培訓像為她開了“天眼”一樣,讓她發現了許多過去沒有注意的盲區和死角,更感前方道路寬闊,對未來的軍民融合干什麼更加充滿信心。

培訓之余,陳莞依甚至顧不上商務應酬,而是跑前跑后找專家咨詢。培訓結束前一天,一項新型全自主無人水下潛航器設計與應用項目基本完善定型。“生產推遲了幾天,當然有損失,但規避了返工回爐再折騰的風險,長久來看,我們還是賺了。”陳莞依如是說。

像陳莞依一樣,培訓學員大都收獲多多。談及培訓后的打算,許多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有的表示,回去第一件事是重新調整企業規劃。軍事裝備的立項、預研、生產等流程十分科學嚴謹,軍品定型后使用時間比較長,維修保障工作也須到位﹔而民品從立項到上市最長也就一年多時間。“看清楚兩者流程之間的本質區別,才能少走彎路。”北京正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柘嵐說。

有的表示,“參軍”就要學“當兵”,在對自身產品和優勢進行分析定位,了解軍工需求的同時,還要甘坐“冷板凳”,確立“做軍品掙不了快錢”的理念。晨龍飛機(荊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定璿談及當初創業時說,萬萬沒想到,他選擇的項目正好與荊門發展通航產業的規劃相吻合。此前,為圓夢,他曾蟄伏7年打基礎。

偶然之中有必然。軍民融合的廣闊領域,更多民企應該像梁定璿那樣俯下身子,透過偶然抓住必然。這個“必然”,就蘊藏在國家、軍隊、地方、企業等各方利益的最大交匯區間。

當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許多人驀然發現,個人學習的有限性和滯后性與知識增長的無限性和快速性已經產生極大反差。

令人倍感慶幸的是,經過兩次集中授課后,清華大學軍民融合高端人才專題培訓班學員越來越有底氣了。大家不約而同地表示,這得益於與一般培訓相比,培訓班的幾個顯著轉變:培訓主體由“知識傳播者”向“知識生產者”轉變,培訓方式由“承襲式”向“創新式”轉變,培訓內容由“補缺型”向“挖潛型”轉變。

(責編:黃子娟、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