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地“保障聯合體”亮相練兵場

2018年12月08日09:1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激戰方酣 “馳援”有備而來

前不久,一場多軍兵種參加的海空聯合攻防作戰演習在南方某地打響。

空中多型戰機呼嘯。地面多部雷達飛轉,多種導彈傲立。海上多艘艦船游弋。海空力量一體聯動,戰場態勢復雜多變。

防空作戰激烈展開,代號為“馳援”的后裝保障行動同步展開。

與以往不同的是,南部戰區空軍保障部抽組的13支后裝保障分隊中,首次配屬了6支地方支援力量,與海軍、聯勤保障力量統一編組,展開野戰化、實戰化、體系化練兵。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南部戰區空軍保障部牢固樹立“現代后勤就是軍民融合后勤”的科學理念,積極打造軍地“保障聯合體”。有關專家稱這次納入海空聯合作戰演習的實兵保障行動,不僅是對戰區范圍內相同保障力量聯訓聯保的探索,更是對軍民融合保障力的實戰檢驗。

①“一體化”保障要有“一體化”儲備

戰時檢驗平時

10月15日下午5時許,航材應急支援保障分隊一輛油封車機動途中出現故障。駕駛員四級軍士長王斌自檢自修后一籌莫展:儀表盤燈光指示正常,電源也充足,可就是無法啟動。

地面裝備處助理員楊濤迅速在地方資源群組內發出緊急搶修任務。距離最近的“東風”服務站率先響應。很快,有著15年“修齡”的東風公司高級技工李輝“手到病除”。

無獨有偶。物資運輸分隊機動途中遭遇橋梁遭襲被毀特情。協調組組長李華禹當即撥打地方公路局鋼橋應急架橋隊隊長賴少華的電話。這支在全省范圍內組建最早的架橋隊迅速調集30余人,並協調省交戰辦下放權限,啟封戰備器材倉庫中的架橋物資。

軍地攜手立桁架、搭支撐、架橫梁……全程環環相扣、有條不紊。4個小時后,一座長30米、通車寬度3.7米、配置跨徑18米的雙排單層公路鋼橋架設完成。

整個演習過程中,民為軍用提高保障效率的情形並不鮮見:地方物流公司提供的個性化運輸方案,保証了人員裝備同時到達,還為部隊航材發付提供臨時中轉站和配送服務﹔地方軍糧供應部在途中休息點和進駐后的第一餐,都為官兵提供了熱食、飲用水和所需生活物資。

“平時把功夫做深做細,戰時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保障部有關領導介紹,近幾年,保障部機關通過戰場勘察,清楚掌握了區域內的交通設施、機場碼頭、油料供應、物流倉儲、通裝維修等戰場保障資源,建設完善逐年更新的數據庫。比如,演習沿途依托地方汽車維修廠家建立了16個核心服務站,確保了每百公裡就有各通用車型的專業修理技師和支援搶修車。

②“一體化”保障呼喚“一體化”磨合

專家為何要當兵

完成機動后,開設指揮機構,構筑野戰宿營區等步驟,迅即在部署地域集結展開。

原來,由某機場工兵技術勤務大隊協調地方公司生產的集裝箱式營房,早已完成快運集結和定點投放。大隊長楊夫禮說,集裝箱式營房搭建快捷方便、易於偽裝隱蔽,這也是他們在實戰駐訓中首次探索軍民融合野營住宿模式。

演習開始后,駐訓區航空兵某旅副旅長王曉東頸腰椎疾病犯了。他走進野戰救護分隊咨詢和治療。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物理治療部部長張洲按分工接診。

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帶頭人,張洲積累了很多此類傷病問題的實踐經驗。他利用功能性動作測試,對王曉東的脊柱健康情況進行全方位評估,並採取針對性理療和糾正性訓練的辦法治療。一小時后,王副旅長疼痛感明顯減輕重返工作崗位。

像張洲一樣“當兵”的地方專家, 在這支野戰救護分隊中共有11人。他們說,自覺在野戰化訓練保障中揚長補短,才能更好地把自身所能與部隊所需結合起來。

據悉,南部戰區空軍保障部近年與區域內多家企事業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軍地常態對接機制,制定了戰時應急支援保障方案。這次抽組地方力量參與聯合保障行動,就是為了探索軍種之間、軍地之間聯合訓練運行方法,規范內容程序、指揮協調和訓練考評,確保軍地保障力量盡快形成合力。

與滾滾鐵流同行,與部隊官兵同披征衣。這次臨戰訓練突出軍兵種聯合、軍民融合保障訓練,帶動全系統全要素保障力量開展全方位研練,有效鍛煉了聯合保障的組織指揮、戰場適應和跨域協同能力。

③“一體化”保障貴在“一體化”行動

潛力怎樣變實力

機場上空傳來陣陣防空警報聲,實戰對抗拉開序幕。

配屬“紅軍”地空導彈某營的陣地搶建分隊雖然地處主戰區幾百公裡之外,卻率先接到敵情通報:原有導彈陣地暴露,急需開辟臨時陣地。

分隊指揮員孫月瑞所帶領的這支搶修分隊是軍地混合編組,由部隊3台裝備、3名操作手和駐地一家工程公司2輛重型挖掘機、2台推土機及近10名技術人員組成。

“A組定標線、設標志、清障礙﹔B組駕駛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等7台重型機械開辟路面﹔C組進行道面硬化作業。”孫月瑞和工程公司負責人王明經過商討后,立即向分隊下達任務。軍地人員迅速展開作業,平整場地、構筑工事、搭設帳篷、質量檢測……各小組分秒必爭,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導彈發射陣地構筑。

導彈陣地剛剛化險為夷,機場就遭到襲擊,外場停機坪多架戰機不同程度受損。“命令你部立即前往處置,盡快保障戰機升空作戰!”戰機搶修分隊指揮員吳淼祥接到命令后,立即帶領軍地聯合搶修組駕車攜裝直奔外場。

受傷戰機前,某航空兵旅3名飛機維修人員與地方工廠8名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技術人員分工協作,展開故障排查。一個小時后,受損戰機修復完好,准時起飛迎戰“藍軍”。

現代武器裝備科技含量高,除了部隊自主保障外,軍工企業技術人員參與保障是戰場打贏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王明作為地方參演人員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以往是部隊搞演習,他們隻負責解決裝備故障,跟演習本身毫無關系﹔而這次他們是參演分隊,與部隊官兵並肩保障作戰。

採編札記

莫把“開頭”當“彩頭”

■解放軍報記者 董 強

國防動員,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事關未來戰爭勝敗。當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國防動員的轉型勢在必行。

南部戰區空軍保障部積極打造軍地“保障聯合體”,可謂恰逢其時,其創新實踐初見成效,也給更多部隊以有益啟示。

軍民融合視野下的國防動員,應該是啥樣的思路?

動員方式要創新,組織動員力才能明顯強化﹔動員內容要拓展,平戰轉換力才能顯著躍升﹔動員機制要改變,平台支撐力才能全面提高﹔動員體系要完善,轉型重塑才能輕裝上陣。恩格斯曾經說過:“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如同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形成的一種合力。”軍民融合視野下的國防動員,需要的正是這種各方協同創新的合力。

著眼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軍地雙方思想如何更解放一些?步子怎樣更大一些?眼前只是初步成果,我們切不可沾沾自喜。古詩有雲:“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各種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難面前,我們都應該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創新不回頭。

從某種程度上說,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如今剛剛開了個頭。軍地雙方應相互提醒,莫把“開頭”當“彩頭”,更多困難在“后頭”。規律告訴我們,誰把“開頭”當“彩頭”,將來必定大吃“苦頭”。

(責編:黃子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