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面向大眾解讀軍民融合ABC

2018年12月15日07:2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兩家兩端”說融合

有學者提出,未來的軍民融合應該是戰略學家、科學家“兩家”在未來戰爭和前沿科技前端、高端問題上的融合,即“兩家兩端”的融合。從去年下半年至今,一些圍繞軍民融合熱點難點的重磅圖書面世,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思路。

我們在推出本期綜述的同時,特作書摘,與大家一起分享。

——編者

律動著生命的周期,蓬勃著向上的力量,跳動著從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脈搏,中關村正邁出從區域實踐向輻射全國的堅實步履。

毛主席說:“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哲人說:“真正迅速的人,並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趕上這樣一個發生著深刻變化的大時代,我們這一代人真的很幸運!

——《軍民融合是什麼》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

這個論斷的依據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的大都市幾乎都是依海而建,如美國的紐約、日本的東京、中國的上海,等等,這表明各國都是呈開放和對外發展的態勢,由封閉的內陸而面向開放的海洋,而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水路運輸,加快遠洋航運發展,這是未來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國起航:中國船舶工業戰略大轉折紀實》

縱觀DARPA的歷史,不難發現DARPA很多成功的案例,大多發生在20世紀。進入21世紀后,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前沿技術發展迅猛,技術創新出現了大眾創新和軍民融合等新趨勢……事實上,任何一種技術創新模式,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它的不足之處。

——《軍民融合:DARPA創新之路》

加快軍民深度融合,是大國策、大方向和大目標,本質是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科學統籌,達到科學、協調、持續、系統、高效的一體化發展,實現戰略綜合能力升華、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國家發展模式再造,是劃時代的復雜系統工程。

——《大道榮光:軍民融合論》

①兩大熱點何以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

軍民融合是什麼

前不久,網上一段視頻引發熱議:一位地方領導干部來京,險些上了山寨版軍民融合機構的當。

無獨有偶。一位民企掌門人一度抱怨,一周之內要接待從京城、省會來的打著“軍民融合”“一帶一路”旗號的各類社團組織十幾波次,真假難辨,令人不勝其煩。

當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一些非法社會組織乘虛而入,看中的正是國家戰略“名頭大、好用”,“機會多、管用”,“聚人氣、能用”。由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10月推出的圖書《軍民融合是什麼》,在《山寨組織並非合法通道——權威人士教您識假辨假學會防范》部分,詳盡解釋山寨組織為什麼會瞄上國家戰略后,特別傳授了識別非法社會組織的“六步法”,並以特寫形式介紹作為合法權威通道的“軍民融合網上平台”。

2017年8月,《紅旗文稿》刊登專論《統籌推進軍民融合與“一帶一路”》。更多人從中關注到當今中國兩大社會熱點:軍民融合與“一帶一路”。

千帆競發早,萬馬奔騰急。僅以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為例,可謂碩果盈枝:戰略籌劃頂天立地,區域實踐步伐加快,行業探索不懈挺進,軍方創新持續提速。一系列探索實踐讓越來越多的軍民認識更加清楚: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民融合既是我們的基本方略和國家戰略,又是我軍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熱點背后看本質,百姓話題多期盼。《軍民融合是什麼》一書關注熱點背后的熱點,對諸多特點規律的揭示令人有茅塞頓開之感。以《軍民融合的大眾化解讀——眾說國家戰略落地與實施》為例,在軍民融合“是什麼”與“不是什麼”的辨析中,說清了軍民融合“不能干什麼”的“十二條戒律”,其中對民企人士的提醒十分中肯:軍民融合不是“熱得快”,不能三分鐘熱度﹔軍民融合不是自我營銷,不能搞徒有虛名的“客裡空”。

軍人閱讀此書,大多有一種強烈感受:軍民融合作為軍事理論現代化的重要構成,既是滿足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的客觀需求,又對提高軍事人員現代化有重要現實意義,還能夠有效縮短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②“浮在水面上的工廠”怎樣漂洋過海

大國起航的背后

不久前,中國船舶工業決定:不再回收廢棄船隻。許多歐美國家為此亂了陣腳。原來,處理廢棄船隻的成熟技術,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跟中國相比。

業界人士清楚,這一技術得益於中國船舶工業的戰略大轉折。

恩格斯曾經說過:“現代的軍艦不僅是現代大工業的產物,而且還是現代大工業的縮影,是浮在水面上的工廠。”誕生在中國的“浮在水面上的工廠”,又是怎樣漂洋過海的?

由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18年8月聯合推出、舒德騎所著的《大國起航:中國船舶工業戰略大轉折紀實》一書,生動形象地告訴世人:中國船舶工業史,就是一部生動而深刻的行業軍民融合史。

這其中就有中國造船業在世界船舶市場你死我活白熱化的激烈競爭。中國造船產量從世界排名第17位到迅速超越發達國家,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嘉國說,大國起航是幾代人奮斗出來的。

2017年新年伊始,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載文評述:“中國從1980年承接2.7萬噸散貨船的破冰之舉,到1999年承接30萬噸超大型油輪(VLCC)的初露鋒芒﹔從在世界近代造船史上名不見經傳,到主要指標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優勢﹔從5艘航天遠洋測量船對‘神舟七號’飛船進行海上接力測控,到中國海軍艦隊從淺海走向深藍,縱橫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僅僅用了30年時間。”話雖有些夸張,卻陳述了一個客觀事實:中國今天的造船能力不容小覷。

進入新世紀,中國造船產量更是連續多年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5年超過日本,2007年趕超韓國,在國際市場上,三大主要指標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造船大國。

行業軍民融合的探索實踐,必然是軍民普遍規律與行業特殊規律的矛盾統一。讀懂了一個行業的軍民融合特殊規律,就不難從中把握軍民融合共通的普遍特點與規律。

大國起航的背后蘊藏著一個朴實道理,搞軍民融合的人應當具備這樣的品格:永不服輸的執著信念,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無怨無悔的犧牲奉獻,時不我待的隻爭朝夕。

③重溫“請假當國防部長”的美國故事

該向DARPA學些啥

軍民融合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人才!

從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的關鍵一環是什麼?人才!

這個故事意味深長:1957年,當寶潔公司著名的項目管理人尼爾·麥克爾羅伊被艾森豪威爾政府任命為美國防長時,他向總統特別陳情:“我可以當國防部長,但是我隻從寶潔請假兩年。”

眾所周知,簡稱DARPA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最初就是由麥克爾羅伊一手打造的。

在軍事科學院軍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於川信看來,軍民融合有著“三駕馬車”——技術、人才和金融。由於川信、劉志偉主編,國防工業出版社2018年8月推出的《軍民融合:DARPA創新之路》一書,盡管不是專門談人才,卻處處滲透著人才學的真諦:從DARPA基本情況到DARPA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力量構成,從DARPA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運行機制到DARPA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配套措施,DARPA這一“大系統”對人才的重視得以全方位凸顯。

於川信在《構建新時代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大科學”》一文中曾經充滿激情地寫道:新時代的軍民融合,我們不干,誰干? 軍民融合的新時代,我們不創造,誰創造?

軍地雙方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國家主導、社會支持、企業廣泛參與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這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的一個共識。

前不久,DARPA又一項計劃令世界關注:正為其地下挑戰賽(SubT)最終確定團隊,這項為期3年的競賽旨在建立能夠快速繪制和搜索危險地下區域的系統。其重要意義在於,軍事人員和急救人員使用該技術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環境——該系統能夠在基礎設施檢查、採礦、建筑和考古方面取得突破。

置身國際競爭的大舞台,我們應該向DARPA學些啥?“於川信、劉志偉們”提供的參考答案已然列出:短期任職是DARPA科技創新的壓力,使命責任是DARPA科技創新的動力,自主信任是DARPA科技創新的權力,冒險精神是DARPA科技創新的膽識,軍民融合是DARPA科技創新的路徑。

“如果你想要一個安全毯,這裡不適合你!” “招來最好的人,然后信任他們!”

重溫“請假當國防部長”的美國故事, 我們不能不陡然而生軍民融合人才培養的急迫感。

④犁與劍、黃油與大炮之后的路徑選擇

今日中國:大道榮光

12月10日,光啟技術召開“新一代艦艇隱身技術”發布會,再次吸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很少有人想到,這是深圳一家創建僅8年的民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企業董事長劉若鵬說:“是軍民融合成就了我們!”

大國間的戰略競爭,自古就是劍法與犁術的綜合比拼。當今時代競爭的進程和結局,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各自軍民融合的深度和質量。

回望來路,《大國起航》告訴我們,改革開放40年間,國防工業經過“找米下鍋”、改革分流、殺雞用牛刀,甚至連衛生紙都生產的階段,“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奮斗終於走出了一條軍民結合的路子。船舶工業走出去,成就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國﹔而民用航天、民用核能、民用航空、民用車輛、民用電子等,正在引領我國向高新技術、新興領域沖擊。

師人長技,《軍民融合:DARPA創新之路》則告訴我們,從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邁進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差距還真的不小。

犁與劍、黃油與大炮之后的路徑選擇在哪裡?一縱一橫的交匯坐標上,今日中國的軍民融合“為什麼”“融什麼”“怎麼融”更加清晰起來。

由新華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的《大道榮光:軍民融合論》一書,用理論思考和生動案例描繪出軍民融合發展的“四梁八柱”。在作者張兆垠看來,千百年來大國榮辱的軌跡揭示了“一環一體”國運興衰的奧秘。“一環”即“安全與繁榮”的循環,“一體”即生產方式與作戰方式的復合體。

縱觀人類歷史,曾先后出現四種生產方式與作戰方式復合體,即“土地/軍事”復合體,“商業/軍事”復合體,“工業/軍事”復合體,“高技術/軍事”復合體。在當代語境下,思考當代中國軍民融合的宏觀走向,廣大軍民更加深刻地領悟了習主席的科學論斷: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

實踐証明,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艱難之路。

未來可期,這是一條洒滿金色陽光的希望之路。

(責編:黃子娟、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