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沙場歸來再出發 改革開放40年來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回顧

2018年12月15日07:2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退役軍人安置工作事關廣大退役軍人切身利益,事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黨和政府歷來重視退役軍人的安置保障問題,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退役軍人安置工作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安置制度不斷發展完善,利好政策不斷出台落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退役軍人工作,親自部署推動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並對退役軍人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習主席對廣大退役軍人的關心關愛,不僅暖了退役軍人的心,也安了現役軍人的心,必將凝聚起全體軍人奮進新時代、履行新使命、實現新作為的磅礡力量。 —編 者

傾心打造軍休干部安享晚年的“美好家園”

用心·暖心·熱心

■王阿惠 胡 琳

在福建省三明市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裡,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輕聲哼唱著歌曲《我是一個兵》。唱歌的老同志叫李振祿,今年88歲。1948年,18歲的李振祿參軍入伍,成為華野第十縱隊的一名戰士,后來成長為一名團級干部,1982年從部隊離休,1986年安置到三明市軍休所,至今已有32年。在這裡,他和許多老戰友一起安心休養。

目前,全國軍休服務管理機構已達2000多個,傾心為數十萬移交地方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干部打造安享晚年的“美好家園”。

為妥善安置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喪失工作能力需退出現役的軍官,1958年,我國開始建立並實施軍隊干部離退休制度。當時,到地方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干部數量較少,還沒有形成規模。從1980年開始,為適應軍隊幾次精簡整編,軍隊離退休干部開始大規模、先后分5個批次移交地方安置。自2004年起調整為每年按照年度計劃移交。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地進一步調整完善交接機制。2016年,民政部會同軍地5部門相繼出台文件,放寬了安置去向,改進了工作程序,簡化了接收條件,實現了軍休干部“即退即審”“即交即接”,以及無軍籍職工“上年退休、下年安置”,並出台傷病殘退休軍人安置住房、護理費等政策。5年來,全國共接收安置軍休干部和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10.4萬人,移交安置速度和安置力量空前提高。

為進一步加強軍休人員接收安置和服務管理工作,國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定,為順利完成移交安置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從1984年出台《關於做好移交地方的軍隊離退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的報告》,明確提出軍休所為直接承擔軍隊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的基層事業單位,到2004年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移交地方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干部的安置去向、住房和醫療保障、政治和生活待遇等作出規定,再到2014年民政部制定實施《軍隊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辦法》,首次以立法形式對軍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做出全面規范,無不體現出黨和國家對軍休人員的深切關愛。

40年來,軍地相關部門共同探索形成以國家保障為主體、社會化服務為補充、服務管理機構為載體,“兩個待遇”落實為中心、“六個老有”要求為目標的保障體系,讓軍休人員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軍地部門多次調整軍休人員離退休費和各種補助補貼,保障軍休人員“兩個待遇”得到有效落實。

“干服務工作,一定得把老干部的心焐熱。”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軍休系統不斷提升管理能力,無論是自上而下成立服務管理機構,還是依托鄉鎮街道實行多元服務管理模式,或是想方設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軍休干部活動場所條件和休養居住環境,都是堅持以“用心、暖心、熱心”的標准全心全意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軍休干部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性化、個性化服務,不斷提升軍休干部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軍隊離退休干部是國家寶貴的財富,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離休退休后,他們繼續保持發揚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一如既往地支持軍隊建設,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尊重和高度贊譽。軍休系統十分重視發揮軍休干部的作用,適時舉辦國防教育宣講、有獎征文、書畫攝影、文藝匯演等活動,既尊重了老干部們發揮余熱的心願,又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深受廣大軍休干部好評,也形成了軍休文化這道獨特的風景線。

40年來,軍休系統積極適應國家和軍隊改革、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軍隊離退休干部年齡結構、思想觀念、活動方式的變化,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努力為軍休干部打造幸福養老的和諧家園。廣大軍休干部充分享受著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心情舒暢,樂享幸福晚年,許多人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退休不退志,先后涌現出泰安軍休中心第一黨支部、原裝甲兵指揮學院學員大隊原政委陳榮超等一大批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個人。

(責編:黃子娟、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