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轉干部舞台更加寬廣

2018年12月15日07:2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軍轉安置,歷來是一項事關強國強軍的重要工作。妥善安置軍轉干部,是軍地雙方的共同責任——

1978年秋天,董文廷告別了14年的軍旅生涯,一輛地方軍轉辦派來的車將他送到了安置單位——山西長治郊區的“五七干校”。一下車,他就看到大門兩邊貼著的大幅標語:“熱烈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轉業干部到我校工作”。

“受到這麼熱情的歡迎,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下車第一件事,董文廷就主動到干校打谷場去參加勞動。

3個月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席卷中華大地,也將軍轉安置工作和軍轉干部“董文廷們”帶進了新的歷史時期。

(一)

改革開放初期,軍轉安置工作主要圍繞軍隊“消腫”展開。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順利完成百萬大裁軍期間的安置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通知,要求各級政府主動幫助解決好部隊干部、職工的安置和精簡整編中出現的其他問題。期間,共有40萬余名軍隊干部脫下軍裝轉業地方,工業、農業、文化、商貿等各條戰線上,活躍著轉業干部的身影。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經濟領域的變革也觸動著長期以來採取政府指令性安置的軍轉領域。很多地區的轉業干部已不用再像計劃經濟時代一樣,由政府指令性安排工作。他們可以參加軍轉干部雙向選擇會,向接收單位投遞簡歷,選擇自己中意的崗位。

這一時期,為使軍轉干部更快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對軍轉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模化軌道。截至1996年,在中央財政和軍隊撥款支持下,各省、區、市相繼建立了200多個軍轉培訓中心。

(二)

進入新世紀,軍轉安置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

2001年1月,《軍隊轉業干部安置暫行辦法》頒布,延續多年的單一指令性安置模式被打破,團職和軍齡滿20年的營職軍轉干部可以選擇自主擇業安置方式。那一年,在甘肅艱苦邊遠地區服役23年的王挺軍經過深思熟慮,鄭重選擇了自主擇業。他回到家鄉河南新鄉,競聘當上了社區主任,一干就是十幾年,干出了滋味,也贏得了群眾認可。

王挺軍並不孤單。2001年,有8000余名軍隊干部走上自主擇業之路。此后國家陸續出台了20余個自主擇業政策配套文件,多次調增自主擇業退役金,各地陸續建立了省級、地(市)和鄉鎮三級管理服務機構,並大力幫扶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就業創業。

2003年9月,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裁軍20萬,其中80%是干部,安置任務非常重。2006年,浙江省11個市開始實行“陽光安置”機制,深受廣大轉業干部歡迎,之后在全國逐步推廣。

(三)

2012年,國務院軍轉安置工作小組會同相關部門出台文件,提出改進計劃分配軍轉干部安置辦法的若干意見,公信力和透明度成為軍轉安置的關鍵詞。

2014年,第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在京召開。習主席一句“我也是一名軍轉干部”鼓舞振奮了所有人。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軍轉安置工作要適應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新要求,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促進軍隊干部隊伍建設、為安置和使用好軍轉干部提供更可靠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轉安置工作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軍隊建設服務的方針,貫徹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盡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則,推進退役軍官安置管理保障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創新,逐步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和相關政策法規,取得了顯著成績。

近年來,軍轉干部被納入地方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統籌規劃,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自主擇業管理服務機制建立健全,就業創業幫扶廣泛開展,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就業創業率保持在78%以上,成為活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8年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挂牌成立。此時,距董文廷轉業已有40年。軍轉安置工作依然在加強黨的領導中與時俱進地有序推進。2018年,有8萬余名軍隊干部轉業到地方工作。截至目前,中央單位已超額完成年度安置任務,實現了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改革后中央單位軍轉安置工作的開門紅。

(責編:黃子娟、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