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文職人員特別報道:在投身強軍偉大實踐中放飛夢想

2019年03月20日09:1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火箭軍院校3名新聘文職人員初入軍營話感受

  無悔青春報國志

  “海歸”碩士有了大家庭

  ■火箭軍工程大學文職人員 劉曉舟

  “獻身強軍事業,成就人生夢想”“身著‘孔雀藍’,強軍展風採” “火箭軍工程大學歡迎您”……火紅的歡迎橫幅、整齊的歡迎隊伍,我參加火箭軍首期文職人員崗前培訓時,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報到迎新儀式會這麼隆重,初入軍營,大家被官兵們的熱情深深感動。

  幾個月前,我到學校職業教育中心報到時,也曾感受到同樣的熱情。中心主任趙洪濤遞上一杯熱水,詳細了解我的家庭、過去的工作等情況,以及現在還有什麼困難。同一辦公室的參謀張勇不辭辛苦,帶著我到幾個部門一一報到蓋章簽字並熟悉工作環境,手把手教我使用辦公軟件系統,領取被裝時考慮衣物較多,還開著私家車幫我拉回來……

  一個人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環境,特別渴望被關照。我從西北政法大學本科畢業后,考上了韓國國立慶尚大學,22歲的女孩子隻身一人拖著幾個大箱子,從西安中轉沈陽飛到首爾,坐了5個小時的大巴車來到學校所在的晉州市,再倒1個小時的公交車,到學校時已經是后半夜了。漆黑的夜晚、陌生的國度,身在異國他鄉的我深深體會到什麼叫“身在異鄉,心系祖國”。

  1年半本科交換生、3年教育學專業研究生,近5年的海外留學時光,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織,讓我的生活五彩斑斕。然而,每到中秋或春節都會成為海外留學生最為思鄉的日子。這個時候,所有的中國留學生就像一家人,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觀看中國中央電視台,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親近偉大的祖國。

  “祖國給我的越多,我越要加倍努力回饋給祖國。”漸漸地,我產生了這種強烈的願望。畢業后,本可繼續攻讀博士或留在國外當中文老師,但我義無反顧選擇了回國工作,成為一名地方大學老師。

  “閨女,軍隊今年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要不你也去試試。”去年的一天,父親突然給我打來電話,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我出生在軍人世家,姥姥、姥爺曾在第一支進藏部隊工作,有著26年軍齡的父親雖然早已從部隊轉業,卻時刻不忘關注國防建設。

  “軍營裡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父親如此留戀和不舍?”為了尋找心中的答案,我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專心備考。如今,沿著父輩的足跡,我以“不穿軍裝的戰友”身份走進軍營。

  來到崗前培訓大隊,原以為教員們都是一張張冷酷的臉,沒想到都超級“暖”。第一次疊被子,反復嘗試了幾次還是不能疊成“豆腐塊”。於是,教員手把手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被子是三分疊七分修,不能著急,嚴摳細訓,這就是軍人作風。”

  忘不了大隊長劉亞興為方便大家游泳、健身、洗澡,給每名校外來的培訓學員辦理校園一卡通﹔忘不了大隊政委王欣瑜把自己8歲的女兒留在辦公室,連夜護送突發高燒的學員去醫院……組織的關懷和戰友的溫暖,讓我讀懂了父親的部隊情結,我一定要把責任融入強軍實踐,盡快實現角色轉變,在強軍路上續寫父輩的榮光。

  “南開驕子”登上大舞台

  ■火箭軍指揮學院文職人員 李晨

  “我們學校是一所中高級軍官進修學校,很多學員都是師團級軍官,他們大多是單位的主官,你們今后要習慣於給年齡比你們大、職務比你們高的人上課。”報到第一天,教研室主任金忠嚴的一番話語,讓剛到而立之年的我有點發怵,但又十分期待。

  與將校軍官談文論史,這樣的機會和舞台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2015年我從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史專業畢業后,意外進入了家鄉某電視台從事宣傳文案工作。也許在旁人看來,這份工作既體面,待遇也不錯,但事實上,這並非我所愛,因為這份工作與我之前所學的專業並沒有太大關系。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找對單位,找對適合自己的事業平台。去年,得知軍隊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在眾多部隊招錄崗位中,我看到了火箭軍指揮學院招收歷史專業的助教,隨即萌生了報考的念頭。

  當我在網上報名時,身邊有人不是很理解:為何要“跳槽”,而且是“背井離鄉”式的“跳槽”?其實,我的理由很簡單:一方面是希望學有所用、學為所用。我從小喜歡學習歷史特別是軍事史,渴望有一個施展才華、成就自我、實現夢想的舞台﹔另一方面是為了圓那個曾經因為身體原因而無法實現的軍旅夢。

  夢想是奮斗的原動力,激情是青春的“加油站”。很幸運,經過層層考核選拔,我被火箭軍指揮學院錄取。

  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斗。從走進這所為戰略導彈部隊培養指揮人才的最高軍事學府那天起,我就在思考:學院作為火箭軍指揮人才培訓中心和火箭軍軍事理論研究中心,像我這樣的小輩能不能有所作為,又該如何有大的作為?

  報到第二天,我參加學院一個結業典禮。典禮上,政治工作系政治理論教研室講師李媛媛登台發言,她年紀與我相仿,發言溫文爾雅,侃侃而談,頗具風度和氣質。

  會后,我了解到,她從2012年軍校畢業后便來到這裡,多次在各類教學比武中摘金奪銀,現在已經是學院年輕教員中的優秀代表。去年11月21日,“軍營傳軍運”全國媒體宣傳採訪活動第七站走進學院時,她獲贈了軍運會觀賽直通車邀請函。從她的經歷中,我感覺到這裡是一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地方。

  “勤奮學習、立志成才、軍政兼優。”漫步校園,我無意間看到了學校的校訓,也聯想起母校南開大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細細品味,投身軍旅、報效國家,稱得上是允公﹔充實自身、完善自我,稱得上是允能﹔根據世界潮流和軍隊需求,能夠努力站在時代最前沿,稱得上是日新月異。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這些年,“海歸”碩士王川陽、“北大驕子”高明等從軍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在文職人員政策大環境這麼好,隻要勤奮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強軍大舞台上綻放光彩。

  “二次入營”投身大熔爐

  ■火箭軍工程大學文職人員 王平

  “開學后,學校要組織新入職教員開展教學比武,請你提前做好准備。”年初入職報到后,我怎麼也沒想到,迎接我的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教學關”。

  “軍營就是一座大熔爐,進去時是塊生鐵,鍛造后就是塊好鋼。”穿過軍裝的人,都能體會到軍營帶給他們的人生蛻變。對於“二次入營”的我來講,更是如此。

  2011年底,在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讀大四那年,我從湖北省石首市人武部身著一身沙漠迷彩,胸戴大紅花,踏上了駛向北方的列車。

  初到北方,寒冷的天氣讓我極其不適。新訓期間,手背上順著皮膚的紋路裂開了一道道血口子。艱苦的訓練、繁重的任務,加上嚴格的管理,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是一種很大的考驗。雖然條件艱苦,心理落差較大,但我始終堅信:同齡人能堅持,我作為一個體校生,更沒有退卻的理由。

  我的一個同年兵老鄉,入伍前是父母管不住、學校教不聽類型的,我行我素、桀驁不馴的他經過部隊兩年的摔打磨煉,就像換了一個人,第二年還被營裡作為駕駛員人選推薦去司訓大隊培養。雖然我不像他那樣經歷鳳凰涅槃般的重生,但從軍經歷讓我收獲頗豐,養成了“不服輸、不放棄”的意志和品格。

  2013年底,我服役期滿退伍后,一邊從事體育教學工作,一邊備戰考研,想要重新撿起暫擱了兩年的學業,難度可想而知。我一再鼓勵自己,不要放棄,不能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退伍第二年,我順利考上武漢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希望你們珍惜身穿戎裝的機會,把熱血揮洒在實現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之中,在軍隊這個大舞台上施展才華,在軍營這個大熔爐裡淬煉成鋼,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2017年9月,我從媒體上讀到習主席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后,備受鼓舞,萌生了再次走進軍營的想法。

  盡管我內心深處一直對軍營戀戀不舍,可是想要二次入伍,年齡上已經不允許。2018年,全軍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我感到再進軍營的機會來了,於是毫不猶豫報了名。經過一路過關斬將,如今我再次走進心愛的軍營,成為火箭軍工程大學的一名軍體教員。

  從學生到教員,變換的不僅是身份。在教學比武中,由於在PPT制作運用和課程理論試講上不熟練、不自信,缺乏豐富的知識儲備,於是我加班加點備課,反復試講,虛心向教研室主任、專家和教員請教,踏上了“加鋼淬火”的征途。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軍營就是一座大熔爐,今后在文職人員崗位上,我會凝心聚力履行職責、干好本職工作,讓最美的人生芳華在強軍征途上再次綻放。(王欣瑜 吳熙昊 鐘福明)

(責編:李方園(實習生)、羋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