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把好培養使用“四道關”

——陸軍裝備部駐武漢地區軍代局加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見聞

2019年09月10日09:2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好培養使用“四道關”

“在綜合處任文職參謀的戴崴,正緊張籌備全局軍事代表大比武﹔在政工處代職的桂君,正奔赴各廠點之間,拍攝軍代局全面建設宣傳片”“經過系統培訓,大部分文職人員已通過上崗考核,開始入廠驗收,有效緩解今年裝備驗收任務增加、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的問題”……陸軍裝備部駐武漢地區軍代局在前不久召開的形勢分析會上,對文職人員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梳理。短短半年時間,數十名文職人員迅速轉變角色、進入崗位,成為該局裝備質量建設的生力軍。局領導告訴記者,這主要得益於他們在文職人員的培養使用上,把住了四道“關口”。

嚴測細評,把好入職“考核關”

7月初,通過全軍統一筆試后,來自湖北、湖南、廣東等地的59名文職人員考生來到該局,圍繞機械、通信、電子等多個專業展開面試角逐,經過資格審查、宣讀紀律、現場抽簽后按序進行答辯,考官根據其表現作出評價,並現場打分。

“這場面試對我的測評比較科學。其實不怕崗位要求高,就怕部隊對我不夠了解。”走出考場的考生李薇說,“面試包括自我介紹、考題作答、考官提問等環節,抽到的考題包含不同方面、多個類型,比較全面。”

“實現科學全面的考核,關鍵在於細化標准。”該局政工處主任牛燕明介紹,他們區分崗位專業,從不同方向遴選專家集智攻關,針對軍械、裝甲、工程、車船4個領域,編制了多套考題,每套考題又區分求職動機、適崗能力和專業內容等。

許多考生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不少還擁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該局從所屬10余個軍代室中挑選業務精湛、閱歷豐富的高工專家擔任考官,還根據招考崗位的不同要求,分類確定測評要點及分數權重,確保把真正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選拔出來。最終,綜合筆試、面試成績,結合體檢、心理測試結果,他們選定了27人作為文職人員預選對象,並及時開展政治考核,為按時上崗做好充分准備。

在此之前,該局還通過嚴格細致的考核,從60余名自願轉改文職的一線部隊軍官中,選調了25名軍政素質突出的干部,充實到機關部門和軍代室驗收一線,成為單位建設的新生力量。

解疑釋惑,把好政策“宣講關”

“在看病就醫、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文職能否和現役一樣享受軍隊政策和地方優待”“在日常管理、政治教育、安全保密等方面,文職是否和現役一樣”“文職退休后待遇如何”……前期,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調研,該局梳理匯總了官兵對文職政策的23條疑問。

有問必有答,局黨委成立文職政策解讀小組,圍繞講清“身份優勢、發展優勢、待遇優勢”,組織骨干培訓和集中宣講,選取已轉改和擬轉改的5名同志現身說法,通過擺事實、列數據、講道理,把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比較優勢講到位。他們以新修訂的《文職人員條例》和相關配套政策為基礎,編印下發《文職人員政策制度摘編》,指導軍代室成立“你問我答”小組,把文職人員的工資保險、住房保障、福利待遇等政策規定講清講透。

同時,各單位廣泛開展“面對改革怎麼看、面對走留怎麼辦”談心辨析活動,幫助官兵厘清模糊認識,走出思維誤區,堅定改革信心。有的軍代室給官兵算經濟賬、長遠賬,幫助他們打消思想顧慮﹔有的軍代室開展“回望初心、重溫誓詞”活動,組織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用光榮傳統、革命初心將現役、文職和擬轉改文職人員的思想統一起來,凝神聚力干好各項工作。

夯基強能,把好學習“培訓關”

“1931年10月,在江西興國縣官田兵工廠,第一聲錘砧相擊的脆響,開啟了人民軍工在血與火中的淬煉征程……軍代表是裝備戰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擔負著質量監督、檢驗驗收等重要職責……”為強化文職人員身份認同、情感認同,夯實思想基礎、業務基礎,不久前,該局組織文職人員集中培訓,著重上好歷史傳承課和業務基礎課。

“裝備質量問題分為‘一般、嚴重、重大’三個等級。質量工作‘三不’原則是指不合格材料不投產、不合格零件不裝配、不合格產品不出廠……”在駐南昌地區軍代室高級工程師陳世民講授質量問題處理方法時,某軍代室文職人員林義認真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質量是裝備建設的永恆課題,軍代表必須堅守質量至上原則。

集體二等功7次,國慶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閱兵保障先進單位,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全軍駐廠軍事代表質量監督工作先進個人……參觀局史館時,參訓人員駐足榮譽牆,看著一塊塊獎牌和一幅幅先進典型照片,眼神中流露出崇敬和憧憬。

“裝備建設領域,市場必須服從戰場。面對GDP的考量,實戰導向不能變﹔面對進度要求,質量標准不能降。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自覺傳承軍代表精神,精於監督、嚴於律己,站好姓軍為戰立場,樹好紀律嚴明形象,當好裝備質量衛士。”培訓總結時,該局領導對參訓人員提出殷切期望。

人崗相適,把好人才“使用關”

培訓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人才培養的結束。知行合一、學用相長,才是打造過硬文職方陣的落腳點。“必須按時參加每周政治教育,嚴格考勤登記、補課補訓”“必須嚴格落實一日生活制度、請銷假制度、出差匯報制度……”培訓結束后,該局第一時間制定《文職人員教育管理培養規定》,明確各項制度的同時,要求各軍代室結合崗位實際,制訂詳細的文職人員培養計劃。

明確學習書目、選定培養“導師”、分派具體項目等,各類培養方案迅速建立﹔“以老帶新”“結對幫扶”“上崗考核”“AB角制度”等,各項舉措落地實行。一大批文職人員在崗位任務中歷練成長,逐漸嶄露頭角。對表現優異、專長突出的人員,他們及時調整使用,確保人崗相適、才盡其用。

陸軍某合成旅原機關干部楊鑫,轉改文職后因工作認真積極,很快被政工處選調至組宣崗位。策劃局史館改建方案、組織“強軍杯”體育比賽、籌備局首屆黨代表大會……辦公樓裡,經常看到楊鑫忙碌的身影。

交流會上,楊鑫坦言:“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初心。脫下軍裝,我依然是軍中一員,要將軍人作風一直保持下去,為裝備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採訪中,記者深深感到,文職人員這股新鮮血液,正給軍代表改革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責編:陳羽、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