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老車改裝,優勢不大

美新版“戰場出租車”下線

2020年09月15日09:41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新版“戰場出租車”下線

據外媒報道,近日,BAE系統公司位於美賓夕法尼亞州的約克兵工廠完成第一輛量產型AMPV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的組裝生產工作,於9月2日交付美陸軍,拉開“戰場出租車”換裝序幕。按計劃,AMPV系列裝甲車將全面替換美陸軍目前使用的M113系列裝甲車,承擔戰場指揮、火力支援、后勤保障和衛勤支撐等多種任務,與“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布萊德利”步兵戰車一起,成為美陸軍重裝地面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布萊德利”改裝版

AMPV全稱“多用途裝甲車輛”,是近10年來美陸軍最重要的一項裝甲車輛研制計劃成果,旨在完全取代M113系列裝甲車。

M113是西方各國使用最廣、裝備時間最長的履帶式裝甲車,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生產總數超過7.5萬輛,美陸軍先后裝備2.4萬余輛。這種於上世紀60年代研制生產的裝甲車曾在越南叢林和中東沙漠中作戰,有“戰場出租車”之稱。不過,M113系列裝甲車存在裝甲薄、火力弱等問題,不僅無力對抗肩扛式火箭彈、地雷和路邊炸彈,甚至大口徑機槍也能輕易將其擊穿。

上世紀80年代,美陸軍開始研制新一代“布萊德利”步兵戰車,以替代M113系列裝甲車。由於“布萊德利”步兵戰車價格貴且車型少,因此換裝數量不足。此后,美陸軍又組建以輪式裝甲車為核心的輕型旅,M113系列裝甲車在海外行動中的作用被進一步壓縮。輪式裝甲車的公路機動性好,但越野能力不足。在敘利亞,美軍輪式裝甲車與俄軍戰車越野飆車時甚至發生翻車事故。

2013年3月,美陸軍開始新一代履帶式裝甲車AMPV的研制工作,目的是打造一種具備多用途、通用性且越野性能較好的裝甲車。在競標中,BAE系統公司的履帶式裝甲車方案擊敗對手的輪式裝甲車方案獲得合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陸軍要求運送傷員的裝甲救護車必須採用履帶式驅動,避免車輛在戰場上陷入泥濘無法及時回送傷員的情況發生。另外,BAE系統公司的方案採用“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底盤,擁有較好的通用性,可大幅降低維修和后勤壓力。

多種車型,重視救治

目前,AMPV系列裝甲車有5種車型。M1283裝甲輸送車(基礎版)。可搭載兩名車組乘員和6名機械化步兵,攜帶一具擔架,執行后勤護送、緊急補給、傷員疏散和醫療后送任務。M1284裝甲醫療后送車。一般搭載3名可走動傷員和兩名擔架傷員,同時配置相應急救設備和空調,執行傷員從受傷地點醫療后送至野戰醫院任務。M1285裝甲救護車。共4名車組乘員和醫療兵,可搭載1名擔架重傷員,以及相應專用醫療設備與空調,充當營醫療站或前線救護站。M1287自行迫擊炮。可搭載兩名車組乘員和兩名迫擊炮組人員,配備一套120毫米迫擊炮和69枚炮彈,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M1286裝甲指揮車。可搭載兩名車組乘員和兩名參謀人員,充當野戰指揮所。據悉,美陸軍總計生產2897輛AMPV系列裝甲車,其中兩種醫療救護車的生產計劃達1002輛,體現出美軍對戰場救治的重視。

AMPV系列裝甲車的研制過程體現出其發展思路,即在現有型號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避免重起爐灶帶來的研制風險和成本過高等問題。AMPV系列裝甲車的底盤從“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6.5米加長到6.96米,載員艙室空間變大,可放置單兵武器和裝具。該車高度重視防護能力,底部加裝V型裝甲套件,以應對地雷和路邊炸彈襲擊。乘員和載員使用彈性緩沖座椅,加上車體加裝反應裝甲,車內加裝防剝落襯層,整體防御能力和乘載員生存力得到提升。機動性方面,該系列裝甲車採用“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能以60千米/小時的速度跟上“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步伐”。

通用性好,優勢不大

隨著AMPV系列裝甲車開始量產,這種戰車將全面替換美陸軍裝備的M113系列裝甲車。

從目前美軍編制情況看,一個裝甲旅級戰斗隊共裝備各型裝甲車輛469輛,其中M113系列裝甲車137輛。這些M113系列裝甲車被AMPV系列裝甲車代替后,加上“布萊德利”步兵戰車、M3A3騎兵戰車和使用“布萊德利”步兵戰車底盤的自行榴彈炮,共有300多輛戰車採用相同底盤,接近該戰斗隊裝甲車總數的70%。這將使其擁有較統一的機動性和防護水平,后勤保障和訓練也得到簡化,士兵經過簡單訓練后可駕馭多種戰車。據悉,美軍計劃補充採購1900多輛,並在后續生產中引進以色列“戰利品”主動防御系統,進一步提升該系列裝甲車在復雜戰場環境下的應對能力。

然而, AMPV系列裝甲車畢竟是在老式“布萊德利”戰車底盤上發展而來。這種底盤已有超過40年歷史,與當前亞洲和歐洲各國研制的裝甲車相比,並不具備多少優勢。縱觀近年來美陸軍裝備發展情況,從未來戰斗系統載人地面車輛計劃的取消,到地面戰斗車輛計劃發展舉步維艱,最后反而是一個老車改進項目獲益最大。這些無不証明美陸軍的地面裝備研發能力已經在走下坡路。(虹攝)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