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提升大洋海軍實力,助力破解美國圍堵——

俄在非洲“保障點”的反制意義

2020年11月26日09:0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據媒體報道,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16日簽署的相關文件,俄羅斯將在蘇丹境內建立一個俄海軍物資“保障點”。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俄軍可在蘇丹港部署不超過300名人員,同時停泊最多4艘軍艦,其中包括核動力艦艇,且不用償付租金。協議有效期為25年,還可自動延長10年。這將是蘇聯解體后俄在非洲設立的首個海軍基地,也是繼敘利亞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之后,俄在前蘇聯地區外的第二個海軍基地。

實際上,俄在蘇丹建立軍事基地一事醞釀已久。早在2015年,時任蘇丹總統巴希爾就曾主動邀請俄在蘇建設軍事設施。其2017年11月首次訪俄時,還與普京就相關細節進行磋商。此后,雙方於2018年底簽署了有關簡化兩國軍艦入港程序的協議草案,為俄在蘇丹建立海軍基地打下了法律基礎。

俄此次在蘇丹港建立海軍基地,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美國和歐洲都無更多精力顧及非洲地區。美國不僅在全球范圍內收縮兵力,不久前還撤回了幾個駐非洲國家的高級武官。同時,美總統大選雖然投票已經結束,但最終結果尚未出爐,能否和平移交權力仍不確定。

所謂地利,經過幾年建設,俄駐敘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基礎設施逐漸完備,該基地距蘇丹港僅1705公裡(1059海裡),俄艦船由此可快速抵達蘇丹港。

所謂人和,無論蘇丹政局如何變化,俄與蘇丹都保持著穩定而又緊密的雙邊關系,雙方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互相支持。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之后,蘇丹在聯合國大會上對就克裡米亞問題譴責俄的決議投了反對票。2019年4月,蘇丹政權更迭以后,新政府依然把俄作為經濟援助和軍事支持的重要來源,雙方簽署了為期7年的軍事合作協議,俄不僅向蘇丹出售或援助武器裝備,還向其派駐軍事顧問指導蘇軍建設。此次俄軍進駐蘇丹港,將成為兩國兩軍關系的一次再升級。

俄在蘇丹建立海軍基地,是其提升大洋海軍實力、向實現海洋大國夢想邁出的重要一步。蘇丹港位於紅海中部,是連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關鍵通道。俄在蘇丹港的海軍基地建成后,將與塔爾圖斯海軍基地遙相呼應,實現俄在地中海和紅海地區常態化兵力部署,構建起扼守蘇伊士運河兩端的有利戰略格局。美媒認為,這不僅是俄海軍向印度洋方向進軍的重要一步,更是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關鍵舉措。

屆時,黑海的塞瓦斯托波爾港、地中海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以及紅海的蘇丹港海軍基地,將形成一個遙相呼應、不斷延伸的基地體系,大幅提升俄海上力量的投射能力,有助於俄更為積極地參與地區事務,提升國際影響力。同時,這一布局也有助於俄羅斯打破美國和北約長期以來對其的戰略圍堵。

當然,提升大洋海軍實力也好,打破戰略圍堵也好,都不會是一帆風順。

一方面,美國的制海權思想由來已久,控制重要海上通道安全是其長期以來固守的觀念。近年來,美國不斷推進印太戰略,還將其太平洋司令部改為印太司令部。對於俄海軍暢通無阻地進入紅海並持續拓展其在印度洋的影響力,美國自然很難長期容忍。雙方海軍將來在紅海或者印度洋上演“近距離接觸”,也是可以想象的事。

另一方面,俄的經濟實力能否支撐海洋大國夢想也存在著變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低迷,財政收入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注定要過上一段緊日子。而且,除了正常的訓練與裝備採購外,俄有限的軍費還要維持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在納卡地區的維和行動,並完善在克裡米亞、北極以及塔爾圖斯港等軍事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難免捉襟見肘。不久前,俄財長還要求國防部削減10%的軍人員額,以縮減國防預算,減輕國防負擔。(董媛琪)

(責編:葉知春、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