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讓“孔雀藍”融入“海魂藍”

——海軍軍醫大學培養激勵文職人員成長成才聞思錄

2021年11月24日09:4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海軍軍醫大學舉行文職人員授裝儀式。 王澤鋒攝

圓滿完成抗疫任務后,海軍軍醫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文職人員在登機前合影留念。曹希攝

海軍軍醫大學組織“凝聚黨旗軍旗下·奮進海軍轉型路”優秀文職人員主題宣講活動現場。 王澤鋒攝

海軍軍醫大學組織文職人員參加隊列會操比武。宋家寧攝

10月下旬,上海市公示2021年度“曙光計劃”項目擬入選名單,50余名人選中,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副主任、文職人員庄春林成功上榜。他激動地說,組織的培養和推薦,讓他切身感受到軍隊對文職人員的深切關愛,干事創業的熱情動力更足了。

自庄春林入校工作以來,大學就助力他成長成才:去年底,他被推薦入選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並榮立個人三等功﹔今年2月,34歲的他被破格提拔為藥學系副主任。

據該校領導介紹,今年以來,大學通過實施深藍人才工程,將優秀文職人員納入“三航兩海”人才計劃進行重點培養,啟動兩輪科室主任競聘后,已有100余名文職人員走上科室領導崗位、80余名文職人員入選省部級人才計劃……崛起的文職人才“金字塔”背后,是大學近年來探索形成的一整套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

轉型

納入大學建設“一盤棋”

多年前的一段經歷讓校領導痛心不已:校內某重點實驗室精心挑選了2名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專家,已簽訂擬聘任協議。逐級上報待批期間,一所地方高校突然向他們拋來“橄欖枝”,還為他們備好了科研啟動經費。一夜之間,辛苦遴選的人才被“挖”走了。

這次意外,換來了一場反思與探索。激發文職人員建功軍營的熱情,被校黨委列入重要課題之一。他們對全校文職崗位逐一調研,從選拔使用、政策銜接、管理理念等方面梳理出9類問題,隨后制訂了改進文職人員聘用管理、完善文職人員績效考評等7項制度措施。2019年大學召開轉隸海軍后第一次黨代會,加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被列為“朝陽工程”,被納入人才建設全局規劃。

從為了就業到干成事業,動力得到充分激發。藥學系副教授、文職人員譚何新的脫穎而出,得益於入選大學“三航兩海”人才計劃。在專項扶持下,她獲批2021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被選拔為碩士生導師,成為國內青蒿素合成研究方面知名的青年專家。

隨著軍隊編制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大學積極推進現役干部轉改文職人員工作,充實建強文職人員隊伍。他們組織成立轉改政策宣講組,在全校20余個單位進行“全覆蓋式”宣講,充分講清政策紅利,在職稱評審、委任職務等方面及時制訂鼓勵轉改的相關配套措施。大學先后有140余名現役軍人主動加入文職人員隊伍,30余名轉改人員順利晉升高級職稱。第二附屬醫院藥學科主任陳萬生,轉改為文職人員后繼續擔任科主任,工作干勁絲毫不減,很快入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定期研究文職人員工作的規律特點,是建強全校文職人員隊伍的又一舉措。大學政治工作處定期將文職人員的編制結構、績效排名等情況,擺上台面剖析,研究改進方案。2018年以來,由於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基數較大,大學從嚴把控“入口關”:教醫研主系列崗位以“雙一流”國內重點高校畢業為准入門檻,野戰外科、軍事衛勤等學科專業按照“貼近實戰、貼近部隊”的標准選拔考核,嚴密組織好筆試、面試、政審、體檢等環節程序。

大學還借鑒地方人力資源管理經驗,通過運用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對文職人員的基本業績和履行任務情況進行量化考評,對考評優秀的,在課題資助、職稱晉升、提拔任用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敬業、精業的熱情。

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主任趙佳琦,2018年被選為“和平方舟”海上醫院超聲專家,赴海外執行人道主義醫療任務。入職以來,由於教學科研能力突出,她順利晉升了高級職稱,並被提拔為科主任。

“敢於讓文職人員挑大梁,放手讓文職人員頂上去。”大學領導說,新編制體制運行以來,文職人員人才涌現、擔綱重任,實現了人才隊伍質量、結構雙優化。

關愛

融入全校官兵“一家親”

每逢開展交心談心,“歸屬感”“認同感”常會成為大學文職人員熱議的關鍵詞。

歸屬感、認同感從哪裡來?大學政治工作處發出1000余份調查問卷,統計出影響文職人員歸屬感、認同感的主要因素。其中,渴望成為主人翁、希望與軍人履行同樣使命、期盼與軍人在工作中融為一體等,是他們的共同心聲。經過研究分析,不難得出這樣一條結論:與現役軍人真正融為一家人,文職人員的歸屬感、認同感就能顯著提升。

“政治上同樣信任,工作上同樣使用,培養上同樣重視。”校黨委幫助文職人員拋開顧慮、擺正位置,更加主動、自信地融入大家庭。

“軍人文職一家親,攜手闊步向強軍”“不看身份看貢獻,不論地位論作為”……在招考、轉改、授裝等重要場合,校園裡隨處可見的一條條醒目標語,立起了鮮明導向。

態度上一視同仁,任務中一起參與。大學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時,軍人和文職人員共同學習研討﹔深入基層送醫送藥時,軍人和文職醫護人員“混”編成醫療隊。通過舉辦“鐵心向黨”主題事跡報告會、軍體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學積極引導文職人員“融入海醫大、奮進新時代”。

2017年、2018年,先后抽組40余名文職醫護人員執行“和諧使命”任務﹔2019年,選拔20余名作風過硬的文職人員,加入國慶閱兵文職人員方陣﹔2020年,文職人員成為支援武漢抗疫的生力軍……扛任務、壓擔子,大學各個戰位都成為錘煉文職人員精武強能的重要陣地。

近年來,大學先后派出200余人次官兵執行抗震救災、抗擊疫情、醫療幫扶、應急救援等多樣化軍事任務,一大批文職人員在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中火線入黨、光榮立功。

扶持

撐起逐夢軍營“一片天”

“來部隊工作很安心,有組織保障很放心。”文職人員招考面試時,大學考官常常能聽到這樣的回答。朴實的話語,寄托著考生對組織沉甸甸的信任。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大學黨委傾力為文職人員搭建廣闊事業平台、提供有力服務保障,為他們的成長騰飛撐起一片藍天。

培植人才森林,須先豐沃土壤。在職業規劃、職稱評定、人才計劃、基金申報等方面,大學制訂對文職人員傾力扶持的政策,推薦有潛力、有能力的文職人員出國拓展學術視野。曾被派到國外深造的腦血管病青年專家、文職人員楊鵬飛的一項研究成果,登上某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人才的感召力、團隊的凝聚力,是吸引文職人員扎根創業的“磁石”。大學鼓勵優秀文職人員加入院士團隊,為他們的事業鋪路搭橋。第三附屬醫院肝外三科副主任、文職人員劉輝,在吳孟超院士的指導下,先后完成高難度肝臟手術1000余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第一附屬醫院燒傷外科護士長、文職人員馮蘋坦言:“作為著名燒創傷專家夏照帆院士團隊的一員,我無比珍視這個身份。”入職10余年,馮蘋隨夏院士常年奔波在救援一線,先后參加多項重大應急救治任務。她所帶領的燒傷護理團隊,獲評駐地“巾幗文明崗”稱號。

為提升文職人員在校工作的幸福指數,大學不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為他們提供便利,還借助本校醫療資源優勢,每年免費為他們進行健康體檢,同時想方設法解決好他們的各類實際困難。

良好的創業氛圍和生活保障,發揮了“筑巢引鳳”的效果。在納米醫學領域頗有名氣的青年專家李威,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來校成為一名文職研究員后,大學黨委第一時間幫他解決了家屬落戶、子女上學等后顧之憂。工作3年來,他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等多個項目,並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納米免疫治療”等先進理念。今年6月,他光榮入選海軍優秀文職人員宣講團,與海軍部隊廣大官兵交流成長心得。

這些年,大學積極推動建立軍地協作機制,為符合條件的文職人員解決落戶等難題。通過與地方合作,大學成立文職人員工作服務站,協助提供居住証辦理等優質便捷服務,努力讓文職人員關心關注的事情件件有回音。

2019年,兩名國家公務員懷著獻身國防、投身軍營的夢想,走上大學文職崗位。相關事跡報道后,有網友感慨留言:“讓‘孔雀藍’融入‘海魂藍’,將青春夢想化作強軍夢!”(王澤鋒、韓英男、吳雙)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