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考核“指揮棒”決定練兵“風向標”

——第82集團軍某旅探索改進新型作戰力量訓練考核工作的一段經歷

2022年06月06日10:2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無人機悄然升空,車載雷達、數字偵測儀等偵察裝備同時啟動,一張多維立體偵察網隨之鋪展,各類情報數據不斷匯入信息鏈路。

“‘中軍帳’耳聰目明,偵察一連功不可沒!”對抗演練結束,電台中傳來指揮所的肯定,第82集團軍某旅偵察一連連長賈賽杰終於舒了一口氣。

5年前,一連由炮兵連轉型成為裝甲偵察連。與傳統的武裝偵察連主要以人工作業不同,轉型后的一連“鳥槍換炮”,列裝了偵察車、無人機、雷達等高科技裝備,是名副其實的新型偵察連。

作為新型作戰力量,如何開展專業訓練?怎麼進行考核評價?一連也走了不少彎路。

剛組建那幾年,一連總是跟著二連訓練考核。二連是武裝偵察連,擒拿格斗、攀爬越障、隱蔽接敵、武裝泅渡等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每次營裡組織考核,無論是整體成績還是尖子人數,一連總比二連差了一大截。久而久之,在不少官兵眼中,二連是“優等生”,一連則成了“吊車尾”。

面對這樣的評價,一連官兵實在心有不甘。仔細分析原因,他們發現,自己主要差在體能成績上。兩個連隊雖然同為偵察連,但具體專業不同,日常訓練內容側重也不同,一連注重裝備操作,二連更注重單兵能力。但由於對新型作戰力量的訓練考核缺乏足夠認識,上級在確定考核內容時隻能考些共同基礎課目。這樣一來,二連就有了天然優勢。

考核場刮什麼風,訓練場就下什麼雨。為了取得好成績,一連官兵開始加大體能訓練力度,在偵察車上鼓搗裝備的人少了,圍著訓練場跑圈的人多了﹔對著屏幕鑽研的次數少了,在健身房舉杠鈴的時間多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連官兵的身體素質明顯提升,不僅在考核中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在個別課目上甚至能跟二連“掰手腕”了。

就在一連官兵為此歡欣鼓舞時,真正的考驗降臨。一次實兵對抗演習,一連官兵失誤頻發:無人機操作手忙中出錯,使設備偏離航向﹔偵察車定位緩慢,導致錯失重要目標﹔各要素配合不當,情報處理分發混亂……整場演習下來,各式先進的偵察裝備幾乎成了擺設。

復盤會上,一連連長賈賽杰檢討時承認,他們因過於注重訓練體能而忽視了裝備訓練。但他也很委屈:“一連與二連的任務、裝備、特點都不相同,但每次考核,二連考什麼,我們就考什麼。在成績的壓力下,我們隻能這樣做。”

這番話引起不少連隊主官共鳴,他們也反映上級在組織考核時,無論專業是否相同,考核內容都基本一樣。原本在新裝備下發后,他們應該集中主要精力抓緊研練,但有時迫於考評壓力,隻能把裝備晾在一邊,一門心思突擊訓練考核課目。

對此,一名機關作訓參謀解釋,因為旅裡連隊類型眾多,要想排出個一二三來,考核共同基礎課目最公平,也最容易組織。但這樣的解釋卻難以服眾,一名連隊主官打趣道:“踢足球的跟打籃球的比投籃,最后的結果能說明啥?”

“考核評價必須符合部隊實際。”該旅領導總結說,考核是為了檢驗各單位的專業訓練水平。當前部隊專業更加細分,不同專業對官兵能力素質要求不同,考核評價必須貼近實戰要求,決不能讓老觀念、舊思維拖累戰斗力生成。

有了明確的方向,該旅按照各分隊遂行任務需要、各專業按綱施訓要求,探索建立完善與之配套的考核體系。尤其對新型作戰力量,哪怕隻有一個班、三兩人的“小眾”專業,也要進行科學精准的考核評價。

揮正了考核“指揮棒”,就能立准練兵備戰“風向標”。訓練場上,坦克連炮長不再猛舉炮彈,而是花更多的時間潛心鑽研新型火控系統﹔工兵不再反復“沖山頭”,而是聚力探索使用綜合掃雷車的方法﹔裝甲步兵不再糾結於能跑多快,而是專心研究如何實現與其他兵種的高效協同……

改變無處不在,偵察一連這支新型作戰力量也開始有了新氣象。(周強、張琪)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