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老兵如山——104歲老紅軍馬志選

2022年07月02日09:4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和許多老兵不同,老紅軍馬志選沒有把這麼多年獲得的各類獎章、紀念章珍藏在櫃子裡,而是一直挂在那件老式軍裝上。

“您這成天挂著是顯擺呀?”兒女們打趣地問。

“和軍裝放在一起、穿在身上,不容易丟。”輕輕撫摸其中一枚中心是顆紅五星的紀念章,馬志選言語間透著自豪:“這是獎勵給老紅軍的,別人沒有……”

2016年10月,山西省軍區一位領導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章送到馬志選手中時,老人的眼淚“唰”地一下涌出來,捂著臉哭得像個孩子。

“我活到這麼大歲數,黨一直關心著我……80年了,國家沒忘了我……”

這是馬志選的大女兒馬建華第一次見父親流淚。“他打了上百場仗,手指頭被子彈打斷、右胳膊讓彈片穿透都沒哭,沒想到會在這個時候掉眼淚……”

面對黨和國家的關愛,兒女眼中“山一般剛強”的父親,干休所工作人員眼中“山一般深沉”的老首長,如孩童一般,再也藏不住心底的深情。

104歲的老紅軍馬志選,把對黨和國家的愛,融進了山一般的信仰。

山的堅定

80多年后,父子三人“重逢”

上海東方綠舟國防教育基地紅軍足印紀念園裡,有一枚馬志選的右足印,拓印在金屬質地的足印碑上。憑著留下足印的“鐵腳板”,馬志選3次走過茫茫草地,2次翻越皚皚雪山。

1932年,紅軍進入四川省到達平昌縣時,窮得沒飯吃的馬志選和父親馬天福正棲身在山裡一座寺廟中。聽說紅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隊伍,父子倆一同踏上從軍路。他們當時並不知道,馬志選的三哥、在四川省營山縣扛長工的馬禮選,第二年也加入了紅軍隊伍。

長征時期,馬志選與父親分屬不同的部隊。出發前,父親找到馬志選,囑咐他“萬事小心”,還將身上一半的糧食分給他。匆匆一面,父子倆各自踏上征途。

這段行軍路,他們歷經萬難:“一天裡也找不到能喝的水,吃了有毒的蘑菇全身發腫……第二次過草地,100多人的連隊,隻有60多人走出來……跟著戰友的遺骸走,不用找什麼向導……”

馬志選咬著牙挺過一關又一關,父親卻長眠在長征途中。他后來得知,擔任炊事員的父親在爬雪山時,怎麼也不肯丟下身上的行軍鍋,狂風襲來,連人帶鍋跌入山谷。

像翻過的雪山一樣堅定,馬志選把悲痛埋在心底,繼續跟著隊伍向前走。當時通信不便,直到1936年部隊攻打甘肅山城堡之前,他才從同鄉口中意外得知,三哥馬禮選也參了軍。

“你哥當排長了,已經跟著西路軍過黃河啦!”這是馬志選得到的關於三哥的最后一條消息。此后81年,馬禮選音訊全無。

2017年,在紅軍西路軍后代聯誼會幫助下,馬志選得知三哥早已在1937年的馬場灘戰斗中犧牲。

那一戰打得悲壯!馬禮選所在的紅軍西路軍30軍89師264團在與敵人優勢騎兵的激戰中,全團官兵壯烈犧牲。

馬志選的二兒子馬朝平回憶,得知消息那天,父親沉默了好久,后來對他說:“小平子,你去把三伯的烈士証給辦了吧。”

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紀念館將馬天福、馬禮選、馬志選的事跡刻在同一塊紀念碑上。碑文的開篇寫道:“全家三人當紅軍,父子二人捐軀……”

父子三人,終獲“重逢”。

上世紀60年代,馬志選(中)組織官兵集體學習以及馬志選近影。扈碩制圖

山的堅守

在山窩裡,一干就是近30年

新中國成立后,馬志選被任命為駐豫某倉庫首任庫長,參與新中國第一批國防倉庫的建設。接到調令,馬志選隻托人給妻子帶了個口信,就率部鑽進太行山深處。

“當時建庫條件十分惡劣,沒有機械設備,炸藥也少,隻能用鋼钎、鐵錘一下下鑿。”馬志選回憶,建庫之初的艱難,正如駐地流傳的順口溜所言,“地窩當床鋪,鋼钎磨皮膚。小米不滿肚,夜晚聽狼哭”。

洞庫建在坡度近40度的半山腰上,沒有運輸通道,馬志選帶領官兵開山鑿石,硬是打出2250個整齊的台階。架設鋼纜時,牽拉鋼纜的麻繩承受不住重量斷開,奪走多名官兵的生命……

2014年,為紀念老一輩建設者,該部官兵在倉庫的制高點——前山哨所旁立了一塊紀念碑。大家說,這是前輩們在“天梯”上寫就的“天書”。

從一個山窩挪到另一個山窩,近30年裡,馬志選先后在太行山區的幾所國防倉庫擔任庫長、主任等職務,直至離休。

大山深處,馬志選的兒女見証著父親的堅守。“父親眼裡不揉沙子,誰要是影響倉庫建設、損害集體利益,他准生氣。”馬朝平說。

馬朝平記得,有一年春節,自己與庫區的幾名小伙伴在山裡玩耍,不小心點火燒著了樹。幸虧庫區消防人員及時扑滅火苗,才避免了更大損失。但幾個孩子的棉鞋和衣服都燒破了。

“父親聽說這件事后,讓我們幾個站成一排。不管是政委還是主任的孩子,他挨個批評了一通……”那次經歷,馬朝平終生難忘。

大山送別了一代代老兵,又迎來一批批新兵。“新兵”中,有的也是“老兵”。幾年前從大山深處考入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的張慶碩,畢業分配時主動申請回到前山哨所。有好友不解:一個窮山溝,為什麼要留下?張慶碩笑笑說:“這是倉庫的傳統。”

這是從倉庫首任庫長馬志選帶的那代兵開始,就留下來的傳統。

在馬志選家中,幾名前來探望的官兵圍坐在他身旁,高聲唱起倉庫的“庫歌”《山戀》——

“這裡的官吶,他個個兩鬢斑﹔這裡的兵吶,他個個是黑臉漢。無怨無悔到如今,不聲不響甘平凡……”

山的堅持

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

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馬志選常穿的那件老式軍裝上,一枚枚獎章、紀念章閃閃發光。兒女們把它們一一拍攝下來,分別配上頒授背景和馬志選軍旅經歷的文字說明,制成精美圖冊,6個兒女各珍藏一份。

“看到我們把他的榮譽珍藏起來,父親對我們說,不要想著吃‘老本’,要立新功。”馬朝平說。

那一年,馬朝平打算參軍。有位老戰友得知后找到馬志選,說可以讓馬朝平到自己所在部隊去當兵。馬志選聽完連連擺手:“怎麼能讓他在家門口當兵?要去就去祖國需要的地方!”

馬建華、馬朝國、馬朝平、馬朝軍……馬志選給兒女們取的名字,每一個都向著黨、向著國家。他希望兒女們把祖國建設得越來越好。

馬建華告訴記者,父親最開心的時刻,是聽說家裡有小輩入了黨。他每次都要多囑咐幾句:“要好好干,能為黨和國家貢獻力量,就盡心盡力去做。”

馬志選的兒女,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化工廠的普通職工。不論在什麼崗位,他們都牢記父親的教誨,“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能干對不起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情”。

年事已高、認為自己很難再為國家作貢獻的馬志選,不想給組織添一點麻煩。2017年冬天,由於患上腸道疾病,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可無論兒女怎麼做工作,就是勸不動他。“我都這把年紀了,不要再浪費國家的醫療資源,應該把床位讓給需要的人。”馬志選說。

后來,還是干休所領導親自上門,耐心勸導:“您是老紅軍,是國家和部隊的財富,在身體健康方面要聽組織的話。”馬志選這才住進醫院。

2019年9月,山西當地媒體為了拍攝一段國慶特輯的新聞素材,邀請馬志選前往太原市汾河公園看一看。

“當年我們在這裡打仗,山上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連棵樹都沒有。如今不一樣了,發展越來越好,漫山遍野都是樹。”馬志選一直望著車窗外,喃喃自語:“太好了,太好了……”(潘娣)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