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名新訓班長的帶兵日記記載知兵愛兵點點滴滴——

兵言兵語心貼心 棉簽飽蘸愛兵情

2023年07月08日09:22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原標題:兵言兵語心貼心 棉簽飽蘸愛兵情

  夜色漸深,新疆軍區某綜合訓練基地營區內一片靜謐。訓練了一天的新兵們早已進入夢鄉,一間學習室的燈卻依然亮著。

  新兵班長沈強坐在桌前,時而低頭書寫,時而抬頭凝思。班裡新兵的思想狀況、現實需求,都被他記錄在自己的帶兵日記裡。

  2004年出生的新兵郭峻江遇到挫折容易打“退堂鼓”,有時還喜歡“泡病號”。沈強幾次提出批評教育,卻被他拋出的一堆網絡熱詞弄得雲裡霧裡,原本有一肚子話想說的沈強,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

  周末休息時間,郭峻江發了條朋友圈,一時間,不少新兵紛紛點贊。

  沈強看完后,以為這是郭峻江對自己工作的認可。誰知,打開手機一查,沈強的臉瞬間紅了——郭峻江口中的一些網絡語,與自己的理解大相徑庭。

  繼續查詢郭峻江常說的網絡語,沈強這才知道,與新兵“說不到一塊兒去”,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話語體系”……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卻不懂你。”一種莫名的危機感,在沈強心裡油然而生——“聽不懂新兵的話,就融不進新兵的‘圈’,也就走不進他們的心。”

  “現在的新兵,咋這麼難帶?”帶著疑惑,沈強敲開了指導員吳東的房門。

  “現在的‘00后’新兵,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深受網絡影響。如何帶好他們,是需要我們共同研討的課題。僅憑我的三言兩語,解答不了你的疑惑。希望你能嘗試融入新兵群體,看看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

  出了連部,沈強把這些內容記在帶兵日記裡。打那以后,他決定按指導員所說的,帶兵先從融入“新兵圈”開始。

  其實,郭峻江骨子裡是一個好兵,只是因為一直沒找對方法,導致訓練成績長期墊底。看著同班戰友紛紛登上“龍虎榜”,郭峻江想追趕卻苦於沒辦法。班長批評時,隻好用網言網語“懟一懟”。

  找到問題症結,沈強經常在訓練后給郭峻江“開小灶”,並及時對他的進步給予鼓勵。隨著交流越來越深入,郭峻江逐漸找到了認同感、歸屬感,工作積極主動,訓練成績穩步提升,還被連隊評為“進步標兵”。

  在沈強的帶兵日記裡,記錄著新兵的成長蛻變,字裡行間流淌著對他們的關心關愛。

  新兵比爾江·薩吾提入伍前曾是校足球隊隊員。帶著“體能尖子”的光環入伍后,他給自己制訂了一套學習訓練計劃,每天背記理論知識,自我加壓強化訓練。班裡組織跑步訓練,他總是沖在最前面。

  這樣的兵,沈強不是第一次遇到。“如何讓新兵融入集體”“如何發揮特長兵的優勢”,都是沈強經常思考並記錄在帶兵日記裡的問題。新訓展開后,沈強針對每名新兵的特點,為他們量身規劃了成長路徑。

  比爾江·薩吾提的體能素質過硬,沈強建議他嘗試調整速度,跑在體能基礎比較薄弱的戰友身邊,帶動和鼓勵戰友一起沖向終點。

  “雖然個人速度變慢點,但集體成績卻提高了。”沈強告訴記者,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在他的積極鼓勵下,比爾江·薩吾提訓練間隙經常向戰友傳授跑步技巧、講解注意事項。上次營裡組織比武,他被戰友們稱作“風一樣的漢子”,收獲不少點贊。

  採訪期間,記者真切感受到,沈強對新兵的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訓練間隙、課余時間、晚飯過后,他與新兵邊走邊談心﹔節假日,他組織全班開展小游戲、舉行小晚會﹔班裡戰士生病,他親手把病號飯端到床前。

  一次洗澡時,沈強發現新兵任鵬的后背起了疹子。他陪任鵬到衛生隊就診,軍醫診斷為毛囊炎。回到宿舍,沈強遵醫囑用棉簽蘸著藥水幫他消毒。

  燈光下,沈強涂得很仔細。趴在床上的任鵬心裡一熱,扭過頭對沈強說:“班長,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負你的期望。”

  任鵬平時話不多,自信心不足。沈強覺得,帶好這個兵,需要用不同於其他戰士的方法。那段時間,沈強經常找任鵬聊天,連晚上睡覺都搬到挨著他的鋪位。他用細致入微的關愛,幫助任鵬樹立起信心。

  教育討論,他讓任鵬第一個發言﹔組織晚會,他鼓勵任鵬登台表演。起初,任鵬有些怯場,上台前在腦海中打了好幾遍的草稿,站到台上卻忘得一干二淨。每當此時,沈強就用鼓掌打破尷尬,為任鵬加油鼓勁。

  前段時間,營裡組織“好書分享會”,任鵬的演講贏得戰友們一致好評。從那以后,任鵬臉上笑容多了,工作干勁兒更足了,訓練成績也逐漸邁入班裡前列。

  沈強在帶兵日記中總結道:“對新兵要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多幫帶。”他和連裡其他班長談得最多的體會就是:“隻有懂兵愛兵,才能帶好新兵。”

  如今,在沈強的帶動下,連隊的新訓班長們都養成了及時總結的好習慣。班長們把帶兵心得寫進日記,積累了一個個鮮活的帶兵案例,總結出不少實在管用的帶兵經驗。

  一茬茬新戰士投身軍營,成為一篇篇帶兵日記的主角。在班長們的帶兵日記裡,知兵愛兵這一永恆主題,從未改變。

  親歷者說

  “班長其實很懂我們”

  ■新疆軍區某綜合訓練基地新兵 郭峻江

  在我的印象裡,班長是一位處處嚴格要求、事事追求極致的人,和我大大咧咧的性格形成了鮮明對比。入營之初,這種反差讓我在心理上產生了“距離感”,甚至認為我和他是“兩個世界的人”。

  相處一段時間后,我漸漸發現,平時嚴肅的班長也有活潑和暖人的一面。身邊戰友生病了,他主動打病號飯﹔班裡獲得榮譽,他為我們慶功﹔同班戰友的生日,他比我們記得都清楚。當我獲評連隊“進步標兵”的那一刻,班長終於走進了我的世界。

  新訓即將結束,我們很快要走上新的崗位。回想起新訓的日子,我們的喜怒哀樂他密切關注,我們的心事他用心體察,我們的缺點不足他包容糾正……看著自己和戰友們越來越有“兵味”,再想想班長幫帶我們的情景,我終於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為了更懂我們、帶好我們,班長慢慢打開我們的心扉,走進我們的內心。

  班長其實很懂我們。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的班長,知兵愛兵、為兵育兵,心中始終充盈著愛,這就是班長被稱為“軍中之母”的原因吧。(記者 李蕾 通訊員 丁雷 黃超)

(責編:溫璐、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