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唱響魚水歡歌
——西藏自治區開展“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紀實

文藝演出小分隊慰問演出。馬鵬舉攝
參加慰問活動的藏族群眾來到執勤點位為官兵表演。李銘泓攝
地方醫務人員深入訓練場為官兵巡診送藥。喻萬裡攝
寫在前面
雪域高原煥新顏。
驅車行進在新建成不久的公路上,不時路過規劃整齊的城鎮村庄,一派祥和美好的景象映入眼帘。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西藏軍民同心合力,攜手共建,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屹立在世界之巔。迎著新時代的春風,西藏闊步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各族人民心手相牽,軍政軍民團結碩果累累。
今年是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為進一步密切軍民關系,鞏固民族團結,服務邊防官兵,“八一”前夕,西藏自治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共派出7支文藝演出小分隊和7支醫療巡診小分隊,為全區7個地市的駐軍部隊、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及附近群眾提供巡演巡診服務。
計劃組織千人 萬人踴躍報名
“7月我本打算和家人外出旅游,但聽說要組織醫療巡診小分隊看望慰問‘金珠瑪米’,我就趕緊報名了。”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45歲的主管護士澤仁措姆,小時候是聽著長輩講“金珠瑪米”的故事長大的。“小時候爺爺奶奶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直到昌都解放,家裡才終於分到了田地。有機會報答‘金珠瑪米’,我當然要去!”
西藏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格桑羅布也沒想到,號召區內文藝工作者和醫務工作者報名參加慰問活動時,大家的踴躍程度遠超預想:原計劃總人數1000余人的14支小分隊,報名人數竟超過1萬人。很多干部群眾都像澤仁措姆一樣,有的改變旅游行程、有的推遲婚禮、放棄休假參加這次活動。
在海拔4000多米的日土縣日土鎮熱角村,13名農牧民青年文藝愛好者組團集體報名,排演節目為官兵演出。據統計,僅阿裡地區就有2000多人報名參加慰問活動。
高山難擋擁軍熱,心系官兵顯真情。跟隨醫療巡診小分隊,澤仁措姆和隊員們行程1000多公裡,先后到達6個點位為千余名官兵提供醫療服務。
“這種火熱的擁軍氛圍,就像當年迎接解放軍進拉薩城一樣。”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王培感慨地說。
西藏自治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西藏夏季氣候多變、路途風險大等實際,各級嚴密組織慰問活動,在保証安全的基礎上提升擁軍質效。
山巔跳起鍋庄舞 歌聲唱出魚水情
在文藝演出小分隊的演出中,某部營區傳出的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令人印象深刻——歌手雖聲音沙啞,歌聲卻飽含深情,令人動容。
來自昌都市卡若區的歌手澤仁,在巡演途中患上感冒,仍堅持跟隨小分隊趕路兩天,行程300多公裡。大家考慮到她路途疲憊,尚未痊愈,勸她不參加這場演出。“正是因為官兵常年駐守在自然條件這麼惡劣的地方,我才要到這裡來,唱出自己的心聲。”澤仁說。在綿綿細雨中,澤仁登台演唱,並與官兵手拉著手,在海拔4000多米的營區跳起歡快的鍋庄舞。
來自中央歌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尤泓斐,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慰問活動。在駐墨脫縣某部演出時,她注意到連隊一名女兵頗具演唱天賦,於是現場教學。慰問活動結束后,她與林芝軍分區聯系,計劃開設“空中課堂”,線上指導部隊熱愛唱歌的官兵。“為邊防部隊培養音樂人才,豐富邊防官兵的文化生活,很有意義。”尤泓斐說。
“官兵有企盼,我們就有行動。”日喀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蒙乃豐告訴記者,邊防官兵戍守邊疆,文化生活相對單調。這次將演出送到邊防,很受官兵歡迎,文化交流也促進了民族團結。
除歌舞表演外,自治區雙擁辦還採用多種方式,結合西藏民族地方特色開展文娛活動。在那曲市,他們將騎馬、射箭、拔河等文娛活動納入慰問項目,與官兵共同娛樂。
自發加入慰問 健康送到邊防
在日喀則市亞東縣,醫生朱祥務因報名人數已滿而未能加入慰問小分隊。慰問小分隊經過縣城時,他帶著藥品自駕跟隨醫療巡診小分隊一起到高山哨所巡診。
朱祥務是一名退役軍人,每年都會參加慰問官兵的活動。“為官兵巡診、取藥后聽到他們的感謝,我覺得自己來得對、來得值。”朱祥務說。
2022年6月,退役軍人事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優撫醫院改革發展的意見》,旨在更好滿足殘疾退役軍人等優撫對象供養和醫療需求,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此次“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中,西藏各地積極落實國家關於關愛優待現役和退役軍人的有關政策要求,積極選派醫生參加慰問小分隊,並推出新的醫療惠軍舉措。山南市隆子縣人民醫院規定,退役軍人憑優待証可優先挂號、優先看病。
在阿裡地區、日喀則市,雙擁辦慰問小分隊在慰問英烈屬和退役老兵時,面對面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現場為退役老兵吳堅等數十人解決了難題。
西藏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副廳長趙勝斌告訴記者,此次“文化醫療走邊防”活動中,西藏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很多未能加入慰問小分隊的群眾,在途中擔任保障志願者,還有許多群眾送來慰問品,請小分隊成員送給邊防官兵。“雖然我們隻有14支慰問小分隊,但是帶動了全民的參與,進一步深化了西藏人民的國防情結。”趙勝斌說。
甘做高原“常青樹” 千裡邊防是故鄉
7月25日上午,在海拔5592米的西藏軍區某執勤點,官兵們欣賞完一支優美的舞蹈,禁不住鼓掌叫好。一位戰士因高原干燥,干裂的嘴唇滲出了血。
這個執勤點氣候異常惡劣,幾乎每年都沒有無霜期。“官兵身上的迷彩,是這裡最鮮艷的色彩。”該執勤點領導告訴記者,“這周圍沒有一棵樹,我們的官兵就是立志扎根在這5000米高原的‘常青樹’。”在高原刺目的陽光下,營區圍牆上“我在陣地在”幾個大字熠熠生輝。
阿裡地區有一些部隊正在駐訓。當駐訓部隊官兵看到當地政府的慰問小分隊到達營區時,他們激動地說:“西藏人民一直記挂著我們!”阿裡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強巴白珍也跟隨慰問小分隊來到部隊駐訓地,他表示:“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擁軍支前力度,第一時間為駐訓部隊解決用水用電、網絡通信等問題,並將他們列為重大節日走訪慰問的對象。”
西藏軍區一線哨所、武警西藏總隊執勤點位、空軍駐藏部隊雷達站……“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慰問小分隊足跡遍布多個邊防點位。在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一名戰士引用實景劇《文成公主》裡的台詞表達自己的心聲:“都說‘走不到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而黨和政府、人民群眾的關心讓我們感到‘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郭豐寬、馬鵬舉、李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