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納雍縣軍地推進國防教育進村入戶
鄉親們在家門口感受國防文化

上圖:9月8日,貴州省納雍縣民兵向化作鄉槍杆岩村苗族群眾講解步槍性能。王慶澤攝
9月6日,貴州省納雍縣新房鄉烏沙寨村村委會熱鬧不已, 聞訊趕來的村民們擠在櫥窗前,對獲獎民兵嘖嘖稱贊,新一期櫥窗展示內容是參加縣裡比武獲獎的民兵照片和簡報。
“在納雍縣下轄的400多個村庄,都有類似的國防教育板塊。”納雍縣人武部領導介紹,有的村通過櫥窗介紹我軍波瀾壯闊的歷史,有的村通過多媒體播放展示我軍新型武器裝備,有的村結合征兵時機將征兵政策噴繪成創意展板放在村文化廣場展出,還有的村通過開設院壩課堂、村民社交群講解國防相關法律,提升村民國防意識。
“納雍縣山高林密,村寨分散,交通不便,如何把國防教育送進千家萬戶,一直是軍地領導關注的問題。”納雍縣委宣傳部負責國防教育工作的尹勇表示,他們經過深入調研后,於2021年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農村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建立縣、鄉(鎮、街道)、村縱橫交錯的國防教育組織網絡,將國防教育納入村規民約,納入“文明家庭”等先進評選,將國防教育觸角延伸至村庄,拓寬全民國防教育覆蓋面。
“步槍射擊有臥姿、跪姿、立姿3種姿勢……”秋高氣爽,走進遠近聞名的紅軍村——化作鄉槍杆岩村,該縣民兵用少數民族語言講解武器裝備知識,吸引不少少數民族群眾認真聆聽。
1935年4月,長征紅軍在大方縣貓場鎮遭遇敵人偷襲,在槍杆岩村村民的幫助下擊退敵人,留下了“飲馬泉”“紅軍井”“紅軍小屋”等紅色舊址。近年來,該縣以槍杆岩村旅游景點建設為契機,搭建國防教育平台,把紅色旅游景點打造成為生動的國防教育課堂。
“民兵用鄉音講故事,群眾聽得懂、有啟發。”納雍縣人武部領導介紹,他們在29個鄉(鎮、街道)建立以當地專武干部、退役軍人、民兵為主要成員的國防教育宣傳骨干隊伍,每個村設立國防教育宣傳員,在村裡開展形式多樣、感染力強、契合少數民族興趣特點的國防教育活動,讓村民在家門口感受國防文化魅力。他們還經常組織村民進軍營,通過參觀部隊裝備、觀摩訓練活動、體驗軍營生活,激發他們關心國防、熱愛國防的熱情。(馮顯爭、王慶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