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英雄連隊新沖鋒

——記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五中隊(上)

2023年09月22日08:5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題圖:快速登車。王俊攝

題圖:快速登車。王俊 攝

勝利,自何處來?

走進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五中隊榮譽室,記者的目光匯聚於兩面旗幟。一人多高的兩面戰旗並肩懸挂,佔據了大半面牆體。旗幟上遒勁有力的字跡,是這支部隊從烽火歲月傳來的鏗鏘回答——

左邊的旗幟上,是“常勝連”這個榮光熠熠的稱號﹔右邊的旗幟上,是革命年代“百戰百勝”的輝煌戰績。

這是一支傳奇的部隊。該中隊前身隸屬於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一旅,自1937年組建以來,歷經140余次戰斗,戰功卓著。

時代風雲變幻,邁向勝利的腳步從未停歇。轉隸武警部隊以來,他們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41次。

伴隨著新時代改革強軍的浪潮,該中隊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不負“常勝”之名?如何繼續書寫勝利?這是擺在他們面前新的時代命題,也是中隊全體官兵為之揮洒青春熱血的奮進方向。

從0到100——

“百戰百勝”的“常勝連”,重新站上起跑線

炮聲隆隆,震散空氣中的雨霧。

硝煙未散,五中隊官兵宛若雨中迅疾的閃電,在模擬戰斗中奮力沖鋒。

偵察、突擊、狙擊、搜排爆、救護……一支小隊就是一個戰斗單元,每個專業像一根手指,緊緊攥成了雷霆出擊的鐵拳。

幾年前,武警部隊改革重塑,該中隊職能使命發生重大改變。新的課目、新的作戰形式,給這個曾經“戰無不勝、無往不利”的英雄連隊立起了重重關山——

“以前看電影,覺得那種從樓上滑下來的動作特別帥。”中隊剛轉型時,二級上士劉兵對新的訓練課目尤為期待。但第一次訓練這個課目時,他緊張得心怦怦跳,雙手攥緊繩索,一點都不敢鬆。

中士胡樂卿還記得,為盡快形成作戰能力,他和3名戰友到兄弟部隊集訓5個月。第一次模擬處置突發情況,他還不適應新學習的戰術動作,全身別扭得不知如何行動。

第一次接觸搜排爆專業,二級上士王佳銘難以忘記當時心中的緊張與興奮。然而,剛開始專業集訓時,他看著彎彎繞繞的電路圖一頭霧水,搞不懂這些裝置的構造和原理……

“百戰百勝”的“常勝連”,重新站上起跑線。中隊官兵背負著戰旗的榮光,從0開始,向新的勝利發起沖鋒。

烽火年代,作為中隊前身的五連曾贏得這樣的評價:攻堅戰,隻要五連一上去,敵人就潰不成軍﹔追擊戰,他們能忍餓耐渴,長時間連續追擊,直到把敵人消滅干淨﹔殲滅戰,他們會出其不意地給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

“百戰百勝的前提,是敢字當先。”中隊長楊仕武說。當年,身處嚴酷的戰場,五連前輩敢用無畏的沖鋒撕開敵人封鎖﹔今天,中隊官兵隻有敢於面對困難,才可能贏得勝利。這個“敢”字,被中隊寫在隊訓開頭,也寫在這段轉型征程上不斷加速的腳步裡。

中隊學習室的“夜校”內,劉兵和其他警士聚在一起研究訓練大綱﹔千百次練習后,胡樂卿將陌生的戰術動作變成肌肉記憶,回到中隊又教給其他戰友﹔參加集訓的幾個月時間裡,王佳銘抓住一切機會學習請教,休息日還常常穿著數十斤重的排爆服加練……

不到1年時間,五中隊摸索形成大專業小集中、升級過關等訓練模式,探索出數十項實用戰法訓法。2021年,中隊參加某重大演練。他們探索運用高科技裝備,在實彈檢驗中實現命中率100%。

“12+1”——

“周黑子小隊”的兵,永遠爭先,永遠沖鋒在前

“周黑子!”

“到!到!到!”

夜色如墨,籠罩寂靜的營院。響亮的回答仿佛穿破雲霄,穿過悠悠歲月,抵達遙遠的烽火年代。這是五中隊每天晚點名的固定環節,替戰斗英雄答“到”。

隊列中,五小隊12名官兵的聲音尤為響亮。這支小隊,也被稱為“周黑子小隊”。在他們的宿舍裡,安放著一張空置的鐵架床。那是小隊官兵專門為老英雄周黑子設置的床鋪。

“解放戰爭時期,作為班長的周黑子帶領全班戰士,奪取守城敵人的最高指揮部,俘虜了包括敵少將指揮官在內的250余人,周黑子全班9名戰士,無一傷亡。”提起周黑子的英勇事跡,小隊長張建星如數家珍。

每次任務來臨,張建星都會帶著全小隊站在那張床鋪前,指著滿牆的証書和獎狀給大家鼓勁。對於小隊官兵來說,這位老英雄是他們最親密的戰友,也是心中最亮的星。

永遠爭先,永遠沖鋒在前——這是一代代“周黑子小隊”官兵身上永不磨滅的烙印。張建星還記得,2018年第一次參加“魔鬼周”訓練,他們每天像有用不完的勁,明明是不計時的課目,也要“追著跑”。

“你們五中隊的這個尖刀小隊,給人感覺就是不一樣,像小老虎似的,勇猛得很。”導調組組長連連稱贊。

2020年7月,支隊組織建制小隊比武。楊仕武時任五小隊小隊長。一個接一個的考核課目、崎嶇山路上的長途奔襲,讓每名隊員精疲力竭。

到2公裡操舟考核時,胡樂卿還記得,自己的雙腿已經酸痛得不聽使喚。窩在沖鋒舟狹小的空間裡,他和戰友咬著牙,奮力劃過湍急的河流,豆大的汗珠不住地流淌。腿抽筋了,他們就抽出腰帶把小腿綁緊,再握起槳繼續沖鋒。

槳板急促地拍擊著水流,楊仕武一邊劃,一邊扯著嗓子給隊員們鼓勁:“讓他們看看‘周黑子小隊’的厲害!”

“加油!加油!加油!”聽著楊仕武的呼號,隊員們嘶吼著,用沖鋒作為回應。

“最后,我們比第二名快了3分鐘。到岸上之后,所有人都癱倒在地上。”胡樂卿說。

一次次沖鋒、一次次迎接挑戰,周黑子這個名字不再只是黑白影像中那張年輕的臉,更是隊員心中敢於勝利的信念。“12+1”,加的不只是一個名字、一張床,而是一個信仰和靈魂,緊緊凝聚著官兵。

“他們是英雄小隊,我們是尖刀小隊。”一小隊副小隊長劉兵告訴記者,每支小隊都敢拼敢贏不服輸,才造就了中隊的勝利榮光。

每當新隊員來隊,劉兵總要對他們說:“隊列裡,我們是排頭﹔喊呼號,我們也要是最響的。來部隊當兵不會當一輩子,但走出這道門,你們就要對得起‘常勝連’這3個字!”

在6706之后——

這支歷史厚重的英雄部隊,正踏著新時代的節奏前行

今年9月,五中隊迎來一批新隊員。

“我是‘常勝連’第6706名戰士!”在“常勝連”和“百戰百勝”兩面英雄旗幟見証下,入隊儀式上,最后一名新隊員高呼著自己的序號,宣誓成為五中隊一員。

6706,是該中隊跋涉數十年歲月至今的官兵總數,它象征萬象更新的現在,也昭示著無限可能的未來。時間的齒輪悄然轉動,這支歷史厚重的英雄部隊,正踏著新時代的節奏前行。

“近兩年的‘魔鬼周’訓練考核,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楊仕武對記者說。

2018年以來,中隊經歷了10多次“魔鬼周”訓練考核。“以前考的是怎麼突破生理和心理極限,現在考的是以戰術為主的小隊整體作戰和協同配合。原來是練身體,現在是練腦力。”楊仕武愈發感到,改變的不僅是訓練形式,還有他們和戰場的距離。

王佳銘至今忘不了,2021年3月那場“魔鬼周”訓練考核時的一次失利。

“小隊12名隊員,對付2名‘暴恐分子’,我們都以為不會有什麼問題。”那天,作為搜排爆隊員的王佳銘成功排除4枚“炸彈”。然而,由於小隊兵力部署出現空當,一名“暴恐分子”逃脫后遙控引爆了其余“炸彈”,王佳銘和部分小隊戰友當場“陣亡”。

煙塵刺目,模擬爆炸裝置的響聲尖銳刺耳,王佳銘和戰友們又憋屈又沮喪。那天晚上,小隊復盤現場的燈光久久未熄。激烈的爭論中,每名隊員都在尋求自己的答案——真正的實戰,到底需要什麼?

那次“魔鬼周”訓練考核后,沒過幾個月,中隊迎來一場大型對抗演習。

時任小隊長楊仕武奉命對部分區域進行封控部署。到達指定地域后,看著崎嶇的山地、參差的樹叢,他忍不住皺眉:“我們接到的命令是單兵間隔20米展開封控,但在這種地形條件下,單兵難以相互支援,封鎖線很容易被沖破。”

楊仕武當機立斷,臨時更改戰斗方案,將小隊分成幾個小組依據地形和樹叢交錯部署,成功完成封控任務,還活捉了“藍軍”頭目。

“戰術沒有對與錯,隻有合不合理。”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戰斗中達到戰斗目標?如何將每個小隊鍛造成鋒銳的利劍、堅固的盾牌?……這些問號,始終縈繞在官兵腦海中。

學習周黑子的戰斗故事,重溫老英雄如何率領一個班出奇制勝奪下一個個高地,張建星總是忍不住感嘆那些精妙的戰術思維和戰場智慧。

“如今,我們同樣以一個小隊為作戰單元,同樣需要絕佳的戰術思維和戰場智慧去贏得勝利。”張建星說。

隨著技術革新,中隊不斷迎來新挑戰。新式槍械、單兵雷達、無人機……為這支英雄部隊拓寬了戰場邊界,帶來了全新可能。“我們擁有輝煌的勝績,但如何讀懂未來的作戰模式、如何走向下一場勝利,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課題。”楊仕武說。(楊悅、安普忠、王玉山、胡世鵬)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