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圖書館發揮資源優勢開展智力擁軍文化擁軍——
軍營圖書館:背靠大樹書香濃

左:中國國家圖書館主體建筑一角。韓曄瞳攝 右:中國國家圖書館優質資源進軍營。臧 猛攝
上:中國國家圖書館閱覽區。韓曄瞳攝 下:空軍某部中國古代兵書專題展。臧 猛攝
共建共享把圖書資源搬到官兵身邊
“悅讀驛站”應運而生
金秋時節,空軍駐廣西某部圖書館內翰墨飄香、人頭攢動,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正在火熱進行:“制衡與博弈——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典籍展”。據悉,這場專題推介活動由中國國家圖書館發起、有關軍隊院校推廣,在20多家軍地單位同步開展。
置身活動現場,官兵流連忘返,領略《孫子兵法》東方兵學鼻祖的獨特魅力,品悟《吳子兵法》“圖國、料敵、治兵、論將、勵士”的高超智慧,體察《紀效新書》“恩威兼著,情法相融”的治軍之道。
在一組擺在突出位置的上甘嶺戰役敵我態勢圖前,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畫面引人注目。“這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貴館藏的復制品。”圖書館工作人員唐曉暉介紹。
展廳中央“悅讀驛站”牌匾下,一張放大的照片是今年8月中國國家圖書館專家組現地考察期間,組長與該館館長手持“聯袂國圖 共沐書香”寄語的合影。
2022年初,空軍某部攜手中國國家圖書館設立“悅讀驛站”,同步聯合駐地圖書館設立“桂圖流通點”。3000冊紙質文獻定期更新,百萬級數字資源常態共享,400萬冊圖書通借通還。運行一年多,累計舉辦專題活動5次、講座10余場,薦書9000冊,信息點擊量年均10萬+,推廣視頻在新媒體上播放量達20余萬次。
今年7月,在軍隊院校一次相關會議上,這一共建共享實踐被評為年度優秀案例,並應邀作了經驗介紹。
軍地協同把教學課堂搬到教室之外
圖書館有了“新八區”
步入圖書館二樓,專題研習區一堂集體課正在精彩進行。
“世界軍事最新動態納入案例,讓學員浸入戰場、看到戰火。”該部戰術教研室主任王猛介紹。“這篇文獻中關於外軍聯合作戰的觀點新穎、權威,可以吸收進來。”教員陳嶺揚起手中資料提醒。“這個外訓視頻體現了現代局部戰爭的戰法打法……”教員於朝補充道。
起初,圖書館門庭若市,后來卻門可羅雀。教員們反饋,找資料得去好幾個藏區,耗時費力﹔學員們也反映,訓練之余精力有限,常常望“館”興嘆。
“依靠中國國家圖書館指導和支持,我們打破傳統圖書分類法,以教研任務為牽引,將圖書、媒體、圖例資源分類歸檔,配套數字資源先期打包。我們按照規模適當、集約高效的原則,量身打造8個專題研習區,把教學課堂搬到教室之外,可用於課前預習、課后延伸。”相關負責人說,中國國家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厭其煩,拿出專業本領,把最佳路徑、最好辦法用在8個專題研習區的協同打造上。
“新時代治國強軍方略研習區”存有電子資源2000條,媒體資源400余項。“紅色經典研習區”引領官兵在重溫經典中體悟革命先烈的信仰之光,追尋紅色血脈的基因密碼。“專業技能研習區”涵蓋機械原理、武器與設備操作等內容,成為官兵操作訓練的“實用指南”。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8月,3門與研習專區關聯的課程被評為空軍優質課程。
軍民合力把行業資源“聚”在一起
“三地四家”聯動共享
圖書館三樓展廳入口處一塊電子屏格外亮眼,專區使用、電子閱讀、新增資源等滾動更新,異地可實現網上音視頻交互,聯建資源一鍵查詢。“看似一地,實則聯通‘三地四家’。”工作人員點擊鼠標,彈出4個共建單位的在線畫面。
據了解,4個共建單位為其他軍種同類單位。“中國國家圖書館為我們專門開通‘國圖軍事科學資源’,提供20余萬條軍事專題、智庫報告、省情概況、部長講座等資源,開設涵蓋軍事摘譯、反恐研究等內容的《國圖決策參考》,彌補了不少視野盲區、信息盲點。”工作人員興奮地介紹。
軍隊4個共建單位,又分別與各自駐地的10多家地方圖書館聯動,“一托四、四托十”,“數字源”“資源集”“智力池”效應充分展現:代表“數字加工”的紅色工作流,短短一年,季度平均加工量從4萬提升到6萬﹔代表“資源整合”的橙色工作流,實現千萬級資源軍地館際互借、素材資源共享﹔代表兩種內部出版刊物的藍色工作流,與多家軍內單位實現資源交換。
聯合共建后,軍隊“三地四家”4個單位協同發力,在行業領域有了更大代表性,贏得上級機關和部隊的廣泛認可, 2023年被國防大學確立為軍地圖書信息共建試點單位。
訓練場外,一台台“汽車圖書館”“國圖流通車專線”格外搶眼。據悉,這是國圖資源送上演訓一線的“智慧專車”。車上,按專業設立專欄,基礎閱讀、關聯閱讀、延伸閱讀一應俱全,趣味圖書、休閑圖書、定制圖書分列而立,置身其中,儼然進入一個微型圖書館。
實踐教學比例增加后,學員更多精力投入演訓場,如何將圖書館內的“站、點、冊、網”優質資源送上演訓一線?如何更好實現訂單式、點餐式學習?諸如此類的問題,正在軍地圖書館工作人員中引發熱議。
官兵反映,全新打造的一線保障模式,軍事知識更專,信息服務更深,面向一線更實,閱讀體驗更為豐富多元。
親歷者說
“外援”請進軍營
■空軍某部圖書館館長 雍 韜
“中國國家圖書館‘悅讀驛站’的進駐,可謂撒了一顆‘大大的種子’開了一朵‘大大的花’。”我在2023年軍隊院校一次會議上的發言,引起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
以前我們的圖書館狀況一度堪憂,到館人數、借閱量、訪問量持續下滑。2022年初,中國國家圖書館一條將推開文獻共享借閱計劃的信息,為我們打開了思路。我們三上京城,把國圖“悅讀驛站”“桂圖流通點”“流動圖書專線”幾位“外援”請進軍營。
我們打破傳統館舍布局,設置專題數據庫,編輯信息匯編。圖書館內開展集體備課、小班研討、互動展示,從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的可喜變化悄然發生。教員們紛紛感慨:“如今的圖書館,是知戰研戰的智慧高地!”
我部圖書館猶如不斷生長的有機體,一書一圖會說話,一牆一壁皆育人。“你們以‘站+點+線’的思路,創建了軍地協作的新范式。”中國國家圖書館專家組組長如此點評。
學員當上主角
■空軍某部教員 聶麗娟
“教員,沒想到在‘新八區’上課這麼有趣有料有收獲。”開學季,我們的圖書館牽手中國國家圖書館傾心打造的“新八區”,一開課就引起學員們極大興趣。
把課堂搬進圖書館,讓學員上講台、站“C位”,沉浸式學習,“新八區”的課程成為深受學員歡迎的“爆款課”,課堂上氣氛熱烈。
“關於這一作戰案例中的力量編組問題,大家有何見解?”一次授課中,教員開講便問。話音剛落,一名學員搶先作答:“課前我就這一問題在研習專區作了查詢,有一本書的觀點可以借鑒。”“我有補充,作戰部署還需商榷,請大家看視頻……”一番討論下來,原本單調的課堂瞬間活躍起來。
有滋有味的課堂,來自於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支持下,體系化資源庫的建立,更為鮮活的國際軍事新動態可一鍵查詢。“軍地共建成果為培養出更多戰場‘明白人’,提供了豐厚的智慧‘給養’。”一位上級領導在點評中說。
思想插上翅膀
■空軍某部學員 羅一銘
“我以為這裡大多是軍事類的書籍,沒想到,還能看到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書!”我和戰友捧著一本本書,一時挪不開腳步,移不開眼睛。
步入圖書館一樓展廳,便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悅讀驛站”“桂圖流通點”所深深吸引。駐足《國圖決策參考》前,國際局勢、軍情動態、反恐研究等內容一應俱全。
以前在圖書館按課程、專題找書很繁瑣。如今,查閱資料有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在這裡,“實體+虛擬”“線上+線下”“平面+立體”的專題資源關口前移、先期打包,用起來十分方便。
即便身處練兵場、演訓場,“國圖流通車專線”也會將館內新鮮的“站、點、冊、網”優質資源第一時間送到官兵身邊,幫我們插上“思想的翅膀”。每次訓練間隙學習時,我們感覺“戰局”就在現地,“對手”就在眼前,求知的渴望與求勝的願望一樣強烈。
圖表資料整理:唐曉暉、翟亞慶 題圖:韓艷娟提供
本版制圖:扈 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