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營觀察丨“T型戰士”的轉型之路

2023年11月15日08:05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組織機務軍士開展“一專多能”訓練。曾家齊攝

“一專多能”訓練中,“老師傅”帶教“新徒弟”。曾家齊攝

“一專多能”的“加法”看似簡單,但隻有加准加實,才能真正發揮效力

大漠星夜,飛轉的天線,“凝視”著雲端的一場空戰訓練。

西部戰區空軍某雷達站內,一級上士、操縱員郝恆凱打出一套巧妙的操作“組合拳”,目標空情被快速鎖定。

令人驚訝的是,郝恆凱的本職崗位是另一型號雷達的操縱員。能力的拓展,源於去年上級組織開展的“一專多能”訓練。

當時,按照上級要求,旅裡籌劃遴選一批優秀軍士,幫助他們在精通本職專業之外再修一門新專業。通知下達后,郝恆凱的心裡掀起波瀾:選修新專業,用處有多大?新專業如何選?與郝恆凱有同樣困惑的官兵不在少數。

遴選動員會上,站長的一席話讓大家慢慢理清了思路:好比是“1+N”,這個“N”,既是個人的戰位規劃,更是單位的整體設計,一定要加在急需崗位上、加在部隊短板中。

為此,他們通盤考慮,按照值班編組、雷達裝備、專業崗位和個人特長,精准規劃參訓人員“加法”中的專業種類。

“平時掌握更多裝備的操作方法,戰時才能有備無患。”最終,郝恆凱選擇在雷達裝備型號上做“加法”。

“過去,‘一專多能’訓練是亮點做法,現在是基礎工作、系統工程。”西部戰區空軍機關一位處長介紹說,隻有強固“1”,精選“N”,才能培養出本職崗位的“專才”和跨界崗位的“通才”。

本職崗位該如何強化?拓展專業該如何細化?對於部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西部戰區空軍機關業務部門廣泛調研,針對不同兵種部隊的任務特點,提出了以職責、型號、崗位為能力分界的“1+N”模式,科學探索完善“一專多能”訓練——

整合專業職能,便於拓展能力。以備戰必需、打仗急需的新型力量和主戰崗位為重點,從精選達標參訓人員、精准制訂“多能”目標、精確找准短板弱項、精細規劃方法路徑等4個方面入手,挑選出一批優秀軍士,規劃能力成長路線圖。

明確跨界崗位,便於統籌落實。按照“時空不沖突、工作量均衡、個人意願與組織需要結合,專業能力和兼職崗位結合”的原則,明確“一專多能”崗位基本要求,確保路徑規劃合理、專業搭配科學,通過“分工+分擔”方式,提高團隊工作效率,實現模塊編組精簡優化。

優化培訓鑒定,便於孵化技能。對於獲得崗位資格認証的軍士,他們要求每半年在兼職崗位履職不少於30天,在強化本職專業的基礎上,有效錘煉“多能”本領。

“隻有著眼作戰體系需求,延展官兵能力邊界,實現戰斗員即插即用、戰斗單元彈性編組,才能推進作戰效能整體提升。”西部戰區空軍一位領導表示,“一專多能”的“加法”看似簡單,但隻有加准加實,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一專多能”的重點不在“多”,而在於“能”

對地導某部下士、發射號手王政文來說,電工是一個“天天見面”的專業。每次執行任務,隻有等電工班聯通電源,他才能開機。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影響戰斗反應時間。

王政文曾想:如果自己學會電工技術,一旦遇到特情,就能“自給自足”,不必“苦苦等待”。可當他翻開專業書籍,如同“迷宮”般的電路圖,瞬間打消了他“跨界”的念頭。

“隨著實戰化演訓不斷深入,不少官兵都有拓展能力的需求,缺少的恰恰是成長的土壤。”西部戰區空軍機關業務部門領導介紹,為此,他們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會同不同兵種部隊業務部門,有針對性地制訂訓練計劃﹔組織各專業骨干力量,自主制作理論教學動畫、拍攝操作教學慕課、引入新技術研發模擬訓練平台﹔採取捆綁結對、以老帶新的方式,通過理論學習、跟班見學、實裝操作、研討交流等形式,進行交叉互換訓練……

階段性訓練結束后,他們將考核成績優秀、通過資格認証的官兵,統一納入“一專多能”人才庫,引導他們繼續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適應新情況。

去年,地導某部開展“一專多能”訓練,王政文主動報名電工專業。機關為王政文安排了專門的帶教師傅,他跟著師傅從基礎電路知識學起,一步一步深入鑽研。

有了成長的土壤,更要深耕細種。今年初,某旅組織“一專多能”訓練考核,多名軍士因本專業考核不合格,被暫時取消參加“多能”培訓資格,轉入本專業強化補差訓練。

該旅作訓科科長介紹說,這些軍士為追求“多能”而忽視了本專業的訓練,出現了“一專”沒訓精、“多能”也沒練好的現象。

為杜絕這一情況,他們明確規定:官兵在本專業考核中未達“優秀”標准,不能參與跨專業培訓﹔獲得跨專業參訓機會的官兵,必須合理選擇專業,避免“貪多嚼不爛”。

“‘T型戰士’的這一橫一豎,都要練扎實,練出真本事。”談及此,西部戰區空軍一位領導說,“一專多能”的重點不在“多”,而在於“能”。

某旅下士、操縱員陳國亮,去年參加“一專多能”訓練,最終通過考核。然而,前不久的一次演訓任務中,陳國亮的“戰場成績”卻不理想。

痛定思痛,陳國亮分析原因:“一專多能”訓練時,隻注重了理論考核內容的學習,裝備操作沒有反復錘煉。置身演習場,復雜戰場環境帶來的沖擊,讓他感受到訓練中沒有遇到過的“無力感”。

為了讓“多能”真“能”,陳國亮結合演練任務和戰場要求,反復摸索操作技巧,主動申請擔負戰斗值班,進一步掌握了空情處置方法,實現了“多能”的成功跨界。

“一專多能”立起實戰標准,才能歷練出戰場管用的“多面手”

前不久,某旅機動雷達分隊千裡躍進參加演訓任務。在快速機動部署中,上級對人員、車輛數量規模給出限制條件,急需骨干人員應急補位。

該旅人力資源科立即依托“一專多能”人才庫,挑選出三級軍士長趙衛超執行任務。具備多型雷達操縱能力和車輛駕駛資格的他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情報分析任務,還補位駕駛、雷達操縱崗位,取得優異成績。

“‘一專多能’不是簡單多學幾門專業,而是要在戰場上發揮補位增效的作用。”一位基層指揮員說,“如果一個人學習的兩門專業,在戰斗進程中,運用時間節點高度重合,那麼他的‘一專多能’實戰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西部戰區空軍機關業務部門,記者看到了多張“一專多能”軍士人才培養使用效果圖。這些效果圖區分不同任務性質,詳細列明了各類任務中哪些崗位可以補位,哪些編組可以優化,以指標化、數值化的方式,將“一專多能”的需求呈現得一目了然。

一次,某旅突然接到臨機任務。他們根據任務性質,快速抽組出一支由“一專多能”軍士組成的小分隊執行任務,人員數量較以往減少了一半。

減了員,效果如何?任務結束后,現場指揮員反饋:各崗位人員相互補位、緊密配合,作戰效能得到提升。

無獨有偶,在地導某旅一場演練中,一台導彈發射車的發射號手被判“負傷”,雷達操作號手及時補位,順利完成導彈發射並命中靶標。

“一專多能”訓練效果如何,戰場是最終考官。西部戰區空軍機關業務部門領導說,“一專多能”立起實戰標准,才能歷練出戰場管用的“多面手”。

“從發展趨勢看,軍事人員亟待走出能力單一化的局面﹔從軍士隊伍建設看,單兵多能適配多崗,單元聚合、效能整合完全具備客觀條件。”談起“一專多能”訓練的發展方向,這位領導感觸頗深:有機整合崗位職能,合理壓縮兵員配備,以單兵復合能力提升推動戰斗模塊編組精簡優化,才能實現少量兵力勝任更多任務的目標。

前不久,西部戰區空軍出台了多份關於“一專多能”軍士發展方向、使用方法的配套措施,明確了軍士技能鑒定考核評價、使用管理、獎懲激勵和容錯免責等制度,確保“一專多能”軍士人才培養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好舉措激活人才培養一池春水。記者在西部戰區空軍某雷達旅採訪中了解到,該旅近年來已有80%軍士通過“一專多能”訓練,成長為多崗通用的“多面手”。(何軍強 周雷 楊進 胡勇華)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