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第72集團軍某旅合成營參謀群體:尖兵的超越

2023年11月20日09:18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初冬,閩東大地。茂密叢林中,一場協同訓練進入要地奪控的關鍵階段。

硝煙彌漫中,記者走進隱匿於密林深處的第72集團軍某旅合成四營指揮帳篷,隻見該營各席位參謀正圍在沙盤前研判戰場態勢、推演兵力部署、組織戰斗協同。

“主攻分隊遭‘敵’火力攔阻!”接到“敵情”通報,該營各席位參謀依托指揮信息系統快速研判。數分鐘后,“敵”火力陣地被精准鎖定。首席參謀綜合研判情報信息上報,營指揮員下定決心,命令迅即被傳達到一線分隊。

炮火傾瀉而下,破襲“敵”攔阻火力網。隨后,突擊車群卷起滾滾煙塵,猶如銳利尖刀,直插“敵”指揮中樞……

“合成營雖小,‘車馬炮’俱全。合成營參謀就是確保‘車馬炮’發揮作用的‘尖兵’,必須反應更快、能力更強!”訓練結束,旅領導對合成營參謀們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為戰斗力生成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合成營參謀參與合成營作戰指揮和訓練籌劃,在我軍戰斗力坐標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去年底以來,該旅合成營參謀加速成長,不斷發揮“尖兵”作用,在推動新型合成營戰斗力提升中實現轉型。

(一)

1000米有多遠?

號稱“馬拉鬆之王”的基普喬格跑完需2分多鐘,而高超音速導彈在擊中目標前的加速階段隻要不到半秒鐘。

1000米,是合成三營首席參謀雲龍宿舍與指揮車之間的距離。在雲龍眼裡,這1000米並不只是空間概念,他把這個距離折算成“平時”向“戰時”轉換的時間概念。

從偵察連連長到首席參謀,這1000米,雲龍“跑”了3年。剛擔任首席參謀時,他像新兵一樣鉚在訓練場,加班加點學裝備,一招一式練戰術,刻苦研讀專業教材和訓練大綱。為了節省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是跑步前進。

記者跟著雲龍走完這1000米,進入指揮車,看到指揮台上擺著兩本小冊子。

一本手繪戰術圖冊——從營連戰術考核到日常協同訓練,從部隊開進、展開到發起沖擊,從突擊車隊形、行進路線到班排動作,繪制得一清二楚。

一本營屬火器配系圖表——從營長、連長到排長、戰士,配置什麼火器、彈匣容量多少、彈藥基數多少、有效射程多少,標注得明明白白。

“這兩件‘寶貝’,是我們加班加點搞出來的成果。”雲龍對記者說,“有了這兩件‘寶貝’,新任參謀能更快進入情況、適應崗位。”

“不快不行啊!”談起之前的艱辛,雲龍十分感慨:與傳統步兵營相比,合成營幾乎囊括陸軍部隊所有基礎兵種專業。“工作雖不陌生,本領卻似‘歸零’。”從原崗位到營參謀,他深切感到了知識不夠、能力不足的“本領恐慌”。

超越過往,蛻變新生,從來都是痛苦的過程。對口協調機關各部門,組織合成兵種訓練,摸索作戰樣式戰法運用,掌握聯演聯訓運作規律……剛剛走上崗位的合成營參謀圍著指揮車轉、鑽進突擊車學,白天奔走於營隊與機關之間,晚上在學習室裡挑燈夜讀,營區裡隨處可見他們爭分奪秒的身影。

“現代戰爭打的是保障。”合成二營某席位一名軍士參謀說,為了讓戰友們在戰場上沖得更快、打得更准,他每天都在“奔跑”。

上午去機關協調訓練裝備,下午到車場帶領大家保養戰車,晚上還忙著與廠家聯系某型設備維修事宜……一天下來,他忙得腳不沾地。

“我每天一睜眼就得面對運輸投送、裝備維修、軍需營房等工作,等不得、慢不得,不跑不行啊。”這名軍士參謀沒有抱怨,而是充滿干勁。

他任職的崗位,不僅要統籌全營戰斗勤務工作,對武器裝備、營產營具等物資“一眼明”“一口清”,還要對保障專業“全精通”。為了做到“全精通”,他沒少花心思。

“當上參謀后,時間就像按下了‘快進鍵’。”尤其是今年以來,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還有不少工作有待細化完善:裝備手冊學習要點的思維導圖還沒全部做完,新老裝備磨合的計劃感覺還不完善,擬制作戰文書還做不到得心應手……

“做到‘全精通’,才是真‘尖兵’。”這名軍士參謀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看到差距,更要加速奔跑,迎頭趕上!”

“以前,我隻代表地圖上的一個紅色標點﹔現在,我成了規劃和配置整張地圖的人。” 說起崗位帶來的變化,合成三營某席位一名參謀感慨良多。從去年底到現在,不到一年時間,他實現了業務能力的一系列突破:作戰計算、戰術標圖、作戰文書擬制越來越熟練﹔火力運用、特情處置、兵力分配越來越順暢﹔對友鄰陸航部隊飛行員的技術特長如數家珍,實現了從訓練參與者到組織者的轉型升級……

新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如同強大的動力源,推動著合成營參謀們不斷突破、加速奔跑。

(二)

一場小雨過后,東海之濱天氣陰冷。

記者在合成一營看到,作為營偵察設備攻關小組組長的某席位參謀劉杰,此刻正和二級上士趙坤杰一起緊張地調試某型設備。

滴答、滴答……在場的人緊盯著設備屏幕。“成功了!”當屏幕顯示出某型無人機傳回的實時畫面時,歡呼聲在指揮車裡響起。

很多人不知道,為了這一刻,他們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前不久,該旅組織對綜合演習復盤時發現,部分偵測器材與一體化指揮平台端口不兼容,指揮平台獲取偵察信息存在時間差。

“這幾秒的時間差,可能就是抓住戰機、戰勝對手的關鍵!”該旅領導當即決定,由技術部門牽頭,各合成營參謀組成課題組展開攻關。

“時不我待,爭分奪秒!”他們多次與生產廠家聯系,一個一個設備終端過,一次一次針對兼容性問題進行解碼升級。兼容性問題解決后,他們又天天泡在指揮車裡測試組網。

縮短鏈路、減少環節……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后,全旅終於實現無人機等偵察裝備畫面實時傳輸。那天,無人機在空中偵察,地面偵察分隊向縱深突擊,前方情報信息實時傳送……從此,時間差不再是訓練中的“痛點”。

成功之后再回首,合成營參謀們發現,從開始攻關到難題被攻克,他們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看到他們日夜奮戰,很多人不理解: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用得著這麼急嗎?

“戰爭隨時可能打響,合成營作為陸軍基本作戰單元,情報信息獲取慢1秒,都可能在戰場上付出血的代價。”劉杰告訴記者,攻克裝備技術難題后,他們並沒有鬆懈,而是爭分奪秒對指揮方式、行動流程進行梳理優化,規范行動清單,區分不同職能細化合成營參謀調控兵力以及指揮偵察、火力、保障等行動的程序。不到半年,該營從決策指揮到作戰行動,效率大幅提升。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了加速超越對手——

“我們在加速奔跑,對手也沒有躺平睡覺。要想超越強敵對手,就必須付出更多努力、不斷創新加速……”合成一營首席參謀武川說。

武川走上首席參謀崗位不久,發現無人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一次訓練中,偵察分隊被藍方火力阻攔,未完成作戰任務。復盤時,他被問到“為何不呼叫無人偵察機支援”,這讓他意識到:“再不搞無人作戰研究,就跟不上趟了!”

有了想法,馬上就干。在旅裡支持下,武川牽頭的攻關團隊很快組建完成。組員除了有合成營參謀,還有多名對無人作戰感興趣、有特長的官兵。

很快,他們找到了突破口——先是廣泛征求關於無人作戰的想法和需求,再從專業角度判斷需求可行性,形成可行性報告,經研究后,再與相關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開發產品。

事實証明,相較於傳統“生產、推廣、使用、反饋、革新”的產品流程,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開發方式,效率比以往有了明顯提高!

短短幾個月后,這個團隊已經開始試用數款新產品。

在前不久的一次作戰訓練中,面對復雜戰場情況,這些新產品有效提升了偵察、引導、打擊等方面的效能——“如果說以前是讓官兵學會沖鋒,現在就是要學會‘御風’,借科技東風飛得更高、走得更快、看得更遠、打得更准!”

“合成營參謀不但要成為合成‘尖兵’,還應當成為創新‘尖兵’。”武川在專用平板電腦上向記者展示團隊今年的攻關計劃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列著各項需求,已經實現的被標著對勾,沒有實現的被標著紅色三角形符號。

三角形符號就像前進路上的障礙。“尖兵”們面對的,又將是一場場突擊和沖鋒。

(三)

清晨,太陽剛剛躍過山頭。密林深處,一場合成營山地進攻訓練已經結束,紅方取勝。

面對勝利,雲龍和他的戰友沒有自滿。雲龍對記者說,如果在訓練中和“過去”的對手打“過去”的仗,合成營僅憑裝備和體系優勢很容易形成戰場勝勢。但面向未來,如今的“法寶”能否制勝對手?

“未來對手不可預知,但現在的對手是自己。”雲龍經常給自己鼓勁,“要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必須加速奔跑,超越自我!”

“合成營參謀研戰研訓,‘合成’是基本要求,‘聯合’是更高標准。”今天,緊跟陸軍加速轉型的腳步向前躍進,合成營參謀的“尖兵”作用也不斷凸顯。

在緊急情況下,“合成”這個基本要求並不會那麼容易達到。

一次訓練中,合成四營一支突擊分隊在陌生復雜地域遭“敵”強電磁干擾而迷失方向,上級配屬的工兵分隊也失去聯系,部隊受阻於一片雷區,沒有完成預定任務。

“提高官兵地形判斷力,刻不容緩!”首席參謀詹博敏銳意識到,識圖用圖、判斷方位等基礎能力,對普通官兵來說並沒有形成“肌肉記憶”。形成“肌肉記憶”,最快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強直觀認知。很快,他就和其他參謀運用了“典型目標模型”教學法——將作戰區域的地形狀況、道路分布、火力分布等作戰信息,根據實際地形按比例制作成戰場模型,幫助戰友更直觀地了解掌握地形特征和戰場態勢。

“將平面圖轉化為三維空間,並加入實戰要素,通過動手標記並在頭腦中‘建模’,可使官兵在短時間內提升戰場感知能力。”詹博向記者介紹,前幾天的基礎訓練考核中,四營的成績有了很大提升。

保持爭當先鋒永不停步的沖勁,“聯合”這個更高標准也並非那麼高不可攀。

“突擊車、直升機……都是讓我們跑得更快的‘風火輪’。但跑得快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聯合火力,保証攻得上、打得贏!”突出了機動性,在火力和防護上就需要相應補充強化,合成營參謀們將戰斗力躍升的目光投向了大海和天空——與其他軍兵種協同作戰,彌補火力不足。

提速、再提速,這群年輕人在提高聯合能力的賽道上分秒必爭——爭取機會積極參加聯合培訓,加班加點學習軍兵種聯合知識,經常跑到海空軍部隊請教專業技能……在他們腦海中,聯合畫面越來越清晰。

不久前的一次聯合訓練中,灘頭激戰正酣。合成二營某席位參謀接到無人偵察機操作手傳來的前沿最新態勢,立即著手擬制作戰方案,營指揮員快速定下作戰決心,首席參謀將坐標參數等信息共享到一體化指揮系統,並向上級申請火力支援。不多時,兩架戰機呼嘯而至,在地面引導下一舉摧毀目標,為部隊登陸清除前進障礙。

復盤研討時,他們並未滿足於已取得的進步,而把目光投得更遠:“聯戰聯訓向末端延伸,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友鄰單位的探索實踐在某些方面已取得成效。我們要抓緊學習追趕,可不能掉隊了……”

在一名合成營參謀的日記本裡,記者看到他抄錄了陳毅元帥所作的《紅四軍軍次葛坳突圍赴東固口佔》中的詩句:“尖兵報有敵,后隊轉向東。急行四十裡,敵截已扑空……”

“戰爭年代,尖兵是部隊的‘順風耳’和‘千裡眼’。今天的合成‘尖兵’,更要成為謀敵在前、料敵在先的‘最強大腦’!”這名合成營參謀說。

臨近拂曉,依舊月朗星稀。採訪完夜訓的記者一行剛剛返回駐地,一場機降突擊訓練又扑面而來——全副武裝的官兵奔襲到集結地域后,按合成營參謀擬制的方案編組登車,向登機地域疾馳而去。

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漸漸遠去,記者仿佛看到,一群追夢“尖兵”在強軍之路上奮力奔跑、御風前行!(黃昆侖 向黎鳴 康泰 陳凱)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