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人工智能改變未來戰爭制勝機理

2024年05月02日09:4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引 言

人工智能技術是提高新興領域戰略能力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獲得迅猛發展並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不斷催生新的非對稱優勢,深刻改變著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作戰方式和制勝機理。應該深刻認識人工智能這一革命性技術動力,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努力探尋制勝未來戰爭之道,在加速來臨的智能化戰爭中贏得主動。

信息機理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快速有效地掌握全方位信息是戰爭制勝的首要前提。人工智能可實現戰場態勢智能感知、海量數據智能分析、多元信息智能處理,能夠形成戰場“透明”優勢。

戰場感知自主實施。將智能模塊嵌入戰時偵察系統,各類偵察節點單元可以實現隨機組網、臨機協同、有機整合,能夠全方位、多維度自主捕獲戰場信息,構建相對“透明”的數字化戰場環境和作戰態勢,進而撥開戰爭“迷霧”,全景式呈現作戰場景。

海量數據精准識別。依托精准感知技術和分析識別技術等智能化科技,精准判讀、分析、比對、融合多元化的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數據,從而獲取更快、更全、更准、更深的戰場態勢結果,遠超人腦處理的速度和精度。

關鍵信息高效響應。基於作戰雲、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群,能夠從大批量、非標准化、異構化的情報數據中快速發掘,自主發現征候、識別意圖、研判趨勢、找到規律,實時精准地響應指揮員對關鍵信息的需求。

融合態勢同步共享。智能化控制系統能夠將分布在陸海空天電網等不同空間、不同頻域的各種偵察監視系統優化整合,並發揮共享信息和統一認知的重要樞紐作用,構建形成基於“一幅圖”“一張網”“一條鏈”的態勢,使各作戰單元全域全頻全時從不同空間、不同距離、不同頻率同步共享所需信息,實現智慧共享。

決策機理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科學准確決策是戰爭制勝的先決條件。人工智能可進行動態戰場仿真推演,快速給出可行決策,大幅縮短作戰籌劃決策周期,能夠形成決策優勢。

戰略形勢智能研判。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決策輔助系統,具備信息收集、查詢管理、數據處理、關聯分析等功能,可有效突破人類分析能力的局限,最大限度去偽存真、關聯印証、鏈接思考,自動進行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等大數據分析,形成相關兵力、兵器等對比數據,能夠高效輔助作戰指揮,幫助指揮員快速定下作戰決心。

作戰方案智能優選。依托智能化作戰仿真系統,根據預先輸入的作戰任務和打擊目標信息,自動生成多套形象直觀的方案和計劃,綜合評估其優缺點及潛在風險,優選出最有利於實現指揮員意圖的方案,供指揮員作出最后決斷。各作戰單元接到上級作戰任務和目標需求后,結合本級任務和要求,進一步對戰場目標信息進行甄別篩選,自主制訂本級最優方案和計劃,實現作戰效能最大化。

決策效能智能預測。智能化輔助決策系統依托大數據、高性能計算、神經網絡算法等智能化技術,賦予指揮控制系統更加高級的“類腦”能力,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戰場上出現的意外情況,快速得出相對客觀的交戰結果。

制權機理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奪取制權是贏得戰爭制勝優勢的關鍵因素。人工智能可將人的部分智能“移植”到武器上,使得人與武器系統結合越來越緊密,人機一體深度交互改變了傳統的制權要素,賦予新的制權內涵,能夠助力獲得新的制權優勢。

制域權向高邊疆拓展。未來高度智能化的無人系統,即使在高溫、極寒、高壓、缺氧、有毒、輻射等惡劣條件下,在極高、極遠、極深、極微、極黑、極亮等極端環境中,仍然可以遂行多種作戰任務,作戰領域和作戰空間的制權之爭向高邊疆、遠邊疆、深邊疆延伸。

制信息權向多手段拓展。傳統的奪取制信息權,是通過打擊敵偵察預警體系、破壞其指揮控制系統等手段實現對信息獲取、處理、分發等途徑的控制,而人工智能主導下的信息作戰是將信息本身作為“彈藥”,奪取制信息權的手段更加多樣。

制網權向分布式拓展。基於智能科技構建的網絡信息體系,提供泛在網絡“雲”以聚合各類終端的戰場資源並提供服務,能夠實現作戰力量模塊化編組、自動化重組,傳統的通過打擊關鍵節點,達成斷網毀鏈的目的將很難再實現,必然是以智能化分布式打擊模式來應對“去中心化”的戰場。

制腦權向新維域拓展。類腦技術、仿真技術等逐步軍事化,形成了新的博弈和對抗領域,重心由注重物理域、信息域對抗向更加注重影響和控制對手心理轉變,虛擬現實、聲像合成等技術能夠以假亂真,“攻芯戰”能夠悄無聲息地改變敵方指揮控制系統算法,“控腦戰”能夠直接控制敵方決策,通過控制和影響敵方的心理、思維、意志等,能夠以最小代價實現止戰、勝戰之目的。

行動機理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採取敵方意料不到的行動是戰爭制勝的關鍵要害。人工智能可提高武器裝備、指控系統、行動決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程度,使機動反應能力更快、聯合打擊能力更准,創造出超強的行動優勢。

行動速度“秒殺化”。智能化作戰系統看得見、聽得懂、能學習、會思考,有效縮短了“OODA”循環周期,一旦發現“有機可乘”,便運用智能化控制的超高聲速武器、動能武器、激光武器等,對目標進行遠距離快速“秒殺”。

行動樣式“無人化”。“無人+智能”是未來武器裝備發展方向。低成本的無人車、無人機、無人潛航器等無人自主裝備,在集群自主決策系統支持下,可針對作戰目標規劃各單元的任務分工,無人器之間精准對接、自主組合、隱蔽突防,對敵進行集群飽和攻擊。

行動空間“模糊化”。未來戰爭中,利用干擾手段對敵方的智能化作戰系統和智能武器實施軟打擊,利用智能武器遲滯或影響敵方人員的決策和心理將成為制勝關鍵。這些行動大都是在不知不覺或無聲無息中完成的,呈現敵我雙方不見人影、前方后方界限不清、有形無形難以辨別的“模糊”狀態。

行動布勢“隱身化”。智能化指揮系統和武器裝備具有生物仿生和隱身性能。隻要在平時備戰或訓練演習時提前布設在可能交戰地域,潛伏預置、休眠待戰,戰時一旦需要適時激活,對敵實施猝然打擊,有助於快速掌握戰爭主動權。

體系機理

五事七計知勝負。未來戰爭是全領域、全系統、全要素、全流程的體系對抗,穩定高效的作戰體系是戰爭制勝的基礎支撐。隨著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應用不斷拓展,作戰體系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全域融合的作戰體系將產生強大的體系優勢。

“偵”的手段更多。智能化作戰集群依托網絡信息體系與各類大型傳感器、電子戰系統及其他人機交互平台進行連接,運用各作戰單元自身偵測感知設備獲取戰場數據,發揮智能群體自組織特性,強化對聯合作戰體系及后端情報分析的實時偵監支持,能夠實現全域偵搜、聯合預警、協同印証,形成多維一體、全域覆蓋的大區域聯合偵察情報體系。

“控”的領域更廣。運用智能化無人作戰平台,能夠突破人類思維的邏輯極限、感官的生理極限和存在的物理極限,並代替人類進入深海、太空、極地、強輻射地域等傳統的生命禁區,並長時間置身其中實施“非常規作戰”,從而使作戰空間進一步拓展,具備在更廣的領域持續懾拒對手的實力。

“打”的速度更快。在智能化網絡信息體系支撐下,情報鏈、指揮鏈、殺傷鏈無縫連接,信息傳輸速度、決策速度和行動速度同步加快,智能化作戰單元能夠靈活編組、自主協同、快速打擊。這些都使得時間利用效率極高、戰場反應速度極快。

“評”的精度更准。運用經驗式交互學習、類腦式行為體系等智能化科技,智能化作戰評估系統能夠自主完成多手段行動效果評估信息的採集匯聚、分級分類,基於大數據和全景圖精准感知戰場行動,動態識別作戰進程並糾正缺陷問題,預判復雜戰場變化,綜合規劃、靈活應對。

“保”的效率更高。以裝備維修專家系統、智能化感知設備為代表的智能化綜合保障系統的廣泛應用,能夠高效響應各域保障需求,智能規劃保障資源,保障“雲”聚合各類戰場資源,有效提升網絡化戰場綜合保障能力。

(曾海清 作者單位:河南省軍區)

(責編:彭靜、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