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太空軍推出新型部署模式

2024年05月20日09:10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今年4月,美空軍和太空軍人員對太空快速能力辦公室部署的新系統進行測試。

近日,美國太空軍作戰部部長薩爾茨曼對外透露,美太空軍部署模式將出現重大變革。該軍種將通過新的太空力量生成模式,推動動態太空作戰能力建設,確保在高新疆域的非對稱優勢。

推出力量生成新模式

薩爾茨曼提到的美國太空力量生成新模式,參考了美國空軍重組計劃。未來,美太空軍9支常設德爾塔部隊將在保持全時待命狀態下,交替遂行部署任務。美太空軍負責“部隊能力設計”的未來司令部官員表示,2026年前,美太空軍將完成對其他軍兵種太空力量的“歸並”,屆時,常設德爾塔部隊規模將翻倍。

根據新的力量生成模式,美太空軍力量生成和任務部署周期為24周,分為准備、就緒、部署3個階段。

准備階段共3周。在這一階段,任務部隊在太空訓練與戰備司令部指導下,結合自身職能任務開展專業化訓練,確保所屬人員具備完成任務所需的基礎技能和戰術。太空訓練與戰備司令部下轄的5支德爾塔部隊,將為訓練提供支持。其間,負責模擬“藍軍”的第11德爾塔部隊,將對任務部隊能力水平進行考核。

就緒階段共6周。任務部隊將在太空司令部所轄10個基地,參加“太空旗幟”“全球哨兵”等演習,系統接受檢驗,確保進入高等級戰備水平。

部署時間為15周。任務部隊編為多支戰斗中隊和戰斗特遣隊,展開實戰部署或進入待命狀態。戰斗中隊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在后方駐地操作太空武器系統,戰斗特遣隊則前出保障聯合部隊軍事行動。

薩爾茨曼稱,這種動態部署既能實現“休整—訓練—戰斗”間的平衡,也能讓部隊在任務式指揮調控下融入軍隊聯合行動。外媒稱,美太空軍效仿空軍調整戰斗部署模式,意在加快向動態太空作戰轉型,大幅提升作戰能力。

試點“動態太空作戰”

美太空軍將第18、第19和第8德爾塔部隊,列為“動態太空作戰”首批試點單位。其中,駐地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第18德爾塔部隊,主要擔負國家太空情報中心職責,被外界稱作“太空情報隊”。根據規劃,該部隊在部署階段主要編設為戰斗特遣隊,動態部署至歐洲、亞太總部遂行太空領域情報保障任務。外媒預計,美首支太空戰斗特遣隊將在今年夏季亮相亞太地區,參加“環太平洋”演習等活動。

第19德爾塔部隊為太空防御部隊,主要負責地月空間態勢感知,提供空天威脅預警信息,可調整航天器機動變軌規避威脅。在就緒階段,該部隊將在太空系統司令部下屬的第3太空基地和2個常設太空發射基地,進行模擬訓練和參演考核。在部署階段,該部隊將組建戰斗中隊,動態部署於各大戰區后方營地,開展空天預警和太空武器系統運維。

據報道,美太空軍第18和第19德爾塔部隊均為全時值守單位,且以情報支援和態勢感知業務為主,美太空軍選擇以其為切入點推進轉型工作,顯示出由定點固守向動態部署的決心。

美太空軍第8德爾塔部隊前身為海軍太空作戰中心,2022年轉隸太空軍,主要任務是實施天基通信保障和導航戰。其所屬第10太空作戰中隊常態擔負海外部署任務,此前曾赴日本沖繩進行短期部署並進行太空作戰試驗。

謀求非對稱戰力優勢

薩爾茨曼表示,美太空軍推出動態太空作戰概念並試驗新型部署模式,目的是打造有韌性、有准備、可靠的太空軍。面對外界對其人員不足的質疑,美太空軍對外表示,該部隊將吸納其他軍兵種資源,並協調商業資源填補空缺,同時,將推行全職與兼職兵役流動機制,緩解人員緊張局面。

在近期結束的美韓聯合訓練中,駐韓美軍太空部隊和韓空軍太空作戰部隊組建太空聯隊參演,重點演練空天態勢感知、精准航偵定位等課目。值得一提的是,美方參演人員採取前沿和后方交互方式開展攻防行動,從一定程度上實踐了戰斗中隊和戰斗特遣隊的配合使用。美國宣布,將與日韓聯合開展此類演習,重點突出天基通信干擾、反衛星作戰和導航戰等內容,確保在新興領域的非對稱戰力優勢。

美國太空系統司令部研究實驗室也披露了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包括快速發射、智能測控以及“太空加油”技術。前兩種技術可提高靈活部署質效,增強太空軍行動彈性﹔“太空加油”將增強軌道機動力,為“動態太空作戰”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太空軍會面臨資金壓力。報道稱,美太空軍預算仍在空軍預算“大盤子”中,資金能否到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同時,太空能力生成緊隨空軍部隊能力生成,未能深層次觸及指揮體制,或將引發美軍內部協調上的問題。(劉磊娜)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