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德國加大軍事介入亞太事務力度

2024年05月20日09:11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5月7日,德國“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啟程前往亞太地區。

近日,德國各軍種競相持續加大對亞太地區的軍事介入力度,特別是加強與日本自衛隊的互動與合作,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5月7日,德國“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和“法蘭克福”號補給艦起程前往亞太地區。早在2023年6月和2024年2月,德國就相繼宣布將於2024年派兩艘軍艦前往亞太地區。德國將其列為2024年海軍三大優先事項之一,兩艦不僅將獨立遂行為期數月的巡航和訓練任務,還將參與“環太平洋”等區域性聯合演習,並將於8月停靠日本港口。這是繼2021年派遣“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前往亞太地區后,德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又一次部署。

其中,“巴登·符騰堡”號是德國海軍F125型新一代主力護衛艦,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噸,裝備RIM-116防空導彈和“魚叉”反艦導彈,可執行防空、反艦、火力支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任務。“法蘭克福”號屬於德國現役噸位最大的柏林級補給艦,滿載排水量約2萬噸,配備北約標准的海上補給系統和大型模塊化醫院,可用於水、食品、燃料、武器彈藥等物資補給及醫療救援。兩艦續航能力較強,折射出德國對此次遠航行動的重視。

4月底,德國空軍宣布,將與法國和西班牙聯合實施代號“太平洋天空24”的實兵訓練,時間預定為6月26日到8月15日。德國將派出8架“台風”和12架“狂風”戰斗機、4架A400M運輸機和4架H145M特種作戰直升機參演,機隊規模居三國之首。參演機隊計劃從位於德國西部城市科隆的空軍基地出發,先向西飛越大西洋,經由加拿大進入美國阿拉斯加,然后飛越北太平洋,預定7月中旬到達日本,並與日本航空自衛隊舉行聯合演習。此外,德國參演人員還將參加在美國舉行的“弧形防守”、在澳大利亞舉辦的“漆黑”、在印度實施的“塔蘭沙克蒂”等聯合空中演習,並將在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實施補給和修整。德法兩國空軍還將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共同參加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環太平洋”演習。

德國陸軍也動作頻頻。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5月初透露,德國陸軍計劃於2025年訪問日本,並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實施首次正式聯合訓練,以維護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自2020年制定“印太戰略”以來,德國海空軍都曾與自衛隊開展聯合訓練。今年1月,日德又簽署雙邊《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簡化日本自衛隊和德國軍方之間分享食品、燃料和彈藥的程序,為兩國參加聯合演訓時的物資及后勤交流提供制度保障。

德國越發頻繁地軍事介入亞太事務,表明其更加傾向配合美國的“大國競爭”戰略,通過實現在更多地區的軍事存在,提升國際影響力。德日強化軍事領域合作的深層原因,則是企圖沖擊戰后體制束縛、恢復所謂正常國家身份。二戰后,德國在軍事領域一向低調行事,並形成獨特的軍事克制文化。隨著德國將軍事觸角更多伸向亞太地區,並不斷加強軍備建設的規模和力度,特別是4月初正式啟動冷戰以來最全面的軍事改革,德國國防政策轉型步伐不斷提速。

評論人士認為,在美國的慫恿和誘壓下,德國更多卷入大國之間及熱點地區的軍事博弈,很可能淪為美國推進“北約印太化”和“印太北約化”圖謀的“棋子”,將對歐洲乃至國際安全格局造成負面影響。

近日,德國各軍種競相持續加大對亞太地區的軍事介入力度,特別是加強與日本自衛隊的互動與合作,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5月7日,德國“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和“法蘭克福”號補給艦起程前往亞太地區。早在2023年6月和2024年2月,德國就相繼宣布將於2024年派兩艘軍艦前往亞太地區。德國將其列為2024年海軍三大優先事項之一,兩艦不僅將獨立遂行為期數月的巡航和訓練任務,還將參與“環太平洋”等區域性聯合演習,並將於8月停靠日本港口。這是繼2021年派遣“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前往亞太地區后,德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又一次部署。

其中,“巴登·符騰堡”號是德國海軍F125型新一代主力護衛艦,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噸,裝備RIM-116防空導彈和“魚叉”反艦導彈,可執行防空、反艦、火力支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任務。“法蘭克福”號屬於德國現役噸位最大的柏林級補給艦,滿載排水量約2萬噸,配備北約標准的海上補給系統和大型模塊化醫院,可用於水、食品、燃料、武器彈藥等物資補給及醫療救援。兩艦續航能力較強,折射出德國對此次遠航行動的重視。

4月底,德國空軍宣布,將與法國和西班牙聯合實施代號“太平洋天空24”的實兵訓練,時間預定為6月26日到8月15日。德國將派出8架“台風”和12架“狂風”戰斗機、4架A400M運輸機和4架H145M特種作戰直升機參演,機隊規模居三國之首。參演機隊計劃從位於德國西部城市科隆的空軍基地出發,先向西飛越大西洋,經由加拿大進入美國阿拉斯加,然后飛越北太平洋,預定7月中旬到達日本,並與日本航空自衛隊舉行聯合演習。此外,德國參演人員還將參加在美國舉行的“弧形防守”、在澳大利亞舉辦的“漆黑”、在印度實施的“塔蘭沙克蒂”等聯合空中演習,並將在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實施補給和修整。德法兩國空軍還將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共同參加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環太平洋”演習。

德國陸軍也動作頻頻。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5月初透露,德國陸軍計劃於2025年訪問日本,並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實施首次正式聯合訓練,以維護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自2020年制定“印太戰略”以來,德國海空軍都曾與自衛隊開展聯合訓練。今年1月,日德又簽署雙邊《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簡化日本自衛隊和德國軍方之間分享食品、燃料和彈藥的程序,為兩國參加聯合演訓時的物資及后勤交流提供制度保障。

德國越發頻繁地軍事介入亞太事務,表明其更加傾向配合美國的“大國競爭”戰略,通過實現在更多地區的軍事存在,提升國際影響力。德日強化軍事領域合作的深層原因,則是企圖沖擊戰后體制束縛、恢復所謂正常國家身份。二戰后,德國在軍事領域一向低調行事,並形成獨特的軍事克制文化。隨著德國將軍事觸角更多伸向亞太地區,並不斷加強軍備建設的規模和力度,特別是4月初正式啟動冷戰以來最全面的軍事改革,德國國防政策轉型步伐不斷提速。

評論人士認為,在美國的慫恿和誘壓下,德國更多卷入大國之間及熱點地區的軍事博弈,很可能淪為美國推進“北約印太化”和“印太北約化”圖謀的“棋子”,將對歐洲乃至國際安全格局造成負面影響。(李海)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