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路行來一路歌

——第82集團軍“沖鋒號”文藝輕騎隊深入基層巡演側記

李靜陽 李琳 姚欣彤
2024年06月10日09:08 |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小字號

“沖鋒號”文藝輕騎隊正在為駐訓官兵演出。王欣龍 攝

“再來一個,再來一個……”烈日炎炎,駐訓場宿營區熱浪滾滾,第82集團軍“沖鋒號”文藝輕騎隊每一個節目表演完畢,官兵們隨即提出新的要求。

這支文藝輕騎隊由通信兵、話務員、駕駛員、炊事員等組成。近年來,他們深入練兵備戰一線,一路行來一路歌,累計巡演170余場,行程兩萬多公裡,深受基層官兵歡迎。

隊員鄭雨楊至今記得,到某工兵部隊的那次演出,就在野營帳篷前的一片空地上。當時,一支舞跳罷,天就黑了。

暮色四合,漸漸看不清台下官兵的面孔,正在台上表演的鄭雨楊以為自己唱完這首歌,演出就結束了。這時,一名戰士找來手電筒,向鄭雨楊投來一束光。很快,兩束、三束……越來越多的官兵拿著手電筒,有的打開手機燈光,把整個舞台照亮了。

“那是我的高光時刻。”鄭雨楊說,那天晚上,官兵們一直熱情地舉著“光”,最后還和隊員們一起歌唱,原定75分鐘的演出,足足演了120分鐘。

駐訓場一塊平整的小土堆、密林裡的一頂大帳篷、用空彈藥箱堆起來的小平台……沒有專業的燈光,沒有絢麗的舞美,卻承載著“沖鋒號”文藝輕騎隊為兵服務的真誠和熱忱。

去年的一天,輕騎隊在朱日和訓練基地演出時,現場突然刮起了大風,沙子打得人幾乎睜不開眼,但台下官兵們無一人離開,反而更加熱情地吶喊鼓掌。演出結束后,隊員們被意猶未盡的官兵簇擁著,就像見到了久違的親人。

正是這個小小舉動,讓隊員們體悟到被認可、被需要的感覺,找到了自身的價值。

“為什麼叫‘沖鋒號’?”

“因為要沖鋒在一線,吹響強軍的文藝號角。”面對記者的提問,輕騎隊隊長郭婭朗聲答道,“很多人都問我,在文化快餐風行的年代,還需要文藝輕騎隊嗎?我的回答是,隻有來到官兵身邊,才知道他們需不需要。”

無疑,官兵們是需要的。談起這個話題,郭婭有說不完的故事,她最難忘的,還是剛加入輕騎隊時的一段經歷。

那天,輕騎隊到某訓練基地巡演結束后,聽說30公裡外還有一個小塔台,郭婭和隊友便趕過去演“第二場”。

“現場觀眾隻有3個人、1隻軍犬。”郭婭清楚記得,當自己高唱《祖國知道我》時,對面一名老班長眼眶濕潤了。那一刻,她讀懂了老班長,也讀懂了一茬茬隊員為兵服務的初心。正是這份初心,支撐著她走到了今天。

在隊員們看來,下基層的“累”不叫累,創作的“苦”才是真的苦。怎樣讓翻山越嶺送去的節目,真正走進官兵心裡,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他們發現,觀看演出時,很多官兵都隨身攜帶手機。節目演得好,隊員們就能看到官兵熱烈的目光﹔演得不好,大家的頭就低下去了。

“很多官兵喜歡刷短視頻,喜歡‘短平快’甚至純粹搞笑的作品。我們的節目既要傳播強軍思想,還得官兵喜聞樂見,難度不小。”採訪中,隊員們談到了創作的艱難。

“鮮活生動的故事,坐在辦公室是編不出來的。隻有扎根官兵中間,才能產生好的作品!”創作組骨干董成剛說,有一次,領導讓他以“奮斗強軍”為主題,編寫一個反映基層官兵投身強軍實踐的情景劇。他前后寫了4稿,總覺得“干巴巴的,沒有吸引力”。

為了尋找靈感,董成剛多次到各個單位採風。終於,官兵手中的3塊石頭,讓他找到了創作的方向。

“這塊白色的石頭,是我參加國際維和時,一名非洲小朋友贈送的,我叫它‘友誼石’﹔這塊紅色的石頭,是我在朱日和演習時,在荒草裡撿來的,我叫它‘戰地玫瑰’﹔這塊帶斑點的石頭,是我在某訓練場夜訓時,無意中發現的,我叫它‘滿天星’……”隨著主講人拿著3塊石頭走上舞台,3段感人的故事隨之呈現。

演的都是身邊人,講的都是身邊事,這台情景劇引發官兵強烈共鳴。

和董成剛一樣,許多隊員漸漸摸到了創作的門道。輕騎隊編曲白洋寫過很多原創歌曲,最“火”的一首叫《沖》:“我要沖向障礙場,飛過高板牆,和我的極限去作較量﹔我要爬過鐵絲網,征服單雙杠,用行動實現強軍夢想……”這首講述跑400米障礙的歌曲,因為節奏感強、“兵味”十足,迅速在軍營流行開來。

“貼近官兵,兵說兵話、兵講兵事、兵訴兵情,才是文藝創作的‘流量密碼’。”郭婭介紹,這些年來,輕騎隊創作了80余首歌曲和數十部情景劇、小品、相聲等作品,有的網絡點擊量過千萬,有的在集團軍官兵中間廣為傳唱。

去年,輕騎隊到某旅演出,他們創排了一堂名叫《再勝利一次》的文藝情景課,採用與先烈穿越時空對話的方式,並輔以聲、光、電等技術手段,生動再現了該旅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參與全殲美“北極熊團”的戰斗場景。

演出結束后,隊員們收到了幾張戰士手寫的小紙條,隻見上面寫道——

“以前知道我們單位有這段光榮歷史,今天,我更加理解這段歷史的意義。謝謝你們!”

“入伍馬上滿兩年了,原來我一直糾結是走是留,現在我決定留下來……”

看罷,隊員們流下了眼淚。

“我們溫暖了官兵,官兵也給了我們回贈。”郭婭說,隊員們堅信,自己身上的點點微光,終會聚成軍隊基層文藝的“星星之火”,在奮斗強軍征程上,燃燒得閃耀而熱烈。(李靜陽 李琳 姚欣彤)

(責編:黃瑾、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