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精武強能續寫新榮光

——記空軍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

2024年07月28日08:0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戰車轟鳴,鐵甲馳騁。初夏時節,一場實戰化演練在野外某地打響,空軍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受命出擊,一舉突破“敵”防御,成功將戰旗插在了“敵”陣地。

這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赫赫戰功的英雄連隊,在上甘嶺戰役中,八連先輩浴血奮戰43天,堅守坑道作戰14晝夜,最終將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插上了上甘嶺主峰,被志願軍總部記集體特等功。八連先輩在戰斗中形成了“坑道黨支部”“一個蘋果傳著吃”“隻吹沖鋒號,不打退堂鼓”等優良傳統,多年來,連隊黨支部大力弘揚這些優良傳統,在火熱的練兵備戰一線,彌足珍貴的“紅色家底”成為“上甘嶺特功八連”官兵奮勇沖鋒、精武強能的血性密碼。

“盡管全連先后補入16個單位的人員,但在坑道黨支部的領導下,大家團結協作,擰成一股繩,越戰越強、越戰越勇……”4月12日,一場黨日活動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室展開,指導員田肯帶領預備黨員重溫連隊“坑道黨支部”的歷史。1952年10月28日,持續一周的拉鋸戰使駐守上甘嶺主峰陣地的八連傷亡嚴重。15軍黨委得知坑道內情況后,派二營教導員李安德潛入一號坑道,將所有一號坑道裡的部隊都編入八連,並成立坑道臨時黨支部。在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八連官兵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時光荏苒,“坑道黨支部”的光榮傳統在一代代官兵中接力傳承。“我們按照‘組織隨著任務建’的思路,每逢演訓駐訓或執行重大軍事任務,都會在戰斗群隊中成立臨時黨支部,在行動班組裡設置臨時黨小組,讓臨時黨組織及時有效嵌入每一個作戰單元。”八連所在營教導員謝飛介紹,他們還探索構建黨組織“育才+育心”“現實+現狀”“研史+研戰”“有為+有位”“操場+戰場”的“五位一體”戰斗精神培育模式。近年來,八連官兵在連隊黨支部“五位一體”的培塑下,戰斗精神愈發充盈,備戰打仗熱情更加高漲,先后圓滿完成比武競賽、演習演訓、野外駐訓等大項任務,部隊戰斗力建設再上新台階。

傷員躺在地上,緊握著戰友傳過來的蘋果……在八連榮譽室坑道模擬實景內,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塑映入眼帘。田肯說,這座雕塑講述的是連隊先輩“一個蘋果傳著吃”的感人故事。

“密切的內部關系不僅是培育戰斗精神的有益經驗,更是我們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八連連長徐恆介紹,近年來,隨著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他們積極引導官兵賡續“一個蘋果傳著吃”的優良傳統,激發昂揚的戰斗精神,有效保証官兵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把槍和背囊卸下來給我!”4月16日,上級組織跨晝夜戰術拉練,在武裝奔襲課目中,新兵梁崇依因體力透支掉到了隊伍最后,幾名老兵主動折返准備幫他一把。梁崇依感動得眼眶泛紅,大吼一聲“我能堅持”,隨即咬著牙沖向終點線。最終,全連官兵圓滿完成拉練。

一次,連隊奉命參加某演習任務,他們跨區機動數千公裡,面對陌生地域以及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標識、無指揮引導的“三無”條件下的風險挑戰,全連官兵高呼“隻吹沖鋒號,不打退堂鼓”,勇敢躍出了機門。由於地面風速突變,不少官兵空降著陸時狠狠地摔在地上,其中“硬骨頭四班”班長黃勇,小腿被地面碎石劃傷,鮮血直流。“黃班長,你留在后方休息,任務交給我們!”戰友張文斌勸道。“革命先輩連死都不怕,這點傷算什麼!”黃勇咬著牙一瘸一拐地登上戰車指揮戰斗,直到任務結束后才知道小腿骨折了。

“作為上甘嶺英雄部隊的傳人,就要有充盈的戰斗精神。”如今,像黃勇這樣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的故事,已成為連隊戰斗精神培育的“活教材”,激勵著更多的八連人“隻吹沖鋒號,不打退堂鼓”,用沖鋒陷陣的姿態續寫著新的榮光。

(本報記者 劉小兵 本報通訊員 成傳港 段 超)

(責編:薄晨棣、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