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澳深化防務合作各有盤算

2024年08月16日08:56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美海軍陸戰隊LAV-25輕型輪式裝甲車在澳大利亞參加軍事演習。

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國防部長馬爾斯在美國海軍學院舉行第34屆美澳部長級會談。會后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加強在印太地區的防務合作。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正將澳大利亞打造成美軍在印太地區的中遠程軍事打擊基地,相關動向值得關注。

合作覆蓋多個領域

報道稱,長期以來,美澳兩國已在多個領域展開深度防務合作。

一是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共建。近年來,澳大利亞持續升級北部的軍事基地和港口設施,美國也為其提供資金支持。預計澳大利亞今年將投入140億至180億澳元(約合92億至119億美元),美國未來3年將投入約6.3億美元。

陸軍方面,今年1月澳大利亞投資約3700萬澳元,對位於達爾文的羅賓遜營區的醫療設施進行升級。該營區是澳大利亞陸軍第1旅、第1航空團和美國海軍陸戰隊駐澳輪換部隊的共同駐地,共有4500人駐扎。海軍方面,耗資2.1億澳元升級的長約322米的庫魯碼頭已於7月投入使用,可以停靠澳美海軍的大型兩棲艦艇。空軍方面,謝爾格、利爾蒙斯和湯斯維爾等基地正進行燃料儲備、通信聯絡和跑道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其中廷達爾基地的升級項目由美國資助,該基地新建的擴展停機坪可容納6架B-52轟炸機。

二是促進武器裝備共研共造。美澳雙方表示,將在MH-60R“海鷹”直升機、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等項目上進行深度合作,目前兩國已在精確制導武器彈藥項目上取得一定進展。今年1月,澳大利亞國防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價值3740萬澳元的合同,計劃從明年開始生產精確制導火箭彈。此外,兩國已達成精確打擊導彈制造的初步協議,計劃今年底前簽訂共同生產、維護和后續開發的備忘錄,並設立聯合項目辦公室推動合作。

三是加強兩國軍隊聯演聯訓。除常態化舉行“護身軍刀”等聯合演習外,美澳還分別牽頭組織“環太平洋”和“漆黑”多國聯合演習。最新發表的聯合聲明進一步強調美軍駐澳輪換部隊與澳國防軍加強聯演聯訓的重要性。美海軍陸戰隊在達爾文的輪換部隊已從2012年的250人,發展到現在的2500人。今年3月,第13批次的輪換部隊抵達澳大利亞,計劃與澳國防軍進行為期6個月的聯合訓練和分階段演習。美國空軍也計劃定期向澳大利亞北部的廷達爾和達爾文基地派遣轟炸機和戰斗機,參與聯合演習和訓練,涵蓋的常態化輪換機型包括F-35戰斗機、B-52轟炸機和加油機等。

背后各有政治算計

美澳積極開展多方位防務合作,不僅反映了雙方的共同目標,還體現了各自的特殊需求。

一方面,美國較為看重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和工業制造潛力。美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指出,從防務角度看,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較之夏威夷、關島、沖繩等具有明顯優勢,駐澳聯軍不僅能向整個亞太地區投射力量以形成威懾,其駐地位置還超出潛在對手大部分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的打擊范圍。尤其是澳大利亞北部的軍事基地和港口靠近東南亞多國,有利於加強區域聯系。今年6月的一份招標文件顯示,美澳計劃在科科斯群島擴建機場跑道。該島是澳大利亞在印度洋的領地,距澳本土約3000公裡,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南側海域,靠近戰略要地馬六甲海峽。美澳可能在島上部署P-8A反潛巡邏機和大型無人機,用於監控海峽通道,進一步增強區域態勢感知能力和威懾力。

此外,美國計劃將澳大利亞納入其國防工業供應鏈,以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為此,美國正嘗試將澳大利亞添加為美國《國防生產法》規定的“國內來源”,以便美國購買澳大利亞的重要資源並與其共享關鍵技術。目前,美國還在推動實現美澳無需進一步授權即可開展防務貿易,從而加速雙方工業優勢的整合。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希望通過引進美國的先進技術,以提升自身的地區影響力。近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爾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與美國的合作,“澳大利亞的國防工業將獲得裡程碑式的技術進步”。他指出,以核潛艇項目為例,澳大利亞可以從維護保養開始,逐步實現本土建造。他還強調,美英澳“奧庫斯”協議中“第二支柱”的內容,將使澳大利亞獲得美國其他關鍵的先進技術,如量子定位導航、太空雷達探測和海上人工智能等,從而在未來防務產業發展中搶佔先機。

未來發展前景難料

對於美澳深化防務合作的種種做法,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媒體和專家提出質疑。他們認為,美國以維護地區安全為名與澳大利亞加強防務合作,實際上是為自身攫取地區利益,尋求戰略布局的優勢地位,這不僅將加劇地區競爭,還可能使澳大利亞面臨更加惡劣的安全環境。

在澳大利亞大規模與美國共享軍事基地后,其防務自主權可能受到制約。前澳大利亞總理基廷日前公開批評現政府加強美國軍事存在的行為,稱其“讓澳大利亞淪為美國的第51個州”。

此外,澳大利亞希望獲得美國先進技術的目標實現起來困難重重。西澳大學國際關系專家評論稱:“目前看來,2030年前澳大利亞確定能獲得的先進能力,僅限於陸軍精確炮彈制造技術,這實際上更像是幫助美國解決產能不足問題,澳大利亞更需要的是海空軍關鍵技術能力。”至於澳大利亞高度重視的核潛艇項目,也必須等到美國海軍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澳方才能接收二手核潛艇和進入新潛艇的排隊生產,這將嚴重影響澳大利亞水下能力建設的進度。

還有觀點指出,美國今年底的總統選舉和澳大利亞明年的議會選舉結果,可能對其防務合作戰略和軍費投入產生較大影響,未來雙方能否持續深化防務合作還是僅維持現狀,值得關注。(王昌凡)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