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某旅重裝備運輸車集訓設置不利條件實施連貫考核——
戰場沒有“順風車”

“罰時60秒!”前段時間,陸軍某旅重裝備運輸車集訓結業考核現場,與方向盤打了多年交道的一級上士徐長存被考官攔下。
談及原因,這個素來沉穩的老兵語氣中透著些許無奈:“車子右后視鏡的鏡面曲率有問題,車況與在集訓隊訓練時不一樣!”
此次考核,該旅將直角轉彎、通過單邊橋等10余個課目設置在一條路上連貫進行,沿線布滿標志杆。隨著考核指令下達,徐長存鑽進駕駛室,雙手搭上方向盤、兩眼一掃就察覺到了異樣:右后視鏡呈現的視野有些扭曲,參照物之間的距離忽遠忽近。
考核已經開始,徐長存來不及多想,憑著經驗順利完成了前幾個課目。但面對T型倒庫這個難點課目,他小心翼翼地修正方向,最終還是因為難以把控牽引車與半挂車連接部分的角度,被判罰時。
“所有參考人員用同一輛車考核,條件設置對大家都是公平的。”裁判姚志誠意味深長地說,“順風車”人人會開,可戰場上遇到各類不利條件才是常態。一番話引起徐長存深思:軍人本該練就從容應對各類復雜突發情況的能力,怎能把失利全歸結於外因?更何況此次考核,取得高分的駕駛員也不在少數。
“把新大綱的場地駕駛課目融合在一起,並參照真實戰場情況設置考核條件,對駕駛員的車體感知能力和綜合技戰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負責考核的一名干部表示,戰場環境危險重重、復雜多變,考核時條件設置從難從嚴,可能會使成績單不那麼“好看”,卻能為打贏積蓄底氣。
筆者了解到,此次集訓考核,該旅嚴格落實新大綱要求,聯合某學院、聯勤保障部隊某部等單位科學構設戰術背景,模擬真實戰場環境,改變了以往“定裝備、定課目、定問題、定解法”的考核方式,根據戰斗進程,全方位連貫檢驗駕駛員在專業理論、駕駛實操、故障排除、教學研討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訓練場另一側的故障排除考核區,一級上士鐘煒正在為駐車制動故障犯愁。與往常單課目排障不同,此次考核既無故障提示也不限排障路徑,一切全由參考人員自行解決。
儀表盤紅燈閃爍,全車氣壓表紋絲不動,鐘煒按照常規流程拆卸繼動閥管道,可手指觸到的金屬管壁冰涼光滑,並沒有堵塞跡象。不時響起的倒計時提醒,讓人倍感壓力,他抹了把額頭的汗水繼續排查。當他終於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閥體深處時,考核終止的哨音已然響起。“平時拆解裝備可以按圖索驥,但戰時搶修必須自主判斷、快速准確,不能猶疑不定。”復盤會上,鐘煒反思道。
裝備戰損、限時研判、極端天候……不少官兵感到,從難從嚴開展演訓研練,出題“千變萬化”,對大家適應和駕馭復雜情況很有必要。“車體感知、應急處置、戰術意識等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必須綜合考慮、一體錘煉。”集訓隊指導員孔令爽說,官兵隻有不斷提升能力,練就“技高一籌”的本領,才能從容應對千變萬化的戰場環境。
復盤結束時天色已晚,集訓隊宿舍樓燈光漸次亮起。徐長存伏案沉思,在筆記本寫下“視覺偏差”4個字,此時他的腦海裡已經有了破題思路。
第二天早飯后,徐長存再次鑽進駕駛室。這一次,他開始用戰場眼光審視個人能力與實戰需求之間的差距,向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發起新的沖擊。(韋仕麒 段雅琪)
親歷者說
欲求“技高”必“練難”
■陸軍某旅運輸勤務營干部 陳建中
變形的后視鏡成為重裝備運輸車駕駛員的“攔路虎”,技術能手面對新的考核規則亂了陣腳……這場集訓連貫考核,雖然成績單不算亮眼,但對官兵觸動極大——它將“單科闖關”變為“體系考驗”,將“排名焦慮”轉化為“本領恐慌”,為大家今后訓練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兵法有雲:戰勝不復,知變為大。戰場上的不確定性體現在裝備、信息、技術、人員等多個維度,在復雜情況突然而至時靈活應對,看起來是一瞬間的事,實則基於智慧、出於本能、源於積累,是在練兵場上長期錘煉的結果。如果平時訓練滿足於“理想距離”“標准時速”“常規角度”,環境構設總在預定之中、特情設置總在預想之中、最后結局總在預料之中,那麼遂行任務時一旦遇到新情況新挑戰,就會不知所措。
練兵若難,進軍就易﹔練兵若易,進軍就難。練兵備戰的過程,是主動打破“天花板”、跳出“舒適區”的過程。欲求“技高”必“練難”。隻有把“能力刻度”對准戰場標尺,設險局、增變數、處特情,把技術基礎練扎實、把戰術運用練靈活、把打仗本領練過硬,才能以善變應萬變,做到以變制變、靈活處變,更好地適應未來戰場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