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繁榮發展向戰為戰的強軍文化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5年06月30日09:14 | 來源:中國軍網222
小字號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軍隊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深刻把握軍事建設基本規律,明確提出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波瀾壯闊的強軍實踐孕育形成了具有我軍特色、彰顯時代精神、支撐打贏制勝的強軍文化,賦予我軍自信自強、敢斗善斗、奮進奮發的嶄新精神氣質。新征程上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必須緊緊扭住向戰為戰,立起礪戰打贏指向,激發戰斗血性,錘煉戰斗作風,不斷提升強軍文化對戰斗力的貢獻率。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強軍文化為戰而生、向戰而行,在鐵血熔爐中百煉成鋼,於代代傳承中凝心聚魂,在時代脈搏中奔涌向前,始終緊跟備戰打仗、奮斗強軍的步伐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孕育涵養。強軍文化堅守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思想精髓,以馬克思主義戰爭觀為理論根基,堅持“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人民群眾是戰爭主體”等價值理念,通過政治教育鑄魂、戰斗精神培育等路徑,走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文化發展路子。馬克思主義認為軍隊是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強軍文化堅持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強化官兵“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馬克思主義強調正義戰爭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爭,強軍文化蘊含能打仗、打勝仗的正義擔當,體現維護和平、遏制戰爭的正義力量。馬克思主義要求辯証看待人與武器的關系,強軍文化注重人與武器的辯証統一,既培育戰斗精神又助力推動新質戰斗力發展。

在我軍革命文化中賡續傳承。革命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僅塑造了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鑄就了軍魂,還為強軍文化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回望硝煙彌漫的崢嶸歲月,那些耳熟能詳的戰斗故事,無不蘊含著革命文化的勝戰因子,成為孕育強軍文化向戰為戰的豐沃土壤。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文化的力量隨著時間的積澱而歷久彌堅。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必須從革命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助力廣大官兵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培塑戰斗精神、強化使命擔當,在勝戰基因薪火相傳中提高部隊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新時代強軍實踐中發展壯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聚焦主責主業,歸正工作重心,鮮明立起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深入開展戰斗力標准大討論,引導官兵聚焦向戰為戰,激發能戰勝戰的血性﹔大力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扎實做好軍事斗爭准備,展現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大力糾治和平積弊,狠抓戰斗力建設治虛打假,常態開展訓練作風整治,推動訓風演風考風根本好轉﹔積極探索構建多渠道培育戰斗精神長效機制,全方位提振新時代革命軍人精氣神。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必須以強軍實踐為創新載體,因應時勢變化,堅持在守正中創新,主動融入世界軍事革命的時代浪潮,積極回應現代戰爭的時代要求,在新質戰斗力的淬火鍛造中不斷豐富發展。

強軍文化以強軍實踐為承載,具有強大的思想引領力、價值塑造力、精神推動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離不開軍事硬實力,也離不開文化軟實力。必須深入挖掘強軍文化的豐富內涵,准確把握其精神實質,以文化之“強”塑造勝戰之“力”。

蘊含支撐打贏的不變追求。能打仗、打勝仗是黨和人民對人民軍隊的根本要求,是軍隊使命職責之所在、軍隊存在的根本價值之所在。隨著強軍事業的不斷前進,強軍文化始終將強化官兵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作為重要任務,引導官兵聽令景從寫忠誠、向戰而行擔使命。當前,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演進,能不能看得懂現代戰爭發展變化和制勝機理,能不能帶領部隊打贏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等,對強軍素養特別是強軍文化提出更高要求。繁榮發展強軍文化,需要進一步回答統帥的勝戰之問、價值之問、本領拷問,強化官兵緊盯對手、常備不懈,以勝戰之能扛起勝戰之責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彰顯礪戰激氣的鮮明指向。戰斗精神是軍人信念、情感、意志、作風的集中體現,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到底,戰斗精神是一種精神狀態,需要有形載體激發進而發揮其應有作用。強軍文化通過教育動員、戰時文化工作、功勛榮譽表彰、優恤優待等一體發力,通過創設文化課堂、打造文化品牌、營造文化環境等一系列方法,發揮催生戰斗精神“倍增器”作用,不斷激發官兵謀戰的自覺、敢戰的勇氣和勝戰的信心。當前,AI驅動、算法賦能、數據主導、人機交互等技術,將現代戰爭的作戰模式推向新的領域、產生新的蝶變。但無論戰爭形態怎麼變,“鋼”與“氣”的辯証關系都不會變。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就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在加強技術賦能、科技增效中,提升文化“彈藥”的戰斗力。

激發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裡。”現代戰爭的聯合,體制機制是表征,文化融合是根本。官兵如果缺乏聯合文化的凝聚作用,沒有養成自主協同、自覺配合、自我融入的聯合意識,就難以構建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體系。強軍文化要求立牢聯合的思維理念,構建聯戰的認知結構,強化聯勝的價值導向,培塑聯合培育、體系建設、集約高效、融合發展等先進理念,促進各軍兵種、各部隊之間密切協同、優勢互補、全域耦合。實踐中,要基於聯合作戰需求,更好將強軍文化建設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模塊,發揮其“粘合劑”效應,構建與聯合作戰相適應的價值追求、情感取向和行為習慣,增進部隊共同情感價值、強化集體心理認同,進而推進戰斗力有效躍升。

強軍事業呼喚強軍文化,強軍文化匯聚強軍力量。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必須牢固樹立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導地位,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貫徹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進一步明晰強軍文化向戰為戰的實踐要求,發揮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資戰作用。

強固敢打必勝的戰斗信念。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固根與毀根、鑄魂與蛀魂的較量一刻也沒有停止,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健康文化與腐朽文化並存,不可避免對官兵思想行為產生沖擊。必須充分發揮強軍文化礪志鑄魂作用,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戰略工程來抓,大力營造培根鑄魂的文化氛圍。堅持從思想入手,持續深化理論武裝和教育引導,加強政治忠誠培塑,將加強政治訓練作為官兵教育培訓的重要任務,教育引導官兵堅決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影響,深扎當兵打仗、練兵打仗、帶兵打仗的思想根子。

提高克敵制勝的戰斗素養。強軍文化是姓軍為戰的文化,說到底是為戰斗力服務的。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戰場空間已突破陸、海、空等傳統疆域,向太空、網絡等領域擴展,世界軍事強國不斷深化前沿領域交叉研究,持續加大在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的資源投入。我們必須緊盯強敵對手練兵、瞄准強敵對手備戰,進一步強化強軍文化向戰為戰導向,緊跟戰爭形態演變,培樹重視智能科技運用的價值理念,構建運用智能技術打贏制勝的知識體系,使學習智能知識、掌握智能科技、運用智能作戰、做好智能防護成為廣大官兵自覺實踐的文化風尚,不斷強化官兵科技素養和戰斗本領。要推動強軍文化融入應急應戰、軍事訓練、典型作戰場景加強能力構建,切實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強大戰斗力。

豐富生動鮮活的文化供給。繁榮發展強軍文化,要始終突出官兵主體,營造向戰為戰的文化環境和戰斗氛圍,更好發揮強軍文化礪行厚德的重要功能。要深入挖掘革命歷史題材,加強現實軍事題材創作,始終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濃厚練兵打仗氛圍,不斷強化廣大官兵戰備觀念、戰斗精神。積極發揮部隊各級文藝創作骨干作用,不斷豐富強軍文化服務供給。做大做強現代軍事傳播,講好新時代強軍故事,壯大主流聲音,以積極作為塑造和維護人民軍隊良好形象,不斷增強我軍文化軟實力。

(執筆:鄧海英、高鵬飛)

(責編:任佳暉、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