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北約提高軍費標准說易行難

王大寧
2025年06月30日09:21 | 來源:中國軍網222
小字號

6月25日,北約成員國在海牙峰會期間宣布,各國將在2035年前將防務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提升至5%。盡管北約成員國就“5%防務開支計劃”達成一致,但防務開支問題仍是北約內部博弈的焦點。目前,北約歐洲成員國在提高防務開支的具體路徑和執行方式上不乏分歧,總體來看,仍難以擺脫被美國“薅羊毛”的被動局面。

妥協引出“折中方案”

多年來,尤其是在特朗普總統任期內,提高防務開支佔GDP的比例,一直是美國對其北約歐洲盟友的重要訴求,也是北約內部的主要摩擦點和跨大西洋伙伴關系中的關鍵爭論點。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就曾“獅子大開口”,公開要求北約成員國將防務開支佔GDP的比例從2014年北約威爾士峰會確定的2%提高到4%。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各國普遍上調軍費,客觀上為美國進一步提高價碼提供機會。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將防務開支佔GDP的5%,設為北約新基准線。

6月5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加大施壓力度,並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約各國就軍費佔GDP5%的支出目標接近達成共識。北約秘書長呂特則花費一周多時間走訪游說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密集展開穿梭外交。他一面持續渲染俄羅斯威脅,甚至在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發出警告,如不將軍費開支提升至GDP的5%,歐洲各國仍可保留自身醫療和養老系統,但最好學會說俄語﹔一面又推出防務開支GDP佔比“3.5%+1.5%”的折中方案,前者屬於國防和裝備預算,后者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等與防務相關的支出。在6月25日的北約海牙峰會期間,各成員國承諾到2035將GDP的5%用於核心國防和相關防務支出。

評論認為,北約海牙峰會敲定將5%的目標拆分為3.5%+1.5%,本質上是北約歐洲成員國應對內外雙重壓力的妥協性產物。既在明面上安撫和滿足特朗普政府,又通過將部分資金用於軍民兩用投資,緩解國內對軍費擠壓民生投入的不滿。畢竟,“國防與安全相關投資”內涵相對寬泛,反恐、網絡安全乃至修路架橋等都可納入其中,有助於北約各國釋放創新潛力和強化國防工業基礎。

美國再收軍火紅利

美國主導北約增加軍費的背后,離不開美國軍工復合體這一重要推手。特朗普催逼歐洲國家自行承擔更多防務責任,不僅可減輕美國維系霸權的成本負擔,還可通過誘壓歐洲盟國採購美制武器,推動美國軍工產業利益拓展,並抑制歐洲“防務獨立”和“戰略自主”傾向。

6月5日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不僅討論了軍費開支新目標,還批准一項規模龐大的“能力目標”計劃。該計劃為32個北約盟國設定優先採購特定武器裝備的具體目標,既涵蓋防空系統、遠程導彈、火炮、彈藥、無人機等武器,也包括空中加油、重型空運和后勤保障等戰略賦能裝備。早在今年2月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剛上任不久的赫格塞思即為美國軍售代言,強調美國將改革對外軍售體系,以確保能更快地向盟友和伙伴提供艦艇、導彈和飛機等武器裝備。

美國長期在歐洲軍貿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俄烏沖突進一步使歐洲各國不斷上漲的國防採購資金加速流向美國。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至2024年,美國對歐洲武器出口激增,北約歐洲成員國向美國訂購了472架作戰飛機、150架直升機和其他武器裝備。歐洲在最近20年內首次超過中東,成為美制武器的最大出口地區。預計未來5年內,歐洲仍將與美國維持很深的武器供求關系。

隨著美國對歐洲安全承諾的搖擺不定,歐洲已開啟“再武裝”進程,力圖盡快構建歐洲軍工復合體。不過,囿於歷史慣性與現實需求的雙重作用,歐洲擺脫對美制武器裝備的依賴說易行難。歐洲本土軍工企業短期內難以有效整合並形成產能規模,影響作戰效率和協同水平。“美國主導、歐洲輔助”長期被視為保護歐洲安全的必要模式,美國軍工復合體“實戰—研發—生產—銷售”的模式則強化了美制武器的市場可信度。在可預見的未來,歐洲增加的軍費投入仍難免被美國軍工界“虹吸”。

“錢從何來”考驗歐洲

對北約歐洲成員國而言,軍費支出水漲船高乃至翻倍加碼,既是為避免美國在歐洲防務上“不作為”甚至“甩包袱”而不得不支付的“保護費”,更是難以承受之重。除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瑞典等北約東歐和北歐“前線國家”外,多數北約歐洲成員國認為,軍費開支GDP佔比從2%提升至5%,難度之大遠非此前10年間從1%到2%可比,是難以達到的目標。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曾表示,對德國而言,將GDP的5%用於國防,意味著國防支出佔整個國家預算的40%以上,這是個不切實際的目標。西班牙國防大臣羅伯斯表示,投入GDP的2%,就足以履行西班牙承諾的防務責任。部分西歐和南歐北約成員國現實安全壓力較小且經濟狀況不佳,對增加軍費開支普遍存在抵觸心態。

軍費高企與美國發起的新一輪“關稅戰”疊加,讓本已放緩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素有“歐洲經濟火車頭”之稱的德國已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不得不修改《基本法》中的“債務剎車”條款,允許政府大規模舉債投資國防。歐洲第二大經濟體英國正面臨債務上升和經濟停滯雙重壓力,公共債務與GDP之比已超過100%。盡管北約海牙峰會要求所有盟國提交年度計劃,以確保漸進地增長軍費,但鑒於“5%達標期限”已從最初提議的2032年推遲到2035年,多數北約歐洲成員國很可能在未來10年秉持“拖字訣”,期望美國政局和國際局勢變化能紓緩其困局。

(責編:任佳暉、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