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組建國防創新機構


據外媒報道,近日,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宣布啟動一項新的武裝力量重建計劃,將通過“重建、重新武裝與再投資”推動國防現代化進程。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加拿大正在組建一個名為研究、工程、創新和高級領導局(BOREALIS)的新機構,重點推進量子技術、人工智能和下一代網絡安全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根據加拿大政府公告,BOREALIS是直屬聯邦政府的獨立機構,注重技術轉化,聚焦將前沿技術應用於國防領域。該機構將整合國防部、通信安全局和民用科技力量,形成創新聯合體。
加拿大量子工業首席執行官莉薩·蘭伯特表示,BOREALIS將參考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模式,設立專項技術部門和戰略規劃部門,直接向總理和國防部長匯報,確保決策鏈路高效暢通。
有評論認為,加拿大組建國防創新機構,是其在動蕩國際格局下爭奪“技術主權”的做法,主要有3點戰略考量。
一是應對地緣政治競爭。在加拿大2025至2026財年國防預算中,有8.44億加元(約合6.14億美元)資金將用於裝備與極地地區軍事能力建設,矛頭直指北極競爭。新機構主導的量子傳感與通信技術,可為冰下潛艇探測、極地加密通信提供解決方案,成為加拿大爭奪北極控制權的“技術杠杆”。
二是構建防務自主體系。長期以來,加拿大75%的武器裝備都從美國採購,國防技術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加拿大希望這一新機構能夠充當北美與歐洲國家間的技術橋梁,推動加拿大深度參與歐盟“重新武裝歐洲”計劃,減少對美國技術和裝備依賴。
三是搶佔世界科技前沿。加拿大政府已將量子信息基礎設施等定位為“國家安全、國防准備和長期發展韌性的關鍵基礎設施”,並將人工智能等列為前沿科技重點領域。新機構將憑借加拿大在相關技術領域的優勢,統籌工程技術資源並發揮領導作用,貫通“產學研用”各環節。
加拿大國防創新機構將通過科技創新重塑國防力量,但其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難題。
採購體系積弊。加拿大裝備採購環節復雜冗長,重要裝備採購周期平均長達5至10年。未來,新機構要大幅壓縮武器裝備採購周期並不容易。
財政赤字壓力。為提前5年實現國防開支佔GDP2%的目標,加拿大2025至2026財年新增近93億加元軍費,這使聯邦赤字激增。未來,加拿大新機構能否持續獲得大額資金支持仍然存疑。
產業轉化難題。加拿大企業研發能力與武器裝備體系之間存在結構性斷層。比如,加拿大D-Wave公司號稱全球首個商用量子計算公司,其量子比特系統技術領先,但並未深度參與本土國防項目。另外,加拿大企業研發以商業場景為主,轉向軍品研發還需結合極寒氣候、保密需求等進行相應規劃與調整。
人才招募問題。新機構有效運轉,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員。未來加拿大軍方或將與民用科技公司就人才招募展開激烈競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