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推出北極戰略 宣示自身軍事存在


“法國需要在北極這一重大地緣政治區域展現出負責任大國形象。”近期,法國國防部正式發布首份《北極地區防御戰略》,主張將北極地區打造成“監視對手的前沿陣地”。分析人士認為,該文件彰顯了法國今后在北極地區戰略布局的雄心,標志著其北極政策由傳統科研和航道開發正式向防務合作、軍事戰略規劃轉變,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俄烏沖突延宕影響,北極地區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成為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關注的重要方向。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北約和歐盟成員國以及傳統海洋大國,法國早在2017年就將北極地區列為“未來可能的對抗區域”。俄烏沖突爆發后,法國發布《平衡極地:面向2030年的法國極地戰略》,強調應採取措施確保北極和南極地區的氣候和地緣政治平衡,未來數年預計為該戰略投入300億至800億歐元。近年來,法國還派出艦艇赴北極地區執行戰略巡航任務,積極參加北極相關演習,加強自身軍事存在。
此次法國發布的《北極地區防御戰略》指出,法國將以“存在、合作、能力”三大支柱為核心,為后續全方位、多領域介入北極地區事務打開道路。法國將通過申請加入北極理事會、參加相關論壇以及加強政府各部門的配合,彰顯自身在該地區活動的合法性﹔與已在該地區活動的歐盟國家開展雙邊、多邊聯合演習和技能交流,深化協作力度,提升協同作戰能力。此外,法國還將研發適應極端條件下的新裝備,建設適用於高緯度地區的衛星及地面中繼站,開展極地情報收集、環境數據採集,提高法國武裝部隊在北極地區的作戰能力。
法國出台首份《北極地區防御戰略》,意在宣示自身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加強在前沿地區的防御能力。俄烏沖突爆發后,芬蘭、瑞典相繼加入北約,這一方面使得北極地區的地緣屏障價值愈發顯現,另一方面也使得該地區的防御壓力增大。作為歐洲戰略自主的主要推動者,法國希望通過在該地區保持前沿監視、偵察能力,確保歐洲地區的戰略縱深。尤其是特朗普再次上台后,跨大西洋關系發生劇烈變遷。特朗普甚至一再表達希望接管格陵蘭島的想法。今年6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格陵蘭島,重申法國與歐盟對丹麥和格陵蘭島的支持,顯露了歐洲對美國“不可靠”的擔憂。未來,隨著介入北極地區事務程度的加深,法國或與相關國家採取集體防御或共同防御機制。
盡管法國此份北極戰略目標較為清晰,軍事布局規劃也看似合理,但其落實絕非易事。事實上,近年來受經濟衰退影響,法國軍事預算投入有限、軍工能力增長乏力,此時意圖逐鹿北極、以小博大,極可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反噬其本已有限的全球影響力。此外,北極地區態勢復雜,北極理事會作為最重要的區域合作組織,已因俄烏沖突近乎停擺,而法國在利益訴求上更是與地區國家存在差異,此時意圖在北極地區加強軍事存在,隻會激化緊張態勢,無益於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合作。
(李 倫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