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海軍列裝自主掃雷系統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海軍近日列裝3套新型自主掃雷系統,標志著英國海軍掃雷裝備正在向自主化、操作遠程化模式轉型。
水雷作為傳統海上威脅,其應對方式歷經多種變化。早期掃雷行動主要依賴載人艦艇拖曳切割裝置,以切斷系泊水雷的錨纜,后續逐步引入聲學、磁性和壓力特征模擬技術用於觸發感應水雷,掃雷手段得以拓展,但此類針對系泊水雷的處理方式需大量掃雷艦艇作為支撐。直至20世紀80年代,更高效的掃雷裝備出現,相關問題才得到改善。
英國海軍的掃雷裝備發展規模起伏不定:20世紀50年代曾建造118艘木殼掃雷艦,80年代開始逐步研發亨特級和桑當級獵雷艦,裝備數量顯著縮減。進入21世紀,隨著國際安全形勢趨緩,英國海軍掃雷作戰能力建設節奏放緩。其在2003年採購的“淺水非接觸掃雷系統”雖具備自主平台雛形,卻在完成伊拉克水域掃雷任務后便退役。2005年兩艘亨特級獵雷艦完成掃雷演練后,相關演練陷入停滯。
2015年,英國委托阿特拉斯電子英國分公司開發新型掃雷系統。2018年,首艘基於“遠程聯合非接觸掃雷系統”的無人水面艇交付,並先后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寒冷氣候和海灣地區的高溫氣候下完成極端環境測試。2021年,英國海軍與該公司簽署生產合同,採購3套升級版自主掃雷系統。
與此同時,英國國防綜合審查決定,以自主掃雷系統替代13艘獵雷艦,包括7艘桑當級遠海獵雷艦和6艘亨特級近海獵雷艦。若自主掃雷系統研發進度快於預期,13艘獵雷艦可能提前退役。
受裝備需求調整及供應鏈體系變動等因素影響,英國海軍訂購的3套升級版自主掃雷系統近日完成交付。該系統由集裝箱式便攜指揮中心控制,以無人水面艇為核心,通過電纜連接1至3艘電磁線圈輔助艇,構建可靈活配置的聯合非接觸掃雷模塊陣列。該陣列能模擬不同艦艇的磁性特征,通過強化信號實現對磁性水雷、音響水雷和現代化數字水雷的有效偵測和引爆。執行任務時,無人水面艇先以遠程遙控模式對目標區域進行偵測,隨后輔助艇釋放強化信號,全程保持安全距離。
新型自主掃雷系統可以通過公路和航空運輸,實現快速部署,並能與“水雷對抗措施系統”和“海貓”無人潛航器等平台協同作戰。盡管尚未在測試中實際引爆水雷,但其反水雷算法已通過模擬評估,確認可安全可靠地復制觸發水雷爆炸所需的特征。英國海軍認為,在低威脅環境下,無人水面艇相較有人駕駛掃雷艦,在速度、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均具備優勢。英國媒體認為,新型自主掃雷系統將成為英國海軍未來清理航道的重要裝備。(杜朝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