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火箭軍某旅利用科技手段推動軍事體育訓練轉型升級——

綜合訓練場迎來“智能考官”

2025年10月09日09:22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擺動幅度過大,建議加強背闊肌訓練……”仲秋時節,火箭軍某旅綜合訓練場上,中士小李剛剛完成一輪單杠訓練,動作角度、完成數量、肌肉狀態等數據便實時顯示在電子屏幕上,智能化考核系統還根據其訓練數據發出智能語音提醒。訓練結束后,一份根據訓練數據生成的個性化改進方案隨即生成,為小李下一步開展補差強訓提供參考。

該旅領導介紹,他們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建成全新的智能化綜合訓練場,推動軍事體育訓練考核向智能化、科學化、精確化轉變,有效提升部隊戰斗力。

400米標准跑道安裝人臉識別傳感器、蛇形跑測試區架設高速運動捕捉攝像頭、器械訓練區配備生物力學傳感器……筆者探訪該旅訓練場發現,不少看似普通的訓練設施,內嵌多種智能感知模塊,構建起一張覆蓋不同課目的“智慧網絡”。

“識別完成,請到起點處就位!”訓練場上,該旅某連一場3000米跑考核如火如荼展開。隨著智能考核設備發出模擬號令槍聲,下士小湯如離弦之箭沖向前方。奔跑過程中,小湯每經過一道電子檢測杆,定位系統都會實時記錄並更新圈數、配速等信息,同步上傳至跑道旁的電子屏幕上。

“11分21秒!”考核結束,電子屏幕上立即顯示最終成績,並與小湯以往考核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整個考核過程無需人工干預,成績實時記入電子檔案,告別了“人工計時、紙筆記錄”的傳統考核模式。

該旅領導介紹,以往組織軍事課目考核,通常採取“設備主考+人工輔考”的方式,即從基層遴選訓練骨干組成考官組,不同課目考核使用不同的設備。這種方式既耗費人力物力,考核成績也易受人工輔考誤差等因素影響。

為此,該旅機關圍繞“訓什麼、怎麼訓﹔考什麼、怎麼考”等內容,面向基層官兵征集意見、改進方案,走訪科研院所、考察科技企業,並派專人到軍隊院校和兄弟部隊取經,最終確立了“科技賦能、多方融合、體系完善”的改建思路,以“適用、適量、適訓”為原則重新規劃訓練場建設,打造出這座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智能化綜合訓練場。

訓練現場,參加完3000米跑考核,小湯來到單杠考核區,縱身一躍輕鬆上杠。“有效個數12,無效個數2。”考核結束,系統不僅實時顯示最終成績,還根據以往成績繪制出進步曲線,成績變化情況一目了然。小湯告訴筆者,此次考核前,他已自主加練了一段時間,借助這套智能化考核系統規范訓練動作,達到考核標准。

“智能化綜合訓練場投入使用后,有效解決了以往組訓難度大、數據統計復雜、自主訓練不科學等問題。”該旅領導介紹,他們以《軍事體育訓練大綱》為基本遵循,系統完善設備配套、統一訓考標准,引入大量現代化智能設備,實現軍體訓練課目數字化訓練、智能化考核、智慧化管理,推動標准化考核不斷走深走實。

“得益於智能設備的強大功能,我們實現了全方位、無死角監考,使監考過程更公正、更透明,監考方式更方便、更快捷。”訓練場上,負責組考的該旅張參謀給筆者演示了監考系統的使用方法。隻見他輕輕點開系統監考分屏,輸入姓名即可查看官兵參加不同課目考核的全過程視頻記錄,既省時省力,又精准直觀。遇到參考官兵對成績有異議的情況,這套系統還能輔助監考人員作出裁決。

該旅領導介紹,智能化綜合訓練場不僅推動了考核方式的變革,還促進了“訓”與“考”的融合統一。通過統一標准、數據互通、靶向糾偏,訓練與考核從“兩張皮”變成“一盤棋”,軍事訓練質效明顯提升。

筆者在仰臥卷腹訓練區看到,參考戰士通過人臉識別方式自主進入分屏系統參加訓練。某連中士小金訓練結束后,系統通過分析他的動作特點,發現其核心力量不足,給出了“靠牆靜蹲”“平板支撐”等針對性補差訓練建議。

“科技手段的引入,讓訓練變得更有針對性。”小金所在連連長介紹,智能化考核系統讓訓練場與考核場實現了“無縫銜接”。今年上半年,旅裡隨機抽考10個課目,該連8個課目總體成績與日常訓練數據高度吻合,印証了“訓考統一”的科學性。

“這套系統還可根據訓練人數、課目特點、訓練強度等數據自動分析測算,合理優化訓練方案,顯著提升訓練質效。”該旅領導介紹,近期考核數據顯示,全旅軍事體育訓練成績優秀率同比大幅提升,器械訓練傷發生率明顯下降。綜合訓練場迎來“智能考官”,為該旅軍事體育訓練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成為助推戰斗力生成的新引擎。(殷嘉泉 趙磊)

(責編:唐宋、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